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学琼林》卷一之相酋(上)

【原文】有道之世,元首明而股肱良;盛德之君,辅弼周而疑丞备。
【注释】有道:谓政治清明。
元首:君主。
股肱:比喻左右辅佐之臣。肱音宫。
盛德:品德高尚;高尚的品德。敬称有高尚品德的人。
辅弼:辅佐;辅助。谓辅佐君主的人。后多指宰相。
疑丞:亦作“疑承”。古官名。供天子咨询的四辅中的二臣。后泛指辅佐大臣。
【译文】太平盛世君主推行正道,皇上圣明而且臣子贤良;有大德的君主辅弼周全,而且疑丞完备。
【原文】燧人四佐,结绳之政聿兴,黄帝六相,垂裳之化乃着。
【注释】燧人氏,又称“燧人”,三皇之首,河南商丘人,他在今河南商丘一带钻木取火,教人熟食,是华夏人工取火的发明者,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商丘因此被誉为华夏文明的发祥地。
四佐:指四位辅佐大臣。《逸周书》:“三极:一,天有九列,别时阴阳;二,地有九州,别处五行;三,人有四佐,佐官维明”。孔晁注:“四佐,谓天子前疑、后丞、左辅、右弼”。
结绳:将两根绳子扎接起来。 文字产生之前人们用来记数记事和传递信息的方法。相传大事打大结,小事打小结。现在某些没有文字的民族还有用结绳来记事的。聿:助词。用于句首或句中。
黄帝:生于寿丘,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传说黄帝是少典与附宝之子,居轩辕之丘(今甘肃天水),号轩辕氏。
六相:传说辅佐黄帝的六臣:蚩尤、大常、奢龙、祝融、 大封、后土,分掌天地四方。
垂裳:即“垂衣裳”。谓定衣服之制,示天下以礼。后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译文】燧人氏有四个良佐,结绳的政事才能兴起;皇帝有六个贤相,垂衣裳而天下治的文化从此而废。
【原文】五臣佐舜,而怀襄之害消;十乱兴周,而吊伐之功遂。
【注释】五臣:舜五臣。《论语》:“舜有臣五人,而天下治。” 何晏注:“孔曰:‘禹、稷、契、皋陶、伯益’”。
十乱:《书•泰誓》:“予(周武王)有乱臣十人,同心同德”。十人,指周公旦、召公奭、太公望、毕公、荣公、太颠、闳夭、散宜生、南宫适、文母 (一说指文王之后大姒,一说指武王之妻邑姜 )。后因以“十乱”指上述十个辅佐周武王治国平乱的大臣。
吊伐:即“吊民伐罪”。慰问受害的百姓,讨伐有罪的人。
【译文】五个贤良的臣子辅佐虞舜,怀山襄陵的水患得以平治;十个治乱的人兴起于周朝,吊民伐罪的功劳就此显着。
【原文】聘伊尹于莘野,除暴救民;求傅说于严阿,中兴致治。
【注释】伊尹:商汤大臣,名伊,一名挚,尹是官名。相传生于伊水,故名。是汤妻陪嫁的奴隶,后助汤伐夏桀,被尊为阿衡。
莘野:指隐居之所。
傅说:殷商王武丁的至高权臣:大宰相(即上三公第一位)。传说为傅岩筑墙之奴隶。武丁梦得圣人,名曰说,求于野。乃于傅岩得之,举以为相,国大治。
【译文】成汤在莘野之地方聘请伊尹为相,后来除了暴君救了百姓;武丁在山阿里面寻得了贤相传说,因而能中兴大业,政治得以治理。
【原文】周公、召公、夹辅王朝;吉甫、方叔,并为元老。
【注释】周公:为周代的爵位,得爵者辅佐周王治理天下。历史上的第一代周公姓姬名旦,亦称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汉族,因封地在周,故称周公或周公旦。
召公:姓姬名奭,周文王的儿子,武王的弟弟。曾辅助周武王灭商,被封于燕,是后来燕国的始祖。因最初采邑在召,故称召公或召伯。
吉甫:指周宣王贤臣尹吉甫。又称兮伯吉父。姓兮,名甲,字伯吉父,尹是官名,曾率师北伐玁狁至太原。后代诗文中多以之作贤能宰辅的典型。
方叔:周宣王时贤臣。周宣王时,方氏的始祖方雷的63世孙方叔先后奉命征伐淮夷,击退北方少数民族猃狁的侵扰,又率兵车三千讨伐不听号令的楚国,建立了赫赫功勋,使衰落的西周王朝出现了中兴的曙光。为周室中兴一大功臣,名望如日中天。
元老:天子的老臣。后称年辈、资望皆高的大臣或政界人物。
【译文】周公旦、召公爽共辅周朝的天下;尹吉甫和方叔都是周朝的老臣。
【原文】管、晏建霸显之勋;侨、肸推邦家之选。
【注释】管:管仲,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军事家,周穆王之后代。管仲少时丧父,老母在堂,生活贫苦,为维持生计,与鲍叔牙合伙经商;后从军,到齐国,几经曲折,经鲍叔牙力荐,为齐国上卿,有“春秋第一相”之誉。
晏:晏婴,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以生活节俭,谦恭下士著称。据说晏婴身材不高,其貌不扬。齐灵公二十六年其父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
侨:姬侨,与孔子同时,是孔子最尊敬的人之一。公元前554年郑简公杀子孔后被立为卿,公元前543年到522年执掌郑国国政,是当时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肸:叔向,因被封于杨,以邑为氏,别为杨氏,又称叔肸、杨肸。春秋后期晋国贤臣,政治家、外交家。肸音稀。
【译文】管仲和晏子建立了显霸的功勋,子产、叔向都是邦国内首推的人选。
【原文】萧、曹以连筹匡赞,开炎汉之先;房、杜以硕画订谟,启盛唐之业。
【注释】萧:萧何,秦末辅佐刘邦起义。楚汉战争时,他留守关中,使关中成为汉军的巩固后方,不断地输送士卒粮饷支援作战,对刘邦战胜项羽,建立汉代起了重要作用。
曹:曹参,西汉开国功臣,名将,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
匡赞:匡正辅佐。
炎汉:汉自称以火德王,故称炎汉。
房:梁国文昭公房玄龄,唐代初年著名良相、杰出谋臣,大唐“贞观之治”的主要缔造者之一。
杜:莱国成公杜如晦,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中国唐初名相。与房玄龄并称“房谋杜断”。
硕画:远大的谋划。
【译文】萧何、曹参运机筹略尽心匡弼,同开炎汉的先声,房玄龄、杜如晦计画周详谋猷伟大,共启盛唐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