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古诗文中的韵味》
作者:陈明岗
在时光的长河里,古诗文如璀璨星辰,散发着独特而迷人的韵味。每一首诗、每一篇文,都是古人心灵的回响,穿越千年,与我们的灵魂悄然共鸣。
走进古诗文的世界,宛如踏入一座繁花似锦的园林。“桃之夭夭,灼灼其华”那是《诗经》中对美好爱情的赞美,桃花的娇艳在诗句中绽放,带着质朴的情感与生活的气息。那是古人对生命繁衍、家庭美满的祈愿,他简单而纯粹。我们仿佛能看到在桃花树下,美丽的女子羞涩地走过,身旁是期待与爱慕的目光。这韵味,是生活的诗意,是对自然与人性最初的礼赞。
漫步在唐诗的殿堂,韵味更是五彩斑斓。“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用寥寥数语勾勒出一幅雄浑壮阔的塞外图景。那孤直的烟柱,那浑圆的落日,在广袤的大漠与奔腾的长河映衬下,尽显天地的宏大与寂寥。这韵味,是对自然伟力的敬畏,是对宇宙浩渺的沉思。而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则是豪情万丈,充满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他的诗如天马行空,不受拘束,那韵味是一种不羁的洒脱,是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与张扬。
宋词的韵味则细腻而多情。柳永的“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将离别的痛苦刻画得入木三分。那默默相对、泪眼婆娑的场景,让我们感受到了爱情的深沉与无奈。这韵味是情感的缱绻,是对人生聚散离合的喟叹。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却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豪迈。他站在历史的高度,俯瞰着岁月的洪流,那韵味是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是对英雄人物的敬仰与缅怀。
再看古诗文里的哲理韵味。“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以水为喻,告诉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让自己的内心保持清澈与灵动。这韵味,是智慧的启迪,是对求知与成长的指引。“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在困境中依然保持着乐观豁达的心态,让我们明白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挫折只是暂时的。这韵味,是对人生困境的超脱,是对未来的信心与希望。
品古诗文的韵味,也是在品味古人的生活态度。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那份闲适与自在,让我们远离了尘世的喧嚣,感受到了田园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他不为五斗米折腰,坚守自己的内心,这韵味,是一种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更需要静下心来,细细品味古诗文的韵味。让那古老的文字,如清泉般滋润我们的心灵;让那独特的韵味,如微风般拂去我们心中的尘埃。在古诗文的滋养下,我们能找到内心的宁静与力量,能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保持一份清醒与从容。
古诗文的韵味,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最珍贵的宝藏。它将永远闪耀着光芒,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让我们在岁月的长河中,领略到无尽的美好与智慧。
作者简介
陈明岗,笔名陈峰民。中共党员,大专学历,爱好文学擅长诗歌创作。先后发表诗歌200余首。多次参加全国诗歌散文大赛获奖。山西省曲沃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商学院客座教授,中国散文网高级作家,中外诗歌散文交流大使,《中国诗歌网》蓝V诗人。
参赛详情请点击以下征稿启事
墨韵新年•中华黄河杯文学盛宴大赛征稿启事
﹌﹌﹌﹌﹌﹌﹌﹌﹌﹌﹌﹌﹌﹌﹌﹌
大赛投稿邮箱:
942251831@qq.com
纸刊投稿邮箱:
bailu6698@163.com
纸刊投稿、订阅微信: mengjian20002012
征稿体裁:现代诗、散文诗、散文、诗歌评论、古诗词赋、报告文学、闪小说、中短篇小说 
扫码添加主编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