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易经》难 懂后你就拥有了大智慧
作者:一 生守护
《易经》源于三部奇书,分别是:《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遗憾的是前面两部书已经失传了,唯有《周易》这部书传承了下来。现在,我们所讲的易经都是指《周易》以及后来的《易传》。
《周易》成书于商末周初时期,周文王仁德,反感商纣王暴政,因而被纣王投入监牢。周文王坚定自己无过错,在监牢反倒“清静”,于是在狱中提笔,却成就了《周易》之巨著,并传承了下来。
《周易》,实际上是从伏羲先天八卦中演绎出后天八卦,并推演出六十四卦,还做了卦辞和爻辞。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又为《易经》增添了十篇注释,即十翼,也称《易传》。自此,《易经》作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的地位得以确立。
《易经》 这部源远流长的经典哲学著作,以八卦与六十四卦的精妙架构为核心,借助卦辞、爻辞及十翼等深邃文字,系统地阐述了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与变化之道。它以卜筮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历代的文化脉络与思想走向,更被西方学术界赞誉为“人类智慧的璀璨明珠”。那么,如何才能真正学好用好《易经》的大智慧呢?我认为以下三点至关重要。
一、摒弃迷信观念。长久以来,《易经》因传统的卜筮功能而被部分人所误解,将其与迷信相提并论。然而,这种看法实则大谬不然。首先,《易经》与迷信在内容与体系上存在本质区别。《易经》以阴阳二元论和五行生克为基石,构建了一套完整且系统的知识体系,用以阐述和应用事物运行的规律。其理论体系严谨,源远流长,尤其是在儒家文化中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孔子为《周易》撰写的十篇注释,即十翼,也叫《易传》,极大地丰富了《周易》的内涵。如《汉书·艺文志》所言:“易道深矣,人更三圣,世历三古”。而迷信则缺乏科学理论的支撑,宣扬的是无法证实的鬼神之说。其次,两者在预测方法上大相径庭。《易经》的预测基于严密的理论体系和逻辑运算,能够全面、准确地预测人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而迷信预测则往往凭借主观臆断或揣摩试探,缺乏科学依据。第三,《易经》化解与迷信解灾的手段也截然不同。《易经》化解通常采用阴阳平衡和五行生克的原理进行调整,而迷信解灾则大多依赖于念咒语、烧纸钱等迷信行为。
二、树立科学认知。《易经》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作,以阴阳两爻为基本元素,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哲学体系。这一体系不仅阐述了宇宙万物的生成、发展和消亡,还深入探索了人类社会的演变与人生意义。《易经》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阴阳互补理念,揭示了事物的对立与统一;对立统一思想,则阐述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这些思想为中华乃至世界的文化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哲学底蕴。更值得一提的是近代多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科学家,如德国汉森堡、丹麦波尔教授以及我国的杨振宁、李政道等,都是从《易经》中获得启示,进而在科研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爱因斯坦也曾高度评价《易经》,认为它蕴含着打开宇宙科学迷宫之门的金钥匙。
三、践行社会实践。《易经》不仅是一部哲学经典,更是一部充满实践大智慧的宝典。其独特的卜筮文化体现了与其他经典的显著差异,而符号系统则是理解宇宙和人生的关键所在。在人生规划、企业管理、军事战略等多个领域,《易经》都展现出了其独特的指导作用。例如,在企业管理中,“潜龙在渊”象征着企业的筹备和初创阶段,需保持低调,以积累实力;“见龙在田”则意味着企业开始崭露头角时,要抓住机遇,扩大影响力;“飞龙在天”代表企业达到巅峰状态了,需要保持冷静,寻找新的增长点;“亢龙有悔”则警示企业要避免盛极而衰的状况出现,需要及时进行战略调整和创新转型。这里的智慧真是太伟大了,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啊!
综上所述,《易经》不仅不是迷信,反而是破除迷信的科学利器。它以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哲学智慧,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人生指南和决策依据。读懂了《易经》,即读懂了人生;运用好了《易经》智慧,你就能把握人生的正确方向,从而做出明智的决策,让自己的人生更加灿烂和辉煌。
(↓)社长林耀平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