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盛杉
雨水是二十四节气之第二个节气,每年公历2月18—20日交节。春天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春天的雨水,润物无声,让枯木得以逢春,让种子得以萌发。雨水正处在数九的“七九”中,河水破冰,大雁北归。雨水节气的寓意和象征主要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生机活力、丰沃繁茂、团结合作、希望和未来。此时此景,令人遐想。
雨水节气悄然而至,天地间飘落的细密雨丝,浸润着长江两岸的枯木新芽。在这场润物无声的天地仪式中,江苏省对“一老一小”和新就业群体的倾情守护,恰如二十四节气里的智慧传承,在现代化治理的土壤里萌发新的生机。
古语云:“一候獭祭鱼,二候鸿雁来,三候草木萌动。”雨水三候的物候变迁,暗合着社会治理的深层逻辑。在南京玄武湖畔,适老化改造后的老旧小区里,助老扶手与防滑地砖如同春风化雨,让独居老人重获行走的自由;苏北农村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的改造升级,恰似大雁北归的执着,将温暖送到每个需要关爱的角落。这些细致入微的民生工程,正如雨水节气里悄然融化的坚冰,用制度温度消解着老龄化社会的寒霜。
在姜堰街巷间,工会驿站如同春雨中生长的竹亭,编织着新就业群体的“15分钟服务圈”。当智能寄存柜的电子屏在深夜亮起,外卖骑手扫码取到寄存的餐食;当物流司机在淋浴区洗去长途奔波的尘埃,司法局的普法机器人已在隔壁等候咨询。这些因地制宜的驿站建设,让普法教育随着快递车流动,让职业辅导融入人才市场的人潮,使冰冷的钢筋丛林里生长出人文的温度。更具深意的是,这些驿站正在成为社会治理的毛细血管——快递员扫描违建照片上传治理平台,网约车司机在送餐途中排查消防隐患,新就业群体在服务与被服务的循环中,完成了从“城市过客”到“治理主体”的蜕变。
在各地的社区服务中心,银发志愿者指导留守儿童制作雨水节气的手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网约车司机与社区老人围炉夜话。这些动人的场景,恰似雨水节气里破土而出的新芽,将“一老一小”与“新就业群体”编织成紧密的命运共同体。政策文件上的铅字在人间烟火中生根发芽,生长出守望相助的温情网络。
雨水落处,万物萌发。从姜堰区总工会驿站的智能寄存柜到苏州的公益课堂,从玄武湖边的适老化改造到苏北农村的养老服务中心,江苏大地上的民生实践正在构建新时代的生态循环。当传统驿站被赋予法治教育的基因,当职业培训搭载智慧终端的翅膀,二十四节气的古老智慧便与现代治理深度融合。这场润泽万物的春雨,既滋养着银发族眼角的笑纹、温润着粉嫩的花蕊,也浇灌着外卖箱里夹带的职业技能课本,终将在万物生长的律动中,谱写出中国式现代化最动人的希望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