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记散文
云栖竹径
浙江东阳
徐 志 赓
云溪竹径
位于杭州五云山南麓的云栖坞里,为林木茂盛的山坞景观,素以深山古寺,竹径磬声称胜。

康熙皇帝曾几到云栖,赋诗题额,并赐一株大竹名为“皇竹”,浙江地方官为此建“御书亭”、“皇竹亭”以记盛事。相隔43年后,乾隆皇帝南巡至杭,又六到云栖。清末以后,云栖竹林屡遭破坏,不复旧观。抗日战争杭州沦陷期间,竹林更遭滥伐,几近灭绝。

1950年后,在杭州市园林部门护理下,竹林逐步复壮,整修寺宇,开辟茶室。 以“竹”为主题,以“绿、清、凉、静”四胜而著称,相传古时有五色彩云飞集坞中,因而得名。沿坞竹林和溪水相间,环境恬静。“云栖竹径”为“西湖新十景”之一。有古诗曰“万千竿竹浓荫密,流水青山如画图”,道出了云栖的特色。吴越时建有云栖寺,今天的云栖竹径,翠竹成荫,溪流叮咚,清凉无比。小径蜿蜒深入,潺潺清溪依径而下,娇婉动听的鸟声自林中传出,整个环境幽静清凉。

游云栖最好租用一辆自行车,出发时走南线,经虎跑、六和塔、九溪、宋城前往,游毕云栖竹径后穿越梅灵隧道。走北线经天竺、灵隐、玉泉返回。云栖周边还有梅坞茶村、五云山和新开的大清谷值得一游。如此环山一日游,从容而又丰富,你一定不会失望。

“云栖竹径”,往深处看去是密密麻麻满山的竹子,清瘦的竹子笔直插入云霄。时值初夏,竹笋长得很高,显出生机勃勃。布满青苔的石子路向竹林深处延伸,路上少有行人,两旁的竹林一片宁静,偶尔有几处亭子隐居在竹林中,小池塘的水清清冷冷,倒映着岸边的石头和竹子。参天的竹叶密密麻麻,遮住了大片天空,透过竹叶看到若隐若现的天空一片蔚蓝,置身于这样幽静的竹林中,呼吸着夹杂着淡淡的竹叶味的清馨空气,远离城市的喧嚣,会令人想起“竹林七贤”的风流往事,几千年过眼云烟,在热闹的杭州能找到隐居城市的竹林也是一大幸事。

云栖竹径固然清幽,沿着一条条竹径往上,看到几处细心为游客准备的茶室,却不免俗气。于是就往别处去爬山。只看到台阶一直往上延伸,夸张的说,像极了传说中的天梯。两旁的树木纷纷弯向中间石板
路,形成拱形的绿色隧道,穿梭在空空旷旷的竹林
间。路上偶有来往的登山者,互相看一眼,报以微微一笑。

让我颇有感触的,是一位至今不知道姓名的陌生人。因为我第一次来,爬到五云山时,在分叉路口踟蹰不前,不知道该往哪条路下山。这时有个陌生人就与我结伴同行。他很友好地和我聊天,互相介绍各自的家乡特色,为我拍照,探路……路过茶园,我向这位北方朋友介绍了采茶、制茶的过程,一路上增添了不
少欢声笑语。他说他要从这边的茶农处买些茶叶带回老家。到达梅家坞的时候,他送我到了公交站,然后他自己去农家卖茶叶。

这是一段再普通不过的经历,然而当我写下这段文字的时候,内心仍然觉得温暖,并且心存感激。
在繁华热闹的都市里,总觉得人与人之间少了些情分。这样毫无目的,真心相待,互帮互助,可以互相谈天说地,然后在旅途结束时微笑的说再见的人实
在太少了。人们行色匆匆,生活在自己冰冷的枷锁里,人在拥挤路上行走,心不知道在何处。人人都在赶时间去某地,而人与人之间,也多了几分功利。
我想,来到云栖竹径的人们大部分都是想逃离吧,逃离家庭的压力,逃离工作的压力,逃离城市的喧嚣与功利。而扑面来的幽静清凉的竹林总会给人舒适放松之感。所以在这里,陌路人总会微笑,他们不急不躁,慢慢行走在山林间,不知不觉间回归内心的纯粹和幽静。
在喧嚣的生活里,有时候逃避不失为一种可行的办法。而云栖竹径的幽静清冷确是逃避的绝佳所在。

云栖竹径
(一)
云飘万里觅知音,
栖于山谷暂隐身。
竹下听风微微吹,
径上看客缓缓行。
(二)
一径万竿绿参天,
几曲山溪伴细泉。
竹海碧波浓荫密,
顿觉清风入心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