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弯新月正当头
——梁东先生与新月湖的诗缘
文|龚红
2017年深秋,我应七子诗社佘明祥之邀赴宴。推开淮扬人家大酒店208室的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位银发老人正伏案疾书。他身着大红夹克,手中钢笔在书页间游走如龙。这位老人便是梁东先生。彼时八十六岁的他,正在为众人签名赠书,身旁的布袋里装满了《好雨轩吟草》等著作。席间谈及散文《开窗放入大江来》,梁老眼中瞬间泛起江水般的粼光。他生于安庆长江边,兴致勃勃地细数幼时在振风塔下听浪、菱湖公园采莲的往事。梁老曾担任煤炭工业部司长、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可谈吐却像邻家亲切的老翁。他幽默地说:“我感觉自己像是站在梁山朱贵酒店门口,往湖心发一支响箭。过一会儿,一支小船悠悠地划来,我带着‘投名状’,从此就‘入伙’成了新月湖友啦!”大家听了,都被他这奇思妙想逗得哈哈大笑。梁老念叨的新月湖,位于扬州城东郊杭集镇。那儿的河流弯成半月形,两岸风景如画。他的好友关水青退休后栖居于此,还为它取了个充满诗意的名字——新月湖。说起和关水青的初次见面,梁老记忆犹新。1988年盛夏,梁老带队考察青海龙羊峡水电站,在冷冽的峡谷中,突然听到熟悉的扬州乡音。关老那慢悠悠的腔调,恰似母亲的摇篮曲。两位江南游子就此结缘,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渐渐成为知音知己。退休后的关老和梁老一样热心诗教。邗上七子诗社是活跃在扬州的文人团体,关老是诗社公认的核心,诗社诸子都自称“关”门弟子。因为这层“关”联,梁老和邗上七子诗社的诗友们也成了好朋友。
梁老还曾打趣作了一首诗:
投名老朽诚惶恐,“打岔”京城小有名。(“打岔”,耳背也)诗句里,既有对新月湖美景的赞美,也有对诗友们的喜爱与调侃,诗友们看了都笑得像一弯新月。
起初,梁东先生的身份和学问,让我心生敬畏。得知梁东夫人高泰是我南通老乡后,亲切感“唰”地一下就上来了。我壮着胆子求合影,还加了夫人微信。晚宴结束时,她和梁东先生合唱《难忘今宵》,饱含深情,默契十足。当晚,我写了篇随笔《青春的模样》,感叹青春不只是年龄,更是一种状态。像梁老夫妇这样阳光向上、充满活力,才是真正的青春。
令人遗憾的事发生了。2021年9月的一天,梁东先生在小群里沉痛地告知,高泰女士在“新冠”疫情中离世。梁东先生的痛苦不言而喻。他扬州的表妹劝他出去走走、散散心。于是,九十岁高龄的梁东先生又开启了南行之旅。
二、物外常怀新月志
2021年国庆节期间,梁东先生回到扬州,住在妹妹杨君家。从那以后,梁老和新月诸子的诗词交流愈发频繁。两个月后,在给关老米寿祝辞时,梁东先生提出了“新月湖精神”。他深情地对大家说:“这一湾湖水为啥叫‘新月湖’呢?湄翁(关水青)肯定有不少深层思考和心灵寄托。诗里常说‘一弯新月’,新月总是弯弯的,这意味着什么呢?它代表着新生命、新起点,还有对光明的期盼和追求。新月从一丝光亮开始,在成长过程中慢慢变亮变大,永不停歇。就算变成光辉灿烂的圆月,它也不骄傲,立马又回到弯弯的初始状态,坚守初心,再重新朝着光明的圆月奋进。这就是新月无穷无尽的生命力!”
“新月湖人把‘新’字顶在头上,就是领悟到一种追求:永远进取,不断求新。所以,奉献、求新,就是咱们要追求的新月湖精神。”他加重语气强调:“所谓新月湖精神,便是头顶‘新’字,永怀赤子初心。”
“咱们得传递正能量,为国家繁荣富强努力,创作出更多时代精品,这是新月湖人的使命!”
梁老和邗上七子诗社座谈时,再次真情流露,表达了殷切期望。在《步韵和乐水诗兼致湖上诸友》里,梁老写道:
此日仗群公,山花并野松。
乡愁心绪重,国是露华浓。
出手无争利,谋篇不计功。
龙羊寒伏暑,新月布高风。
(宋波波字乐水)
我捧着手机,虔诚地加梁老微信时,老人正戴着老花镜研究微信的功能。关老笑着对我说:“往后你就做梁老的云上书童吧。”
三、千秋笔墨凭壮游
梁东先生不仅用诗词表达志向,还身体力行。他书赠七子诗社成员的书法作品都饱含深意:
夸季淮“慷慨以任气,磊落以使才”;勉励发强“于方寸处见精神”;赠我和汪桂祥“大野蔷薇织锦,倾城丹桂凝香” 。杨志才受启发,创作了一首诗:“千秋笔墨非天授,万里云山凭壮游。红日薰风绿杨柳,一弯新月正当头。”
“一弯新月正当头”,这意境实在美好,就像我们充满希望的未来!
