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向快乐出发
王尧时
刚作诗成即出游,清风拂发意悠悠。
迎春放眼迷霞色,向午偕朋入酒楼。
心旷时逢吹笛老,神怡还有戏江鸥。
程途但拾庄周趣,日似蝇营非我求。
2025年2月9日
赏析
王尧时此诗以春日游兴为线索,在传统山水诗与当代生存哲学的碰撞中,构建起一场精神自由的诗意宣言。全诗通过三重生命境界的递进,展现了从艺术创作到自然沉醉,最终抵达哲学超脱的完整心路历程。
一、创作与出游的双向奔赴
首联“刚作诗成即出游”以动态叙事开篇,将艺术创作与自然游历并置,暗含“诗成天地宽”的创作哲学。诗人突破传统“闭门觅句”的创作范式,将“诗成”视为生命能量的释放起点,与“清风拂发”构成精神呼吸的隐喻系统。此句可溯源于苏轼“作诗火急追亡逋”的创作激情,却更凸显当代文人“在场性”的生命体验。
颔联“迎春放眼迷霞色”至“向午偕朋入酒楼”,以蒙太奇手法拼接自然与人文图景。霞色迷离的视觉冲击与酒楼欢聚的听觉交响,形成“天人共乐”的复合意象。其中“迷”字既摹写春日霞光的沉醉感,又暗合陶渊明“欲辨已忘言”的物我交融境界,而“偕朋”场景则呼应《向快乐出发》歌曲中“集体把电话关掉”的当代社交反思。
二、自然场域中的精神净化
颈联“心旷时逢吹笛老,神怡还有戏江鸥”构建双重净化机制:吹笛老人的艺术介入与江鸥戏水的自然律动,共同构成疗愈现代性焦虑的生态良方。笛声作为传统文化符号,与江鸥的自然野趣形成文明与荒野的对话,暗合心理健康教育中“转移调控”与“积极暗示”的情绪管理策略。诗人通过视听通感,将庄子“天籁”思想具象化为可触可感的现实场景,使“快乐出发”从口号升华为具体方法论。
三、哲学维度的生命突围
尾联“程途但拾庄周趣,日似蝇营非我求”完成全诗的精神跃升。前句化用《庄子·齐物论》“吾与子观化而化及我”的观物哲学,“拾趣”动作既保留古典文人的雅趣,又赋予“在路上”的现代存在主义意味;后句“蝇营”直指功利社会的异化困境,与歌曲《向快乐出发》中“如果每天都是匆匆忙忙,快乐也会变老”形成跨时空共鸣。诗人通过庄周哲学对现实进行诗意解构,最终在“非我求”的否定中确立精神主体的绝对自由。
全诗在形式上遵循七律格律,却通过意象系统的现代转化突破传统游春诗的抒情范式。如“戏江鸥”既延续杜甫“沙鸥日日来”的物候观察,又暗含生态主义视角;“入酒楼”的市井场景与“吹笛老”的文人雅趣并置,形成雅俗共赏的当代美学趣味。这种古典形式与现代意识的交融,恰如心理健康课程中“情绪ABC理论”对传统修养论的创新诠释,展现出旧体诗在新时代的创造性转化力量。
王尧时,1952年出生。海南省东方市板桥镇人。自古至今唯一以七言民歌意释《道德经》之作家、诗人、人民书画家。系海南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海南省华侨文学艺术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得一诗书画院院长。曾是世界华人文化交流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乡土作家协会理事、海南省楹联学会副会长兼《海南联粹》执行主编和《琼苑》、《鱼鳞洲报》、《东方诗联》主编。现为《琼声》、《大众诗联》主编。著有《“道德经”意译歌》、《诗书缘》等书。其家庭被评为2020年第十二届全国五好家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