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深处觅芳踪
何志清
文瑞老师的新书《繁花深处》摆在案头已有数日,装帧之美,令人不忍拆封。我一直在想,这本书究竟是写什么的?今天,翻开书页,《秦淮河上寻桨声》《黑白苏州》等一篇篇经典的、熟悉的文字再次浮现在眼前,真正地误入繁花深处,有“乱花渐欲迷人眼”之感。
这本书书的内容非常丰富,有文瑞老师在上海、南昌等地居住的散记,有他的行记,更多的是对赣南这方家园厚土的书写。可以说是一本行走的笔记,更是一曲献给故乡与远方的深情恋歌。在这部三十余万字的作品中,他以细腻的笔触、深邃的思考,将上海等地的都市风情、赣南的山水人文、以及行走途中的所见所闻,编织成一幅绚丽多彩的精神画卷。
书中的第一部分“繁花深处”,大部分是长三角一带的风情,这让我不自觉地联想到文瑞老师现居申城,也许他本来就应该属于那里,大概只有长三角清丽婉约的水乡和古朴的吴侬软语,才能产生这么轻、这么柔、这么甜的文字。如果说轻柔和甜腻已经可以吸引读者的关注,那文字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更让我们爱不释手。他写苏州的“黑白交融”,写乌镇的“水墨江南”,写海宁的“潮起潮落”,写项羽的“英雄气概”,写苏轼的“旷达情怀”……这些文字,既有对自然风光的赞美,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思考,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感悟。他通过对历史的追溯、对自然的感悟、对城市的观察,用深入的挖掘和细腻描绘,成功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思考。例如,在《秦淮河上寻桨声》中,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怀念和对历史的追溯;在《黑白苏州》中,展现了自己对城市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生活的热爱;在《乌镇》中,展现了自己对江南水乡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关注。
在“大河之源”“红河放歌”和“天上云居”部分,记录了文瑞老师在河源、南昌等地居住或在行走途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他将自己所见的风景、人文、历史,与自己的生命体验融为一体。从一篇篇优美的文字中,通过往事钩沉和岁月探幽,揭示了人物、事件和地域背后深沉而灵动的故事,将读者带入了历史的长河,让我们感受到地域的人文之魅。在行走中,龚文瑞先生不断寻找着精神的共鸣。正如刘泽民教授在序言中所说的:“文瑞先生的行走和与写作很有特点,他每到一处,总不自觉地要和赣州相比。”在这种对比中,我们能看到他对家乡的热爱和对文化差异的敏锐洞察。当然,这种比较并非出于狭隘的地方主义,而是源于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对文化的深刻理解,这些比较不仅加深了读者对地域文化的理解,也让我们更好地领略到各地独特的风情。
文瑞老师生于赣南,长于赣南,对这片土地有着刻骨铭心的热爱。在《繁花深处》的“家园厚土”部分中,他用饱含深情的笔墨,描绘了赣南的山川风物、历史人文,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他笔下的赣南,是“丰饶、多情”的,是“掘之不竭、写之不尽的创作源泉”。他写赣州的古城墙、郁孤台、八境台,写赣南的围屋、城巷、古塔、宗祠,写赣南的榕树、米酒、美食,写赣南的民风民俗、节庆活动……这些文字,无不洋溢着对故乡的深深眷恋和自豪之情。
《繁花深处》是一部值得细细品读的散文集。它让我们在欣赏优美文字的同时,感受到作者对故乡的深情、对远方的向往、对生命的思考、对文化的热爱。它让我们在繁花深处,寻找精神的故乡,感受生命的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