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萧吾非吾的作品
☘️大麦花或石头
——读《大麦花》兼致陇山
走出饥饿中小小的童年
陇山 你这个沉静的歌者
或许并不知道
自己正以石头的方式
和大麦花一起
穿行在
横亘千古的高原
大麦花 大麦花
在青黄不接的季节
与人世共渡艰难的大麦花
这株贫穷岁月里
朴实而坚硬的植物
远离三月和花园
沿着自己的命运
一路盛开 而石头
高原上风雨剥蚀的石头
我至死不渝的兄弟
在彝人死死生生的土地上
在我们长长的行列里
嗓音喑哑 目光雷动
越过一切的苍凉与苦难
接近天空!
❊ ❊ ❊ ❊ ❊ ❊
🌹【吉特赏析】
《大麦花或石头》作者以大麦花为引子,勾连起对陇山的深情回望,将个人记忆与高原历史巧妙融合。大麦花作为贫穷岁月中的象征,展现出一种朴实而坚韧的生命力量,与“青黄不接的季节”形成鲜明对比,强化了共度艰难的共鸣。同时,将石头拟人化为“至死不渝的兄弟”,赋予其深厚的情感色彩,表达了对于故土与坚韧精神的崇敬。诗句简洁有力,情感真挚,通过大麦花与石头的意象,跨越时空地传达了对于生命、土地与苦难的深刻感悟,引人深思。
🔸🔸🔸🔸🔸🔸🔸🔸🔸
🔸🔸🔸🔸🔸🔸🔸🔸🔸
萧吾非吾的作品
☘️《 颂诗:农夫 》
旱涝之间
一尊不屈的雕塑
一个苦命的农夫
多少年过去
仍然在农业之中
咬紧牙关 面对土地
无处不在的光辉
已不再 在心灵深处
抚家园而痛哭
在吾乡
永恒的颂诗里
有一株饱经忧患的包谷
独立于
皇天后土
❊ ❊ ❊ ❊ ❊ ❊
🌹【吉特赏析】
《颂诗:农夫》以简洁而深情的笔触,刻画了农夫坚韧不拔的形象。诗句将农夫比作“一尊不屈的雕塑”,生动展现了其在自然灾难面前的顽强。诗歌跨越时间的长河,描绘了农夫世代坚守土地的情景,情感真挚而深沉。通过“饱经忧患的包谷”这一象征,强化了农夫与土地不可分割的联系。诗作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颂扬了农夫的辛勤与不屈,也流露出对乡土深深的眷恋与敬意。
🔸🔸🔸🔸🔸🔸🔸🔸🔸
🔸🔸🔸🔸🔸🔸🔸🔸🔸
萧吾非吾的作品
☘️《在悲伤中不立文字》
我无法远离这生命的大痛
写那些苍白而钓誉的言词
面对这雅安之难家国之殤
一如面对父母兄弟儿女的死亡
我已不可避免地
在三分钟甚至更长的时间里
不立文字 静静地垂首而立
陷入人世最深的悲伤
❊ ❊ ❊ ❊ ❊ ❊
🌹【吉特赏析】
《在悲伤中不立文字》以深情而质朴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雅安灾难及家国之殇的深切哀痛。诗中避免了浮夸与造作,选择以沉默与垂首的方式,展现了对生命大痛的真实感受。这种不立文字的处理,反而增强了情感的深度,使读者感同身受。诗句简洁有力,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灾难面前人性的尊重与哀悼,是一篇打动人心的佳作。
🔸🔸🔸🔸🔸🔸🔸🔸🔸
🔸🔸🔸🔸🔸🔸🔸🔸🔸
萧吾非吾的作品
☘️《 有什么能够阻挡 》
潜伏已久的灾难猛地窜出
带来猝不及防的死亡
但死亡无法掐断久远的呼吸
在苦难的裂缝中
我们拔地而起
人性的温暖神性的召引
在人世的天空高悬
有什么能够阻挡
这浩大辽阔的照耀下
涌之不绝的生命
❊ ❊ ❊ ❊ ❊ ❊
🌹【吉特赏析】
《有什么能够阻挡》以灾难为背景,展现了生命的坚韧与不屈。诗歌开篇直接点出灾难的突发性与致命性,紧接着笔锋一转,强调死亡无法终结生生不息的人类精神。在苦难的挑战下,人类依然能够崛起。人性之暖与神性之光在人世间高悬,成为生命力量的源泉。结尾以“有什么能够阻挡/涌之不绝的生命”一问一答,气势磅礴,升华主题。诗作情感充沛,意象鲜明,语言富有力量,给人以深刻的思考与鼓舞。
🔸🔸🔸🔸🔸🔸🔸🔸🔸
🔸🔸🔸🔸🔸🔸🔸🔸🔸
萧吾非吾的作品
☘️《 群峰之上 》
是谁比我们更先出发
在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间
在这个世界上
用灵魂去感受
并切入历史的大痛
是谁比我们更先到达
在千古雄关
在壮阔苍茫的心境中
看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举一束大诗般的火焰
狂草生命中
永恒的激动
是谁比我们更先离开
离开
已经到达的时间和地点
众生之中
是一个平常的人
群峰之上
是一座山峰!
❊ ❊ ❊ ❊ ❊ ❊
🌹【吉特赏析】
《群峰之上》以哲思的笔触探讨了生命与时间、历史的关系。诗歌通过“谁”的先行探索,展现了人类对历史大痛的深切感受及壮阔山河的豪情抒发。诗中意象丰富,如“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富有画面感,彰显了生命的激情与历史的厚重。结尾处,从宏大的叙事回归到个体的平凡,形成鲜明对比,寓意深刻。全诗意境深远,情感跌宕,引人深思。
🔸🔸🔸🔸🔸🔸🔸🔸🔸
🔸🔸🔸🔸🔸🔸🔸🔸🔸
萧吾非吾的作品
☘️《 英雄气数 》
燕赵之内外
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
朋友在京师 信步闲暇
看尘埃突起时
王冠坠落处
间或埋头史书
于紧要处
划三五条红线
留一二句批注
遂掷笔而去
皇城根儿
一长者席地而坐
面目深广 掐指之间
起伏绵延不绝之英雄气数
❊ ❊ ❊ ❊ ❊ ❊
🌹【吉特赏析】
《英雄气数》以燕赵之地多豪侠为背景,引出朋友在京师的悠闲游历。笔触轻快地描绘了历史的瞬间——王冠坠落,却以史书批注的淡泊态度处之,展现了超脱的历史观。皇城根下的长者形象,掐指算英雄气数,为诗文添上一抹神秘色彩。作品意象鲜明,富有历史韵味与文化深度,寥寥几笔,勾勒出对英雄与历史的沉思,意境深远,引人遐想。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