

明清碑志记载的德里张氏来源
张泽武
德里张氏是中原望族,三世进士,在洛宁县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为研究德里张氏文化,我查阅了大量历史文献,发现很多宝贵的历史文献资料,加以收集。有关记载德里张氏家族来源的历史文献比较多,各种记载说法不一,为了更准确考证张氏来源,现将诸多文献资料,加以梳理,归纳整理,方便保存资料,以供研究张氏文化者参阅。本系列从墓志碑刻、历代家谱、地方志、以及人物传记四个方面对张氏来源进行梳理,系统整理,以便参考。


①明朝万历进士户部尚书、兵部右侍郎侯恂拜撰《提督军务兼理粮饷、巡抚四川等处地方、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张公(张论)神道碑》记载:
“公讳论,字建白,别号葆一,其先为秦同州人,后因避兵徙永家焉,自(仲)文始也。
(仲)文生贵,贵生玹,玹生銲,銲生注,注生朴,朴生金竹公稔,稔生兑泉公(士)益,代有隐德。兑泉公有异征,笃生公。”
本文收录于清顺治十四年《张氏家乘》卷二 志述
②明朝万历进士、资善大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何吾驺拜撰《明故诰封通议大夫、巡抚四川等处地方、提督军务、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葆一张公墓志铭》记载:
“张氏自同州至永宁,(仲)文生贵,贵生玹,玹生銲,銲生注,注生朴,朴生稔,稔生(士)益,稔、(士)益皆赠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士)益生公。公讳论,字建白,别号葆一,尝为御史大夫,抚蜀者也。寿六十四,以崇祯七年十二月二十八日竁于丰家原。”
本文收录于清顺治十四年《张氏家乘》卷二 志述

③明朝王铎代撰《通议大夫巡抚四川葆一张公(张论)墓志铭》记载:
“张氏自同州至永宁,(仲)文生贵,贵生玹,玹生銲,銲生注,注生朴,朴生稔,稔生(士)益,(士)益赠某官,(士)益生公。公讳论,字建白,别号葆一,以御史为四川巡抚、都察院,阶通议大夫、右副都御史者也。寿六十四,以某季月日竁于某原。”
本文收录于王铎《拟山园选集》卷六九《北京图书馆善本书目丛刊》第111册。
④明朝万历进士、太子太保、资政大夫、礼部尚书、通家侍生姜逢元顿首拜撰《通议大夫巡抚四川葆一张公(张论)墓表》记载:
“按公讳论,字建白,别号葆一,其先秦同州人,讳(仲)文者避兵徙永宁,遂世为宁产。懋隐德,递传金竹公稔,兑泉公士益,而生公,生有异征,少崭露头角。”
本文收录于清顺治十四年《张氏家乘》卷二 志述




⑤清吴伟业所撰《通议大夫兵部右侍郎永宁张公鼎延神道碑铭》记载:
“谨按张氏陕西同州人,始祖仲文避兵徙洛之永宁,仲文以下六世讳士益,缘其子中丞公贵得封,中丞公讳论,仕至四川巡抚、都御史。以元配段夫人生公(张鼎延),公万历壬戌进士,起家行人,考选兵科。”
本文收录于①清朝钱仪吉《碑传集》卷十:明臣部院大臣 张鼎延;②吴伟业《吴梅村全集》卷四;③清同治六年《河南府志》艺文志 卷89;④清乾隆五十五年《永宁县志》艺文志;⑤民国四年《洛宁县志》及⑥民国六年《洛宁县志》艺文志。


⑥杨运昌《誥封正治卿、通奉大夫、兵部右侍即、仍加一級、玉調張公暨诰封夫人、廉太母合葬墓誌铭》
“公讳鼎延,字慎之,号玉调,裔出淸河黄帝第五子为弓矢,主祀弧,为張氏,其名之见于经者。毛诗所为張仲孝友者是也。其后自汉以来,代有令名,称氏族者張为最。
按其家乘,支在洛之永宁。始祖仲文生子贵,贵生玹,玹生銲,銲生注,注生朴,朴生稔,稔生士益,是为赠公。先以中丞公贵,历赠通議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今公特典追赠通奉大大、工部左侍郞。中丞葆一公为经济名臣,至今读其平蜀诸奏疏,上可儗鼂贾,下亦不失为陆宣公。“
⑦清吕履恒代裴芦院先生作《蓝孺张公(张琯)暨吕宜人合葬墓志铭》记载:
“张氏裔出清河,自汉以来世居同州,元末有仲文者,奉母迁河南之永宁,八传至公之祖论始显,由进士官至佥都御史、巡抚四川。父鼎延由进士历官兵部右侍郎,母廉氏累封夫人。公讳琯,字伯润,号蓝孺,生有至性,以忠孝大节自期,见义勇为。”
本文收录于清吕履恒《冶古堂文集》卷四15—19;清李桓《国朝耆献类征初编》卷二百十五守令一31—33。

