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读通隋炀帝
潘安兴
历史上有些皇帝,为守战之君,在位还是想做点事情,留点纪念。
隋炀帝是一个充满争议的人物,后世对他的褒贬不一,这里就不赘述了。然而有清醒头脑的史学家,穿越时空,从史料中发现,他还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做过几件有功中国的事,却不能磨灭。
当他还是晋王的时候,就跃跃欲试,一展身手。积极主动向父亲杨坚建议,灭掉陈朝,解决南北割据、划江而治的对峙局面。得到批准,率领50万大军,跨过长江天堑,结束了晋以后300多年长期混战的悬案,实际上由他最终完了统一大业。他还娶了江南女子,实现民族混血,。特别看重江南读书人,把他们提拔到国家重要岗位上来,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
年轻气盛的他,也想如汉武大帝一样,干一看轰轰烈烈的开疆拓土大事业,做一个雄才大略的皇帝。当时西北被土谷浑占踞着,时常骚扰隋朝边境,双方拉锯了多年,一直无法解决这个问题。为此,特派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打败了可汗伏运。第二年,又亲自挂帅出征,将土谷浑打得一败涂地,将青海纳入隋朝的版图。
从大陆走向大海,与时俱进的政治家,把眼光投向蔚蓝的世界。在他的亲自督导下,出现中国造船业的第二个高峰。五牙战舰代表着当时全球最先进的技术武器。中国造船业是中国发展海上力量的基地。他组织强大的水师,跨海作战,,庞大的海上商队纵横东南亚,横穿印度洋,打出中国的品牌。他还到贝尔加湖检阅水师,让突厥闻风丧胆,归顺天朝大国。正是他的经略,海南台湾投入中国领土的怀抱。在当时世界领导人中,他真牛逼啊!
着眼于国家的发展,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推动物流周转,对着中国地图,突发一个宏大的构想,能不能从北京到杭州开凿一条运河,连接黄河长江,既便于南水北调,农业灌溉,又便于舟楫行驶,带来沿线扬州、杭州城市商业发展呢?这可是旷世以来的大工程啊!其难度丝毫不亚于万里长城。当然,遭到不少人的反对,但他并没有被不同声所左右,坚持做下去。谁知道千年以后,京杭大运河竟成了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地理文化坐标,为后世留下旅游资源呢!
纵观历史上几个短暂的大一统王朝:秦、晋、隋、元。数对中国的建树,制度的创新,秦、隋是并列的双子星座。秦、隋虽亡而制度犹在,依然闪烁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角色的转换而已。如一道闪电,划破夜空。
王朝的兴亡周期率,是一面镜子。给后人启迪:是否记得?一个人首先能够战胜自己,克制自己的欲望,过分的物质追求与享受,才能战胜任何强大的对手,始终保持真老虎的朝气。牢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才能立于不败之地。敬畏老百姓的人,才能走向未来!
我们是辩证唯物主义者与历史唯物主义者,否定一切与肯定一切都是不符合实际的。隋焬帝与唐玄宗两个人殊途同归,他们印证了勃也在己,衰也在己,难道不是么?真所谓秦人无暇自哀,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后人复哀之。
潘安兴,(自号木兰山樵),1949年10月11日生。湖北黄陂人。当年老三届,经历知青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招聘到政府部门工作。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湖北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著有《中华大家庭赋》全书182万字待付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