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美尧大师在淄博
山东淄博 魏传来
有人说,在景德镇,你可以不认识谁是国家大师 但绝不可能不知道黄美尧。这话不虚。
黄美尧教授, 1934 年出生于四川江油,中国大墨大彩山水国画宗师,当代国画陶瓷教父,当代山水陶瓷第一人,世界陶瓷艺术家,当代陶瓷界美术家、理论教育家。景德镇千年瓷史上难遇的具有国画大师和陶瓷大师双重身份的中国当代双栖艺术大师。

1987年黄美尧在淄博
黄美尧1955年考入四川美院,受教于李有行、沈福文、梁启煌、冯建吴( 大画家石鲁之兄 )、肖建初 (张大千女婿、画家 ) 及著名理论家王朝闻等。他具有深厚的功底和超群的技艺,独创的“大墨大彩”国画技法更是让其成为极具个人风格的国画大师。

黄美尧大师在淄博杨寨的画作
1959 年毕业,分配至景德镇陶瓷学院担任首批陶瓷教授。直至 1988 年,从风华正茂到皓首穷经,在景德镇陶瓷学院任教长达 30 年。他对中国艺术可以说是了如指掌。而且他本身又聪颖勤奋,对自己要求极为严格,使得他精通天文、地理、哲学、雕塑等多门学科,具有复合型的全面素养。作为一名学者型艺术家,黄美尧拥有过人的眼界与渊博的学识,对国画和陶瓷又有独到的见解,从1982年开始,为改变传统绘画技法,受高温颜色釉窑变景象万千的启示及张大千泼墨泼彩之影响,他从山水画着手,开创泼墨彩研究,将创新的特殊技法移植到陶瓷绘画中,开创了“黄氏大墨大彩印象山水”体系,这一体系不仅拓展了国画、陶瓷的创作空间,而且实现了国画、陶瓷两种不同艺术门类的完美结合,将国画、陶瓷的艺术境界带到了新的巅峰。开辟了“大墨大彩”的陶瓷新纪元,成为了当代国画陶瓷艺术的领航人,他赋予了陶瓷国画的灵魂,也让国画具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被誉为陶瓷界的张大千!

黄美尧大师画作局部
黄美尧教授将这些多年磨砺得出的艺术心得进行了理论化、系统化丶规范化的整理,奠定了今天景德镇国画瓷创作风格的理论基础。直到今天,很多艺术家都是师从于黄美尧,很多艺术都是师法于大墨大彩,其宗师地位实至名归。2004年被《文艺报》主办的“艺术人生”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2005年荣获世界艺术家协会授予的“世界艺术家”称号;


黄美尧大师在原山东淄博瓷厂生产的天球瓶上绘画作品
黄美尧教授桃李满天下,景德镇的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和陶瓷艺术大师中有 17 位来自他的门下,这些如今个个名声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如秦锡麟(现任景德镇陶瓷学院名誉院长、教授)、李林洪(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戴荣华(中国古彩泰斗)、刘远长(景德镇雕塑瓷厂厂长)、吕品田(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常务理事)、夏侯文(龙泉青瓷泰斗)、姚永康(景德镇陶瓷学院教授)、熊钢如(中国陶协陈设艺术陶瓷专业委员会主任)等,据不完全统计,景德镇陶瓷学院的10 余位教授也受教于他。这些在艺坛地位颇高的大师们,谈起恩师黄美尧时,崇敬之情溢于言表,尊为擎起景德镇陶瓷艺术半壁江山的陶瓷国画泰斗。今天,九十多岁高龄的黄美尧弟子已遍布全国。作为一名开宗立派的跨界宗师,他的作品更是经得起时间的沉淀和历史的考验,值得整个艺术界为之瞩目。