还记得梁老与杨志才在微信小群的初次交流。杨志才有些拘谨,称自己为后学,怯生生地问候梁老。梁老瞬间发来微信:“江湖才子何须谦?快乘朱贵的小船来!”梁老的热情、谦逊和风趣,就像一缕春风,瞬间化解了杨志才心中的不安,也让群里的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
梁老笑称微信群是“空中诗塾”,还分享创作窍门:“绝句四句要连贯,别用老套子,也别生造词;对仗要讲究词性和结构。”他还自创了“甲乙双本”法:甲本用来打草稿捕捉灵感,乙本则精心挑选打磨作品,让诗意更浓。他晒出手稿的“甲乙双本”:甲本狂草似风卷残云,乙本工整如列阵星辰。他总是强调:“诗人没有啥天赋,全靠勤学和积累。”
季淮建议梁老将作品诗题“瓜洲古渡”改成“瓜洲诗渡”。梁老特别虚心,立马就采纳了,还幽默地拜季淮为“一字”师。
2021年2月6日,诗坛还发生了一段“举旗与拔旗”的趣事。起因是我的一首小诗:
梁东先生回赠:
梁老觉得“蕴”字似乎不太合适,便商量换成“沐”怎么样?诗友们一下子讨论开了。季淮推荐“藏”字,说更有韵味;梁老又提出“映”字,大家各执一词,讨论得好不热闹。关老见状,就提议梁老扛起新月的大旗,当七子诗社的领军人!梁老却坚决拒绝,他说:“诗的讨论不用非得有统一答案,多种方案一起讨论,才能启发思路,百花齐放。七子诗社活力满满,我就喜欢大伙坦率、诚恳、乐观的劲儿。咱们就平等交流,大胆对作品提意见,不需要什么旗子,快把它沉湖底去,新月湖要容得下千帆竞渡!”
四、寿桃堆满瘦西湖
2022年夏,新月湖的荷花忽然都朝北开了——原来,端坐京城的梁东先生九十岁寿辰到了!新月湖文气蒸腾,诗友们纷纷写诗祝寿。
关老深情祝福:
杨志才赞曰:
宋波波称赞:
佘明祥祝寿:
季淮表达感激和祝福:
汪桂祥夸赞梁老:
纪先进礼敬:
张发强送上祝福:
梁老九十华诞的贺寿诗文从黄山云海、青海龙羊峡,甚至台湾日月潭,像雪花一样从全国各地飞来。梁老特别珍视这些诗文,都转发给我留存。我提议出一本九十华诞诗文集,永远珍藏这份美好。
我自然成了诗文集的编辑,虽说是业余的,但一点都不敢马虎。校对、编排、整理、编目录、写前记,每个环节我都认真对待;找出版社,和编辑沟通细节,一校、二校、三校,力求做到完美;封面设计更是反复琢磨,一遍又一遍,就为找到最好的方案。
校对诗文的时候,汪桂祥、佘明祥热心帮忙,大家逐字逐句地斟酌。我觉得封面题字由季淮来写最合适了。因为梁老十分欣赏季淮的书法,夸他的字“古朴之风扑面而来,令人欣喜!古岩虽称小,却属‘硬核’”。有诗赞:
封面设计我请了视觉传媒博士北理工的龚正伟教授。龚教授将梁老的“大江来”三字化作水纹,又把梁老的诗词元素和新月湖的意象巧妙融合,设计出的封面典雅大气,让人眼前一亮。
大功告成,拿到贺寿诗文集的那一刻,我心里满是欢喜。接着,我又按照梁老给的邮寄信息,把诗文集邮寄到全国各地诗家的手上。随着诗文集寄出,我写的导读《向着日月光华》一文在“小楼听雨”这个国内颇有影响力的诗词平台转发,新月湖的名气一下子大了起来,梁老和新月湖诗友们的深厚情谊,也被更多人传颂。
五、又是闲来烟树时
2023年,梁东先生再次南行,这次由儿子梁扬陪同。他们从安庆一路来到扬州,正好赶上扬州最美的五一假期。我们在赛德酒楼为梁老接风,季淮拿出了珍藏多年的两瓶五粮液敬梁老。席间,梁扬和七子诗社双玲的一曲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还》,将气氛推向了高潮。
梁东先生坐着龙舟又去游瘦西湖了。他对瘦西湖情有独钟,曾经写下《西江月·瘦西湖》:
又是闲来烟树,依然瘦了西湖。船家为我说新图,廿四桥头小驻。
细雨随心抹翠,薰风着意施朱。大明寺外有浮屠,且自登高纵目。
在瘦西湖,梁老看到书家的楹联题字,常常停下来,微微点头,就像在和老朋友打招呼。其实,扬州的许多地方都有梁东先生的题字,平山堂、瓜洲诗渡、树人学校,甘泉街道……这些题字,不仅是梁老书法造诣的卓越体现,更是他践行诗教理念留下的深刻印记。在迎宾馆,梁老还邀请我和关老等,与他家人一起品味红楼宴。他真把新月湖的诗友们当成自己家人了!这份情谊实在令人动容。
从扬州回北京后,梁东先生写了一首《扬州归来感赋》:
我在梁老的诗文集里读过《秋不老歌》,字里行间都是他的豁达和坚韧。他在《秋不老》中写道:“只作大写人,不写书千卷。万世志不移,肝胆倚天剑……心中春意满,明日岁华新!”这首《秋不老》,正是九旬梁老精神的真实写照!
那些题在平山堂楹联上的字、落在瓜洲渡口的诗,何尝不是九旬书生以墨为桨,在时光长河里追赶那弯永不圆满的新月?他笔下流淌的又何止是墨香——龙羊峡的冷峻、江南的夜雪、诗中的求索,终化作新月湖上永恒的暖流!正如关老所吟:“邗上小葩初绽放,清香弥漫仗东风。”这弯新月照亮的,又何止是一湖春水!
甲辰虚龄九十三、家住北京小黄庄的梁老常自号“九三叟”或“九三学舍”。面对种种赞誉,梁东老总是“提醒”诗友们“切勿哄抬物价,小心物价局约谈!”多么谦虚、有趣又可爱的梁老啊!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祝福梁老,祝福新月,秋不老,墨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