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春雨为笔 绘农业新篇
作者:黄振涛
2月18日,即农历正月廿一日,是农历24节气中的二个节气雨水。雨水,望文生义,指的是空气中水蒸气逐渐增多,雨水逐渐频繁。
先辈们用智慧和汗水凝练出24节气,这一伟大的历法结晶,是镌刻在华夏文明长河中的璀璨明珠。它宛如一条无形却坚韧的纽带,将人与自然紧紧相连,精准地捕捉天时的微妙变化,巧妙地规划农事的每一步节奏,蕴含着深邃的哲学思想与无尽的生活智慧,跨越千年时光,至今仍熠熠生辉,令后人由衷赞叹。
在华夏大地的每一寸土壤里,都沉淀着先辈们与土地紧密相依的记忆。从古老的岁月起,他们以土地为根,在春种秋收、夏耘冬藏间,孕育出质朴又坚韧的生活。历经无数个四季轮回,当雨水节气迈着轻盈的步伐悄然走过,咸阳这片满是希望的土地,瞬间被一场潇潇春雨温柔包裹。淅淅沥沥的雨声,是大自然奏响的春日序曲,每一滴雨珠都跳动着春的旋律。咸阳,这座在历史长河中一直承载着深厚农耕文化底蕴的农业大市,稳稳地扎根于广袤无垠的关中平原。这里的土地肥沃得如同上天特意馈赠的宝藏,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让它成为无数生命的温床,孕育着无尽的希望。
农谚说:“春雨贵如油”。这句千古流传的农谚,在咸阳这片土地上找到了最生动、最贴切的注脚。春雨似温柔的母亲,轻轻抚摸着大地,唤醒了沉睡一冬的土地,也唤醒了田野里沉睡的麦苗。嫩绿的麦苗叶片在春雨的轻抚下欢快地舒展着,如同久旱逢甘露的旅人,尽情吮吸着这珍贵的甘霖,它们似乎在低声诉说着对生长的热切渴望。再看那片油菜花田,油菜花在春雨的润泽下,绿得愈发深沉、愈发浓郁,像是被大自然精心涂抹了一层翠绿的油彩。含苞待放的花骨朵,宛如一个个怀揣着金色梦想的孩子,在春雨的呵护下默默积蓄力量,只等春风轻轻拂过,便迫不及待地绽放出一片灿烂耀眼的金黄,将整个田野装点得如梦如幻。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稳固基石,承载着国计民生的千钧重担,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要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住”,这掷地有声的话语,如同一座高耸入云的灯塔,在时代的浪潮中闪耀着明亮的光芒,为我们指引着农业发展的前行方向。在咸阳,各级政府始终将农业发展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高度重视、积极谋划。他们大力推广先进的农业科技,派遣专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手把手引导农民科学种植。从改良土壤的成分结构,让土地更加肥沃,到优化灌溉系统,确保每一滴水都能精准地滋润作物;从精心培育优良品种,提升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到全力防治病虫害,守护每一株作物的健康成长,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政府和工作人员的无数心血,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筑牢了坚实的根基。
然而,农业的发展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康庄大道。在丰收的喜悦背后,也隐藏着诸多困境。丰年时,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却可能因市场供需失衡,导致价格暴跌,出现“丰年成灾,粮贱伤农”的无奈局面。农民们一年到头在田间辛勤劳作,挥洒无数汗水,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和精力,却难以得到应有的回报,这不仅让农民们的生活陷入困境,也严重影响了农业发展的积极性和可持续性。这一问题,不仅仅关乎农民个体的生计,更是整个社会都必须高度关注并着力解决的关键难题。检验乡村振兴成效的硬指标,就是要看农民的生活是否真正富裕起来,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坚如磐石、不可动摇。只有切实解决好农民的收入问题,保障农业的稳定发展,才能让这片土地上的辛勤耕耘者收获应有的幸福与尊严,让农业这一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产业,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与活力。
一年之计在于春,这场春雨,无疑是大自然赐予咸阳人民最珍贵的礼物。它不仅用甘甜的雨水滋润了干涸的土地,更在农民们的心中点燃了希望的火焰。站在田边,望着这场如诗如画的春雨,农民们的脸上洋溢着喜悦与期待。他们深知,这场春雨是丰收的前奏,是美好生活的希望曙光。在这春雨的陪伴与滋养下,咸阳的农业必将迎来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年,为国家的粮食安全贡献出坚实可靠的力量,也必将为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添上浓墨重彩、辉煌灿烂的一笔,让这片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土地,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
(2025年2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