黄美尧大师在淄博创作的釉画作品 猫头鹰.
1985年至1987年,黄美尧大师曾二次来淄博,并创作了不少作品,为中国北方的“陶瓷之都”留下了难得的艺术瑰宝。
当时,全国乡镇企业发展方兴未艾,淄博市淄川区杨寨乡作为山东最早掘起的乡镇建筑陶瓷企业发展迅速,此时已是全国闻名的建材之乡,釉面墙砖丶地砖,琉璃瓦丶马塞克等建筑陶瓷厂家已达数十家,一时被誉为中国北方小瓷都。1985年5月,黄美尧大师在其淄博的学生丶著名陶瓷艺术大师尹干丶姜涛的引领下,在杨寨乡进行了考察。他选择釉面砖丶琉璃瓦等陶瓷生产厂家,对其制作技术,生产流程,造型设计,装饰艺术等基础工艺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参加了一些实际操作。这次,他对施以金黄、翠绿、碧蓝等彩色铅釉的流光溢彩的琉璃瓦产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淄博87年生产宝塔牌陶瓷白釉墙面砖背面.6吋(15.2厘米)x6吋(15.2厘米)
1987年6月,黄美尧大师第二次只身来淄博,直接选择住在杨寨乡淄川园林陶瓷厂(琉璃瓦厂),并进行艺术指导和创作。琉璃瓦是中国传统的建筑构件,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装饰。传统琉璃瓦用生铅釉以铅丹作助熔剂,主要着色剂是铁、铜、锰、钴等金属氧化物,约在850℃—1000℃温度中烧成。生铅釉随色剂含量多少,直接影响釉色深浅变化,可获得层次丰富的色彩,这给了黄美尧大师很大的灵感。他就地取材,参照唐三彩的生产工艺,在此进行了釉画艺术创作实践。现在还保留下来的,有几幅完整的黄美尧大师用琉璃瓦颜色釉在当时山东淄川杨寨建材厂生产的“宝塔牌”卫生釉面砖上创作的瓷板釉画。
釉画作为一种独立的画种,在于它是用陶瓷工艺完成的绘画方式,同时具有视觉艺术造型审美的艺术科学价值,在绘画感和表现力上极具优势。
这几幅30多年前黄美尧大师创作的琉璃釉瓷板画,保存完整,画面清晰,釉色鲜艳,意境独到,而且在创作时没有任何名丶利干扰,艺术价值极高。不但为淄博艺术陶瓷宝库增加了新的品种,更为山东乃至中国的陶瓷艺术平添了几分荣耀。笔者不揣浅陋,试赏如下:
一.《屈子橘颂图》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爱国诗人。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出身楚国贵族。初辅佐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学识渊博,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后遭谗害而去职。楚襄王时被放逐,长期流浪沅湘流域。后因楚国的政治更加腐败,郢都也为秦兵攻破,他既无力挽救楚国的危亡,又深感政治理想无法实现,遂投汨罗江而亡。他创造的“楚辞”文体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与《诗经》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极大影响。所作《离骚》丶《九章》丶《九歌》丶《天问》等传世,多自述身世、志趣,指斥统治集团昏庸腐朽,揭露现实的黑暗与混乱,感叹抱负不申,抒发怀归之情,深度体现对国事的深切忧念和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

黄美尧大师在淄博杨寨创作的釉画作品 屈子橘颂图.
《九章·橘颂》是屈原的一首托物言志的咏物诗,表面上歌颂橘树,实际是诗人对自己理想和人格的表白。南国多橘,楚地更可以称之为橘树的故乡。《汉书》盛称“江陵千树橘”,可见早在汉代以前,楚地江陵即已以产橘而闻名遐迩。不过橘树的习性也奇:只有生长于南土,才能结出甘美的果实,倘要将它迁徙北地,就只能得到又苦又涩的枳实了。《晏子春秋》所记:“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的就是这种情况。这可算是一大缺憾,但在深深热爱故国乡土的屈原看来,这种“受命不迁,生南国兮”的秉性,正可与自己矢志不渝的爱国情志相通。因而深情地写下了这首咏物名作《橘颂》。并在他一生中,都以南国的橘树作为砥砺志节的榜样。

