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融媒讯:当清晨第一缕阳光照耀大地,几名身穿红马甲头戴小红帽的志愿者,穿梭在东街社区长者食堂内,时而抹桌子,时而擦玻璃,时而择菜,时而为老年人准备时令水果,这就是东街社区因爱组建的志愿者队伍,他们宛如一束温暖的光,照亮了社区老人的晚年生活。他们用爱与奉献,在养老服务领域书写了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成为社区文明与和谐的生动注脚。
东街社区位于宝丰县城市中心,是居民居住密集的社区,近年来,社区治理逐步走上品质化,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凸显,为了给老人们提供更贴心的关怀与帮助,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养老事业、关注养老事业,社区组建一支志愿者队伍。“我们的父母都在慢慢变老,关爱今天的老人就是关爱明天的自己,希望大家都能加入进来,为社区老人出一份力。”东街社区党支部书记曼经伟在朋友圈发布了一则动态,触动了许多居民的心。 邓艳红是社区一名全职宝妈,看到招募信息后,第一个报名。“我平时在家带带孩子,时间一长感觉自己也社会脱节了,空闲时间很想做点有意义的事,看到招募信息立刻来报名,一方面可以照顾老人,另一方面也带孩子来感受一下大家庭的温暖,我觉得特别有价值。”在她的带动下,身边不少朋友也纷纷响应。退休教师张秀美也积极投身其中。“我教了一辈子书,和老年人打交道有自己的方法,做志愿者可以给老人读读书,唱唱歌,画画,做点贡献,很开心。”
在这些热心居民的带动下,一支由不同年龄、不同职业,却都满怀爱心的志愿者队伍迅速组建起来,最初就有5名成员加入,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志愿者参与进来,如今这支队伍已经发展为400余人。“俺爹娘老早就没了,我不知道自己具体哪一天出生,也从没有吃过生日蛋糕,现在我不仅有个能按时吃饭的地方,还有这么多人给我过生日,感谢党和政府给我们老年人带来这么好的生活!”六十多岁的东街社区居民李文富一辈子无儿无女,日间照料中心长者饭堂开办后,他每天都来就餐,社区的为爱行动让他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他主动表示要当一名志愿者帮助日间照料中心义务清运日常垃圾,为社区建设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精神陪伴是志愿者服务的重要内容。志愿者们会定期陪老人聊天,放红色电影,听他们讲述过去的故事,分享生活中的喜怒哀乐。郭金生的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老人长期独居,内心十分孤独。志愿者们了解情况后,经常去看望老人,陪他一起看电影、下棋,还帮助老人与子女进行视频通话。在志愿者的陪伴下,老人的脸上重新绽放出笑容,性格也变得开朗起来。郭金生老先生常常感慨的逢人就说自己的幸福生活。
“智能手机好处多,但是弊端也有,咱们老年人不要乱相信手机上的诱导信息,很多都是诈骗,一不小心手机里的钱都被骗走了。”社区志愿者还为老人开展安全知识讲座,内容包括消防安全、防诈骗知识、居家用电用气安全等。
为了让养老服务更加完善,社区积极引导社会成功人士参与其中。社区通过举办爱心慈善超市、公益活动等形式,向社会各界展示社区养老服务的现状和需求,吸引了众多爱心企业和成功人士的关注。
叶东方是当地一家知名企业的负责人,在了解到社区养老服务的情况后,深受触动。他不仅捐赠了大量物资,包括轮椅、助行器、康复器材等,还赞助了一系列养老服务活动。“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的支持,能够为社区老人做点实事,是我们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叶东方说道。陆陆续续更多的成功人士、爱心企业家加入到养老服务中去。为了激发志愿者的积极性和持续性,社区建立了完善的志愿者活动积分兑换管理机制。志愿者每次参与服务活动,都会根据活动时长和难度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以在社区的“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服务优惠券等。
王京是一名大学生志愿者,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参与社区养老服务。通过积累积分,他兑换了一些学习用品和书籍。“积分兑换让我觉得自己的付出得到了认可,也更有动力继续为老人们服务了。”他开心的说。积分兑换管理机制的实施,不仅提高了志愿者的服务热情,还吸引了更多居民加入志愿者队伍,形成了良性循环。东街志愿者队伍的先进事迹在社区内外广泛传播,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故事被当地媒体报道,吸引了周边社区前来学习取经。
曼经伟表示:“我们只是做了一些平凡的小事,但这些小事却能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很大的改变。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行动,带动更多的人关注养老服务,让尊老、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在社区蔚然成风。”
在东街社区志愿者队伍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加入到关爱老人的行动中来。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志愿精神的真谛,用努力和汗水,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他们的故事,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公益事业,为构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截至目前,东街社区志愿者队伍已经400余人,参与志愿服务500余天,累计志愿服务2000余人次。(范淑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