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 至
作者: 史康美 朗诵: 高尚
时间过的真快,转眼又到了冬至。
母亲在的时候说:“冬至大如年”。她也是从上一辈人嘴里传下来的,小时候我问母亲说,“冬至大如年”是什么意思?母亲整了整脸,整去了尴尬,然后说:“就是要你晚上早点睡,过了冬至天日长了,天夜短了。”
我“哦”了一声,似懂非懂,总觉得母亲的解释有点含糊。“晚上早点睡”和“冬至大如年”有什么关系呢?为了不让半文盲的母亲继续尴尬,我也就不再寻根问底了。长大后我才知道,原来“冬至大如年” 是指冬至的礼俗和春节差不多。
我们宁波人对冬至的礼俗是很讲究的。当然了,中国之大,不同的地域都有不同的讲究,无论怎样都是对冬至礼俗的敬重,因为大家都是炎黄子孙。有资料记载,冬至俗称冬节,冬至的前一天,又叫做小至,家家户户捣米做汤圆,以作为冬至日团圆围桌食用。所以就有了“冬至大如年”的说法。
杜甫有对冬至诗句: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江上形容吾独老,天边风俗自相亲。杖藜雪后临丹壑,鸣玉朝来散紫宸。
白居易的诗句:老去襟怀常濩落,病来须鬓转苍浪。心灰不及炉中火,鬓雪多于砌下霜。三峡南宾城最远,一年冬至夜偏长。今宵始觉房栊冷,坐索寒衣托孟光。
这就是古代文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洞察。看来,我母亲曾经的话,还是有悠长典故的,只是她无法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而已。
冬至是阴阳交替,阳气回升,中国农历中一个重要的节气。那么我们宁波人有哪些传统习俗呢?最为简单且又普通的是,用土灶铁锅㸆一锅大头菜,并在大头菜熟透了的同时,放几条年糕。一般来说大头菜是要焖过夜的,年糕嘛,就随嘴馋而食了。旧时农村的冬至前夜,家家都会冒出㸆大头菜清香,也是宁波人冬至风味独特的乡间美食。看似很土,却容纳了传统礼俗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前宁波农村多数是在冬至前做年糕的,晚稻进仓后就开始盘算做年糕的计划了,笑容满面的请来年糕师傅,大功告成拱手相送。时代不同了,现在的宁波一年四季都有年糕,曾经的“年糕,年糕,年年高”已经融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了。
宁波人吃年糕的风俗好多,冬至前夜在大头菜锅里放上几条年糕,正是合了“冬至大如年”说法。
除了宁波年糕,还有宁波汤圆,最吸引人的是黑芝麻猪油白糖汤圆,也是宁波传统美食。冬至日,家家都要吃一碗热气腾腾的,口感柔软的汤圆,每一口都飘溢着黑芝麻的醇香。冬至前夜吃年糕,冬至日吃汤圆,这就是宁波人的“年糕,年糕,年年高”和“芝麻开花节节高”寓意了。
当然了,宁波地域之大,俗地方言众多,在吃年糕和汤圆的习俗上也会有所不同,在冬至的礼俗和表达的方式存在各异。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他们对冬至前夜的铁锅烤大头菜,冬至日吃汤圆,还是作为“冬至大如年”的礼节来做的。除此之外,也有冬至前夜灶火不灭寓意“薪火不息”的做法,也有祭祖“拜冬至”的风俗之等,以及“冬至前夜梦最灵”的宁波民谚。
再就是冬至进补的说法了,他们认为“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可以从冬至开始,到立春为止,适时用中药进补,也是“养生之道”。
随着时代的发展,冬至日的各种习俗,有的在慢慢消失,有的已成为农耕文化保留,甚至可为非遗文化的基础。
2024.12.9

【作者简介】
史康美,笔名老叟,浙江宁波人。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创作,柳荫树下有心栽花,作品涉及较广,多次获省市政府奖,著有小说集和影视剧本。退休后笔耕不辍,把阅读与创作视为终生愉悦。
【精英主播简介】
高尚/任新奇,陕西省眉县人,爱好广泛,喜欢舞文弄墨、音乐体育,尤喜书法朗读,偶尔也写上几首诗词以记事抒怀。

全球风华
总社长:墨痕
执行总社长:江声
总编:墨痕
执行总编:禾乃
名誉总编:纤夫
现代诗主编:娇君
特刊主编:禾乃 王小泥 刘生 孙丽丽
【今日诗选】主编:江声 靳继书
英文主编:李一凡
全球风华社长:刘生
副社长: 瞿碧山 余用伟
精英朗诵团团长:阮虹艳
艺木总监:诗涵兰馨
音频总监: 于江群
精英朗诵团执行团长: 相逢一笑 幽 兰
精英朗诵团副团长:淡墨青衫 雪峰 生命如一泓清水 凯 哥 苡子
宣传部部长:建国
总顾问:谷未黄 三色堇
文学总顾问:雪野 李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