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里的小木屋,装满了小霞生活中的乐趣以及对生活的无限热爱。来到小木屋的人,都是我的亲人。回想徒步的日子,心中就装满了快乐。敬请分享我的徒步日记,让森林里的小木屋带给您一段美好的回忆!今天为您播放我的原创作品《徒步沙兰》。敬请收听!
徒步沙兰
作者:李桂霞
公元2013年3月17日,阴历二月初六,吾随东北爷们一行七十余驴友,乘车前往沙兰古镇,踏火山岩、观石海,寻吊水楼玄武岩壁。
汽车沿高路前行,驴友们一路高歌,欢声笑语之中抵达沙兰镇。
沙兰镇位于黑龙江省宁安市西部边缘,东南部25公里为集散重镇东京城镇。沙兰镇乃历史久远之镇,唐渤海国时期为渤海国向唐朝进贡出使南下之驿站,沙兰镇即由驿站发展而来,清代之沙兰已初具规模,可见沙兰历史千年有余。沙兰为满语"撒刺尔"之转音,汉译为"股子皮",即"晒皮木架子"。意为此处乃"盛产毛皮之地"。
驴友们于镇之南部,踏玄武岩台,一路逶迤而行。初,村路泥泞,跋涉费力,每人只顾低头寻路,踮脚、提裤、左蹦右跳,稍之不慎,稀泥溅上衣裤,如涂迷彩。出村,即为岩地,裸露出圆形大块,或长形一条,彼此相连,起伏不平,或被浮土薄覆半遮半掩,成片野草早已被羊啃光,留下粪便为证。岩石窄小缝隙处野草不失时机艰难生长,低矮瘦弱。行于石上,虽尚有冰雪遗存,却能感觉曾经火山喷发之余温。
行有半个时辰,众驴友首尾难接,前方举旗之人已不见踪影,后面观赏照相者却遥相呼应。只见玄武之岩,气势磅礴,或高或低,或尖或圆。有匍匐脚下者,任凭行人踏之,有危立者任游人观之赏之。石海、石洞、石山、石湖地貌奇特,深灰色石面,大小孔洞刻于其上,层层叠叠,如行云流水,似刀刻剑磨,形态各异,观之竟浮出无尽联想,读之如栩栩如生之故事。深沟不见其底,跃之上,竟毛骨悚然,若掉下则无影踪矣。每块岩石、石堆、岩洞、石坑、沟壑,奥妙无穷,变幻多姿。阴凉之处,白雪皑皑,冰下滴水,冰溜栉比,如水帘洞再现,洞底水深清冽。更有卷柏成堆叠簇长于岩上,层出不穷,着实为石岩增添新鲜活力,因其生长于岩石之上,又名岩柏。属蕨类植物,入药,更有"九死还魂草"之美名。石坑岩壁之上,达子香疯狂长成一片,虽尚未盛开,香气已随春风飘至,余不忍采摘一枝一叉,对所谓爱花者疯狂折杀,内心只念"阿弥陀佛,罪过罪过!"
徒步于沙兰岩地之上,非身手矫健者难以成行。行走之间,常探身于沟底,或攀于岩坡,或跳于沟壑之间,或溜于薄冰之上,脚下除坚实岩地,更有活动之石块,行走之时,稍不留神,便有跑偏之险,摔倒事小,掉于沟下则命将休矣!
行至二分之一,有部分驴友望征途却步,裹足不前,择路返还。余心中暗庆尚能坚持前行。一路之上,除走至平坦坚实之处,可抬头远望,将岩地风景摄于相机,存于心底,大多时只低头看路,小心行走。 原野之风甚烈,余腹中早已灌满凉风,置身高处,则担心被风吹如落叶般落于沟底,每遇强风,则战战惊惊,手无抓扶,身无依靠,真有信风由命之感。已行一个时辰之久,腹饿身疲,腿抖心虚,余亦恢心,以为再往前亦如是风景,无他异常,便欲打退堂鼓,不料被一驴友当头喝斥:"休要止步,前方吊水楼岩壁景美,已行至四分之三,退,将前功尽弃也"。于是,咬牙坚持,一路疯颠狂走,直至看到前方有众驴友聚集,才知已达目的地矣。掏出相机,跻身驴友之间。眼前景美令人称赞无语,冰天雪地,春寒料峭之时,竟有如此碧波荡漾眼前,虽面积不大,但深不见底,碧绿温润,如一块天然上好之翡翠,嵌于岩下,衬得岩壁更加伟岸坚毅。对面岩壁黑褐,饱经风霜,立陡如刀削斧劈。有三名驴友举旗攀于岩上,众驴友举相机对准他们,留下这旷世奇景。一棵榆树长于岩上,为众驴友照相提供背景:身下碧潭,身旁榆树,远处白苇亦招摇入镜。眼前之旷美,似英雄苍劲、坚忍、豁达,给人以坚定信念。余暗忖:夏日是否有红花绿叶,如丰韵少妇般给人婀娜多姿、万种风情?
稍事休整,踏上归途。驴友们急走于岩石之间,不再似来时那般紧张,大步如飞,从容淡定,只一个时辰就回到泥泞村路。此时村路已被冰雪消融汇集之河水挡住,无奈,请农民兄弟帮助,借四轮拖拉机往返三次将驴友安全运送归队。
乘车归来,驴友不再如来时那般兴高采烈,恹恹欲睡,满脚满腿之泥,记下这一天之收获,足矣!
2013-3-19
今天,就为大家播放到这里,恳请各位亲人们继续支持鼓励,继续在森林里的小木屋里,收听小霞的情感故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