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吾弱冠时,躬耕陇亩,乡野劳形,农事繁冗,每瞻前路,心忧而志弗甘,遂笃志于诗歌之途。岁在乙丑,仲秋之月,幸逢机缘,吾诗《我们放假了》获江城地区青年诗歌大赛二等奖。蒙本地贤达垂青,次年四月,因荐而入县志办,参修《新洲县志》。
丁卯年孟冬十月,师长周西中等一众文学贤达,力倡创立“新洲县青年诗歌学会”,遂广召吾地好诗之弱冠才俊,共举成立大会。会员代表,或出吏政之途,或来自百工之群,或起于田作之伍,或源于市贾之列,或兴自肆铺之间,或出于学宫之内,合百余众,齐聚一堂,济济盈庭。众人虽初逢而面生,然因诗韵相通,皆心心相印。即便以开水、牛乳、点心为食,亦觉其乐融融,尽得雅趣。
至行会长、副会长选举之礼,吾得票数为众首。既毕,师长周先生乃语诸人曰:“学会方立,百事待举,值此之际,会务之推行,擅交际者实乃要津。祝和平君久居邾城街,素善应酬周旋,掌此会务,恰如其分。而腊波生长乡野,于诗歌之造诣,虽胜祝君一筹,然处世未深,谈及会务操持之能,终弗能与祝君颉颃。” 于是祝和平兄膺会长之任,吾愧列副会长之位。
越明年,吾迁任会长,祝和平君改任为副会长。又增补冯建中、辛叶、姜丽虹、陶峰为副会长。理事则有李少华、李新胜、张俊云、周冰、赵双喜、姜丽虹、郭志中、陶亚辉、袁远胜、黄金旺、戴喜明诸君,皆为一时之选,共襄学会盛举。
学会既立,遂创诗刊,镌诸印章,广纳新会员,颁发会员证,频举诗歌之活动。为利学会发展,聘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黄长炎,县政府老县长童庆启,县政协副主席张剑南,县志办主任姚海东为顾问,学会之成立,皆铺笺挥翰,题辞以贺。为办刊物,师长余文祥先生与姚主任商酌曰:会刊请县志办之吏员司排版付梓之事,纸张亦用公家之物,姚公欣然允之。会刊名《白莲・青年诗歌专刊》,以油印出刊,每期发新诗五十余首。此刊之编委者,吾与冯建中、辛叶、张俊云、周冰、祝和平、陶峰也。吾忝为主编。辛叶于联络会员、选诗、改稿诸事,贡献殊巨。会员作者中,有庠序之师、中学诸生、电大学生、技校学生、机关企业之青年才俊、乡野诗歌爱好者、江城在校之吾乡大学生等。会员投稿踊跃,每投吾稿,必附一书札,至今吾所藏书函盈尺之厚。其后刊物流布他乡,邑之邻县及赣、湘、豫、皖、蜀诸地作者,亦寄佳作。后数期,亦登载郡邑之外作者之作品。其间,湖北青年诗歌学会会刊《诗中国》设吾县青年诗歌之专版,刊诗二十首,《武汉诗坛》亦辟我青年诗歌作品之选刊,凡三期,共刊诗二十三首,湖北人民广播电台亦选播数首。诗刊行世三载而后停刊。
办刊之暇,学会频举诗歌沙龙。祝和平、赵双喜、冯建中诸君,或出其所事单位之厅事,以供集会;或输本单位之茶茗,以飨众宾;或倾己囊,市饼饵与奶粉,以备会员餐食之需。皆为斯事尽心竭力,劳神焦思。
己巳年玄月,湖北作家协会与吾县文学作者协会,咸集于斯,共举新诗创作对话之盛事,以资切磋。吾与赵双喜、辛叶、冯建中诸君参与此盛会,得见名师大家徐迟、骆文、沙蕻、碧野、刘洪洋、刘富道、饶庆年、赵国泰、刘益善、於可训、董宏猷、谢克强、熊泽明、雷子鸣等,吾辈深受鼓舞。
自此,县内诸作新诗者,创作之情愈炽,诸多诗稿,流布四方,于各级报刊渐次刊布。数载之间,吾与左喜波、南江、李少华、李双全、辛叶、陈满红、渔汛、赵双喜、程红梅、操拂晓、戴喜明诸诗友,其作品频现于《诗刊》《诗神》《诗潮》《世界诗叶》《湖北日报》《长江日报》《湖北群众文化》《武汉群文》《长江日报・农村版》《武汉青年报》《武汉港口报》《武汉晚报》《武汉商报》诸刊,佳作甚夥。亦有诗作传至台湾刊行。诸多作者于全国及省、市级报刊所办之新诗大赛中,屡获嘉奖。吾与李双全各出个人诗专著,县文联亦刊行新洲诗人合集《举河清韵》,吾忝为主编之任。
今距彼时,已四十余春秋矣,昔日之青年诗家,皆已知天命,或逾花甲。然多人为生活之重负所困,事业波折多变,其于诗之兴味,渐趋淡薄,不复为诗。今尚活跃于诗坛者,有李少华、李双全、李鸿魁、严辉文、余一凡、辛叶、陈满红、程红梅、操拂晓诸公,诗作屡出,成绩卓然。吾亦勤勉笔耕,与诸同好切磋诗艺,甚感欢洽,常欣然以度晨昏。
观夫新洲县青年诗歌学会,其兴也勃焉,虽历时未久,然于吾地诗坛影响深远。一众青年才俊,以诗会友,切磋砥砺,使诗歌之风盛于乡里。其所刊之诗,传播四方,亦为吾地文化增色不少。虽《白莲・青年诗歌专刊》停刊,然其精神薪火相传,励后来者继探诗歌之美,传承与弘扬诗歌文化,为新洲文学之发展,注入不竭之活力,诚为幸事也。
2025年2月19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