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恩施地心谷
宋文东
2025年1月29日6点,天还没亮,我们就从宜昌出发,踏上了去恩施游览地心谷的旅程。8点抵达地心谷景区正门。可煞作怪,原本春节期间各地的景区都是人山人海,而这里却是门可罗雀,游人寥寥,不知道是咋回事。导游说,这个景区维修工程刚刚结束,今日是节后第一天开门迎客,大概许多游客还不知道吧。
我们在停车场呆了至少有半个小时却没入门,导游回到车上,啥也没说,带领大家坐大巴车又去了另一处景区入口。由于天色阴沉,所以我们下了车,也一时不辨东西南北了。
进入景区,下了数十级石阶,就见一座玻璃桥横亘在眼前的深谷之上。据说桥高200米以上,从上面走一趟也够刺激了。不过若想从此过,得另留下买路财70块。对于我来说,别说另付费,即使免费,我也不会走这个桥的,因为我恐高。但是景区游览栈道修在峡谷的对面,不过桥咋行?景区考虑得很周到,在玻璃桥上游100多米远处又架设了座吊索桥,还起了个诗意的名字——步云桥,也够刺激,却不收费。桥长66米,深166米,宽2米,在高度上稍逊于玻璃桥。吊索上铺有木板,但我们一起走在桥上的游伴有10几位,桥便开始不安稳了。我有点站立不稳,便赶紧抓着边网绳索走,才站得稳了。因为有恐高的毛病,所以我是不敢看桥下的风景的,只是低着头看路,恨不得一步到桥头才好。及至到了桥头,我又不甘心空走一趟,想看一眼桥下,却又不敢退回去,乃作罢。

登了数十级上山的石阶,就到了崖壁栈道。栈道修在悬崖峭壁上,离谷底很高,比玻璃桥还高出不少。站在栈道上俯瞰谷底,极目处就是一道细缝,隐隐地看到里面淌着清水,令人震撼。往前走不远,栈道上出现一座木门,门上有副对联:人间仙境哪里有,地心谷里走一走。横批:入谷成仙。这副对联内容很不错,游客进了门里,就成仙了,也算没有白来一趟。

沿着曲曲折折的栈道,我们上上下下,远远地看到前面有棵鲜红的花树像一大朵绯红的彩云飘在栈道的下方崖壁上,在这早春里尤为惹眼。难道是红梅开了?我心里道。这里靠近北回归线,毕竟比北方的春天来得早,很有可能。及至到了花树近前,仍然难以判断真假,我便用手摸了下花瓣,才知道是假的,虽然有种上当的感觉,心里却涌起了一种融融的暖意。

沿着栈道继续向前,头顶的崖壁上突现一块巨石,像一尊人面雕像挂在崖壁上,眉眼各处皆惟妙惟肖,旁边介绍牌子上为其取名:地心山神。从其高鼻梁上来看,不像国人,更像是西方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这罕见的奇观,令人大开眼界。但那些杜撰的所谓传说,我不感兴趣,只能呵呵一笑罢了。

离开山神,前面有一棵古树斜生于栈道边的崖壁石缝中,一只黑猪模型趴在树干上,看得我怀疑人生。我们平时与人交往,经常会遇到不讲信誉的人,如果一个人得到了“听信某某的话,除非猪会上树”的评语,那么这个人在社会上基本就到了寸步难行的地步了,知情的人都会离得他(她)远远的,这就十分悲催了。这种黑猪爬树的设计能够逗游客一笑也是不错的创意,比刚才经过的那棵古黄杨树干上躺着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玩偶就要好得多了,毕竟湖北是没有野生大熊猫的。

崖壁上也有一些岩洞,有的幽深,有的浅陋,里面洞壁上皆挂着一些钟乳石之类的岩溶洞穴常见物,因为见得多了,所以并不觉得多么稀奇。这一类的旱洞较多,因为未经开发,所以也不方便游客进入探险。在接近谷底之处,也见到几个水洞,其中一个洞穴里面漆黑一团,深不见底,却从洞里涌出一条暗河来,就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河水呈淡绿色,像磨砂玻璃一般,令人好奇。据说下暴雨时,洞内涌出来的都是清水,而谷底的河里却浑水泛滥;雨后,暗河里涌出来的是浑水,而谷底的河水则转清了,也不知道是什么缘故。暗河里还有种鱼,叫“阴阳鱼”。该鱼种无鳞,通体透明,味道鲜美,跟泰山的螭霖鱼有点相像。我不知道这种“阴阳鱼”能长多大,但我知道泰山螭霖鱼是长不大的,最大的仅有一二两重,我见过,古代曾经是贡品。我在洞口呆了一会儿,希冀能见见这种透明的鱼一面,也长长见识,可惜我呆了几分钟,却连个鱼的影子也没见,只能去想像它的样子了。

