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水沧桑——文峰人生.文化.教育随笔感悟杂记第8100章】
捉蝎子
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春天一到,每个周日便是我最期待的日子。班主任王老师总会组织男生们,一起前往村东的大山捉蝎子。我们兴奋地找来各式各样的瓶子罐子,再拿上干粮,踏上充满趣味的旅程。先是穿过东大河,河里没有桥,要脱鞋卷起裤腿,那时农村穷,春秋天无人穿袜子。但大同学不让我们小同学脱鞋,因为水还很凉,堂兄比我大七岁,首先背我过去。再翻过东岭,最后攀爬东山坡。这座山因位于村东,大家都叫它东山,其实它真正的名字是“银山”,不过从没听说有人在这里捡到过银子或发现银矿。
王老师已年过半百,胡须全然熬白。他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政治系,解放前曾是国民党县党部书记,就如同现在的县委书记。后来他率县党部人员起义了,投身到新的时代中,政府给安排了教书工作,他十分满意。岁月的磨难让他本就微微弓起的腰愈发弯曲,再加上时常遭受批斗,每次登上批斗台,不用别人强迫,他便自然地弓下腰,直到下台才艰难地抬起头,还满脸笑容地对着众人。对先生而言,参加批斗会就像家常便饭,早已习以为常。但先生为人和蔼可亲,与人无害,对同事、学生以及学校周边的村民,总是热心帮助,活脱脱一个“活雷锋”。先生并非受管制人员,拿着五十多元的工资,在当时算得上高收入了,可这些钱大多被他用在了学生和村民身上。尽管历经沧桑,先生依旧满面红光,只是背有些驼、眼睛不太好,爬山时颇为吃力。那些比我大六七岁的大同学想要搀扶他,都被他婉言谢绝。
到了山坡,大家便四散开来,一边掀石板,一边仔细寻找蝎子。一旦发现,就用两根木条小心翼翼地夹起来,放进瓶子里。大同学手脚麻利又有力气,不一会儿瓶瓶罐罐就装满了。而我们这些小孩子,又笨又倔,很难找到蝎子。像我这种刚回到农村不久的孩子,更是毫无技巧,大石头搬不动,很难有收获。再加上我从小就惧怕蛇,也不敢随意搬弄石头。王老师见状,便把自己捉到的蝎子都给了我。同学们也都没有嫉妒,毕竟我虽年纪最小,却是四十多人的“大班长”,大家平日里都很照顾我。
中午时分,大家来到山泉边。把带来的煎饼、饼子、窝头、熟鸡蛋、咸鸭蛋、鹅蛋、咸鱼等食物都拿出来,摆在王老师带来的大雨布上。有两位同学的家长吃公家饭(国库粮),还带来了四个大白馒头。那时候生活困苦,大家平时都省吃俭用,可在这天,都把家里最好的食物拿了出来,而且分量十足。大家相互分享,吃得饱饱的,还有剩余。
下午,太阳快落山了,我们排着队回到村里,前往公社供销社卖蝎子。张经理和营业员认真地把蝎子一个个清点,记录在账本上。大蝎子每个5分,中等的3分,小的2分。有的同学最多能拿到两三元,我每次也能拿到一元多,这里面有王老师帮我捉的功劳。回到家,我把钱交给母亲,母亲会单独给我存起来,用来买铅笔和作业本。每次母亲都会给我留5分钱,让我一大早去买一根香喷喷的大油条。母亲还总是悄悄叮嘱我,买了油条吃完再回家,千万别让兄弟们看到,不然他们肯定会争得不可开交,家里又要会闹得鸡飞狗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