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 棹 爸
肖固根
老棹爸是一个年逾古稀而又精瘦的老翁
在我家门前的孙水河当船工
一条沥青纸蒙的乌篷船和一杆长竹篙
是他的全部家当
老棹爸零乱的鹤发
是码头上游不遠处沙洲上参差的苇絮
老棹爸深深的皱纹
是孙水河四季宁静的浪波
老棹爸微驼的身躯
像极了堤岸旁水草中躬藏的白鹭
老棹爸和蔼的笑容
是过往客常见的风景
老棹爸勤快的身姿
是随喊随到的春风
老棹爸掌管的乌篷船
是他晚年最钟爱的情人
老棹爸断续的干咳
是孙水河答谢他的厚礼
老棹爸撑船的倒影
被河水流淌成长长的飘带
蜿蜒着从上游流向下游
从黑夜流向黎明
从春天飘向冬天
从人间飘向天堂
老棹爸走了
也许是在一个和煦的早春
也许是在一个酷热的盛夏
也许是在一个微凉的初秋
也许是在一个严寒的隆冬
我记不清了
过往客记不清了
因为他走的时候
压根儿就不想去惊动任何人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意象,勾勒出船工“老棹爸”平凡又深沉的一生,读来令人动容。
诗歌开篇便点明老棹爸的身份与境遇,“年逾古稀”“精瘦”,寥寥数语,便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形象呈现出来,他以船为家、以篙为业,简单的家当暗示了生活的清苦。
在人物塑造上,诗人运用了精妙的比喻。将老棹爸零乱的鹤发比作沙洲上参差的苇絮,皱纹比作四季宁静的浪波,微驼的身躯比作躬藏的白鹭,既贴合老人的形象特征,又赋予其一种与自然相融的美感,展现出老棹爸在岁月与生活磨砺下的坚韧与平和。对老棹爸的笑容、身姿和他与乌篷船关系的描述,从不同角度刻画了他的性格,和蔼、勤快以及对这份营生的热爱跃然纸上 。
“老棹爸断续的干咳,是孙水河答谢他的厚礼”,这一表述充满了无奈与辛酸,看似矛盾的“厚礼”实则深刻体现出老棹爸为生活付出的代价,撑船的倒影被描写成随河水蜿蜒流淌的飘带,极具画面感,象征着他的一生在时光长河中缓缓流逝,从不同时段、不同季节,直至生命尽头,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感慨。
诗歌的结尾,老棹爸的离去写得极为淡然,用“也许……也许……”的排比句式,模糊了具体时间,强化了他一生的平凡与低调,他不想惊动任何人地离开,与前文他默默奉献的形象相呼应,余韵悠长,留给读者对生命、对平凡人生价值的思考,尽显诗人对老棹爸这类平凡人物的尊重与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