我们随着栈道渐渐地下到了谷底。谷底崖边有个竖洞高高耸立,狭窄的空隙仅容一人通过,类似于一座石门。我们从此“门”通过下到接近谷底的地方。过了谷底的一座小石桥,栈道又转到对岸了。
沿着栈道继续前行,再看谷底那道缝隙,就比较直观了。原来谷底是石质的,却被水流切割成一道时宽时窄极不规则的大石缝。旁边的石壁上一道挨着一道的石纹把石壁切割成千百层的样子,整整齐齐的像垒叠起来似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赞叹不已。在一处谷底砂滩上,趴着一块巨石,像极了一只千年“乌龟”。神龟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其逆流而上的姿态,令人叹为观止。

河流越往下,水流越湍急,那哗哗流淌的清音格外响亮,犹如天籁一般。河水清澈碧透,堆雪流银,令人仿佛感觉五脏六腑都被清洗了一番似的,顿觉神清气爽。

到了一处水潭,河水奋不顾身地跳入那泓碧波里。这就是地心谷的著名景点——地心潭。潭长约20米,宽约15米,四周崖壁呈自然弧状,就像一颗硕大的心脏似的,这大概也是地心潭名称的由来吧。水呈翡翠色,皱碧叠纹,深不可测。据说此水潭通往地心。不过,这都是夸张的说法,别太当真了。昂首峡谷上空,两边崖壁近乎直立,是名副其实的“一线天”。这时太阳冲破厚厚的云层出来散步,峡谷里顿时霞光普照,万物沐辉,充满生机。在谷底见到阳光,我知道快要晌午了。可惜太阳光一会儿就没了,峡谷里的光线顿时又暗淡了下来。崖壁上植被茂密,从谷底一直绿到山顶,几百米高的山崖上几乎看不到一处裸露的山岩,满眼的绿色像是淌下来似的。这还是在冬季,如果到了夏秋季节,这些植被肯定更加茂密浓绿了。

过了地心潭,栈道又转到了左岸,再过一座古石桥,就踏上了一条巴盐古道。这座古桥,亦称通济桥,后称石曼桥,是湖北恩施州最早的一座古桥。据建始县志记载,现存的古桥重建于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距今已有250多年的历史。但据桥头古碑上残存的资料所知,此桥建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距今已经超过400年的历史了。桥跨地心谷,单孔跨径12米,长24米,宽3.4米,拱顶至谷心高16.3米。现在这座石桥依然稳固,还在继续使用。据说,建设该桥使用的麻条石,每块重约2吨,地心谷内却并不出产,在没有机械设备的古代,先人们是从何处又是如何运过来的,还是个谜。

巴盐古道的历史就更为悠久了。它西起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西沱镇,是古代巴盐销楚的重要通道之一。主道由西界沱翻楠木垭经过青龙场(或鱼池坝)、石家坝、黄水坝、万胜坝(或双河)到白羊塘,再翻七曜山至湖北利川汪营、恩施和咸丰等地,全程数百公里,与西南的茶马古道可以媲美。我们没有继续沿着古道往山顶上去,仅爬到那座古亭看了一眼就罢了。
沿着巴盐古道,我们登上了一处古道驿站。古驿站位于一处天然的石洞下面,古建筑已不存在,现有几间随意搭建的竹楼,看着也倒像那么回事。因为没有游客,一位姑娘趴在一张桌子上可能睡着了。我向她问路,她像没睡醒似的用手指了指方向。

过了古驿站,几分钟就到了一座大桥头上。这桥既不是玻璃桥,也不是吊索桥,而是所谓的魔毯桥。其实那魔毯说白了就是一条传送带,游客站在上面不用动,就把你运过对岸了。同样的,游客也不能白坐传送带,也得另外付费,大概是25元。这桥长约百多米,深约百多米,我同样因为恐高不敢走。一位售票的小姑娘说,不坐魔毯,可以从旁边的石阶下谷底,只是去对岸得用半个小时。如果景区真的为游客着想的话,刚才从古石桥那里,就该将坐魔毯与不坐魔毯的游客分开道路才是。与我一起的同伴倒不恐高,她想坐魔毯。我说你去吧,我自己走石阶。她犹豫了一会儿说,我还是陪你一起走石阶吧。我们下到谷底,过了桥,对岸有架直达电梯,据告示说,直梯尚未检修好,不能运行。我们只好继续爬石阶。当爬到半壁时,隔着峡谷,远远地看到后面的部分游伴已经走在巴盐古道上了。我对同伴说,如果他们坐魔毯过峡谷,估计能撵上我们。果然,当我们爬上桥头时,他们坐魔毯已经到桥中间了。
在石阶上休息时,我又见到那位同行的时髦美女游伴,我跟她搭讪说,刚才看到你坐魔毯的彩照了,你拿了吗?她说没要,30块太贵了。跟美女一起的像是其母的女士看了看我说,你是不是老宋。我说是啊!你是哪位?我是石青,你老婆的同事,你忘了吧?嗷,我记得你。上午在景区门口我就觉得你面熟呢。石青告诉我,她与女儿从澳洲回来2个多月了。我说你不是有两个女儿吗?她说,对哦,老二结婚了,没回来,这是老大,也准备明年结婚,她俩都已经入澳洲籍了。说话间,我们到了景区出口。石青提出来我们仨一起合个影儿,作为异地重逢的纪念。

2025年2月8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