诰封中宪大夫知江南淮安府事蓝孺张公暨元配吕宜人合葬墓志铭
⑧清裴衮《诰封中宪大夫知江南淮安府事蓝孺张公暨元配吕宜人合葬墓志铭》:
“张氏裔出清河,黄帝第五子,为弓矢主祀,弧为张氏。其见于经者,则诗所云,张仲孝友是也。自汉以来,世居同州。元末,讳仲文者,奉母迁于河南之永宁,是为公之始祖。文生贵,贵生玹,玹生銲,銲生注,注生朴,朴生稔,累世家金门山。以淳德称。稔生士益,以子贵,赠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又以孙贵,赠通奉大夫,兵部右侍郎,公之曾祖也。厥配朱氏,赠淑人,又赠太夫人。公之祖曰葆一,公讳论,前庚戌进士,官历大中丞,巡抚四川。復以子贵,赠通奉大夫,兵部右侍郎。配段氏,封淑人,累赠太夫人。公父少司马玉调,公讳鼎延,由天启壬戌进士,历官通奉大夫兵部右侍郎。母廉氏,累封夫人。公讳(琯),字伯润,号蓝孺,司马公(长子)也,弟(璿),官凤阳道副使,官蹟别见。”

孺人张氏墓志铭
⑨民国二十七年《新安县志》卷十二 人物志 列女传
吴伟业《新安县孟文恒原配孺人张氏墓志铭》:
“张氏,永宁张蓝孺之女,新安孟文恒之妻也。”
“孺人者,今户曹蓝孺张公之爱女,新安贞甫孟文恒之原配也。贞甫,文学比玉君之子,云浦先生之曾孙也。孺人系出清河,为河南府永宁籍。曾王父中丞公两平蜀,以为显。大父司马公,名重当时。父户曹公,讳琯。孺人父若翁,忠节公爱婿。”
⑩明朝崇祯年间金门寨二门八世《张母王氏墓碑》记载:
“吾父讳温,字进德,号明良,先吾母卒,寿七十,葬北里村西南山下祖茔之次。自始祖讳仲文者卜葬其北,其二世祖贵,祖珷、祖铠、祖濬、祖机、祖烰,至吾父凡八世,咸族葬焉。”
《张母王氏墓碑》原立于金门寨东南原柏坟二门祖茔进士坟。


⑪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德里张氏祖茔《张氏始祖墓碑》记载:
【志籍贯】:原籍陕西同州,村名雁羗,俗呼念桥。元末避兵,至永居德里村,俗呼北里村。及后传衍繁多,地不敷养,遂尔星居四方。父母之邦,尚其勿忘!”
【志世系】:“陕西祖讳仲文,殁于陕。祖母党氏携子贵,
至永赘德里村陈氏,子四曰:长讳琇配加氏,次讳珷配彭氏,三讳珍配秦氏,四讳玹配侯氏,自此分为四门,支派虽分,原本则一,敦睦勿替,是所望於后裔。”
⑫中方村二门清嘉庆八年《曾祖张公讳见贤之墓碑》:
“ 张氏系谱记:公讳见贤,配王氏,累居金门川德里村。及公之身始迁中方,殁葬於斯。公二世祖讳贵,始祖仲文,旧籍陕西同州府人,元末兵起,携家避兵於永宁金门川卜德里村。贵祖赘陈氏,遂家焉。仲文在秦终,亦不知其所归。”

待赠张公大人(公讳有昇,字云高。)原配张氏合葬墓碑
⑬同治六年金门寨二门《皇清 待赠张公大人(公讳有昇,字云高。)原配张氏合葬墓》记载:
“始祖讳仲文,举进士,祖贵,祖珷,祖锭,祖滋,祖时,
祖和,祖士泰,祖詠,祖见明,祖玉,祖象辰,祖亮,以至于吾父十四世矣!父讳有昇,吾母张氏。”

⑭清朝道光二年大门楼《张氏合族祖茔碑》:
“(张氏始祖)讳仁美,原籍陕西省同州府大荔县东雁羗村。自元末迁居于永北大门楼村,与邑南金门川德里村张氏系分两门。

作者简介:张泽武,洛宁县陈吴乡新寨村人,2003年,发起并成功组织成立了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担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一职,2006年参与组织筹备成立洛阳市姓氏文化研究会,任副秘书长。2017年被推举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2024年8月再次当选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会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