用15片淄博楊寨87年生产的宝塔牌陶质白釉墙砖6吋(15.2厘米)x6吋(15.2厘米)画作之正反面
屈原的《橘颂》,堪称中国诗歌史上的第一首咏物诗。有的学者认为这当是屈原早期的作品,是诗人出使齐国(屈原曾三次出使齐国)任外交官时所作。黄美尧大师认同这一观点。从南方过来的黄美尧此时正在齐国的大地上,又正值端午前后,追思屈原,触景生情,创作激情油然而生。
黄美尧大师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对屈原《橘颂》诗意有非同寻常的理解和高度的认同,着意将它与屈原的精神、品格联系起来,给予热烈的赞美,创作出了这幅《屈子橘颂图》。(见图) 。
《屈子橘颂图》构图简括,形象突出,画面以橘和橘树为背景,描绘了屈原手展简书,秉灯长吟的画面。通过橘树繁茂枝叶和累累硕果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的灯影运用,使屈原庄重、慈祥丶自信、傲岸的神态和轩昂气宇,跃然画面,达到了貌其形似,得其神韵的艺术效果。画家在从整体进行构思的同时,着力刻划了人物的脸部表情,展显了人物的性格特点,再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华丽和整洁,突出了屈原奇伟的外貌,并在橘黄枝绿中高高耸起一盏点亮的铜雀灯,让环境光亮辉煌,起到了布境以言情的作用。从而更加强化衬托出了屈原潇洒澹然丶橘颂高吟的非凡气概,在极为有限的画面上塑造展现了一位伟大历史人物的艺术形象。
人们皆知,屈原是一位有着崇高地位的历史人物,同时,他又有着长达三十余年的悲剧身世。所以,大多数知名画家笔下的屈原,都是将画面塑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背景,着意渲染表现屈原被流放独行,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飞髯垂须,昂首遥视的传统画面形象。黄美尧大师一反这一传统画法,将画面定格在了楚怀王在位时屈原被重用并担任楚国左徒、三闾大夫时的形象。一个身着阔袖袍,头戴束发冠,相貌堂堂,丰姿英俊的活生生的楚国三闾大夫形象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他正目不斜视丶神情专注的吟颂着自己创作的《橘颂》诗稿。将一个崭新的屈原形象刻划得神韵毕肖,魅力无穷。画面又与他《橘颂》的意境彼此互映,确实有镜花水月之妙。这种画法,不仅使人物形象更趋鲜明生动,并使画幅极具装饰性的形式美,这都显露了黄美尧大师高超的绘画创作技巧。并能让我们从中联想到刚从南国(景德镇)来到齐地(淄川)的黄美尧大师在创作此画时奔涌的思维激情。
二.《山鬼》
《山鬼》是1987年黄美尧大师在淄川创作的屈原诗歌体裁的又一幅力作。
屈原的诗篇《九歌·山鬼》,是古代楚人祭祀山鬼的祭歌,源自一个美丽凄婉的传说。叙述的是一位美丽多情的山鬼,在深山中与公子幽会后,急切等待着,然公子迟迟未能再次到来的情绪,描绘了一个瑰丽而又离奇的女鬼形象。全诗把山鬼起伏不定的感情变化、千回百折的内心世界,刻画得非常细致、真实而动人。
山鬼之歌,充分反映了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真美真爱的求索,着实感动着一代又一代渴望幸福的人。二千多年来,人们一直提出疑问:“山鬼”究竟是女鬼还是女神?
自古以来,这个美丽奇幻的多情山鬼,就是人物画的重要题材。历代画家尽情描绘山鬼,虽多以裸女形象出现,但都缀以花环草裙,骑坐于虎豹之上,将山鬼置于幽暗而艰险的场景中,隐约出失落、忧怨之态。

黄美尧大师在淄博杨寨创作的釉画作品 山鬼.
据知情人介绍,黄美尧大师创作山鬼时,精力高度集中,几乎完全沉浸于《山鬼》的构思与经营之中。他通过对屈原的诗篇《九歌·山鬼》的整体把握和叙事细节的细腻思考,进行思维的时空转换,审慎运笔,将《山鬼》诗意生动而富有寓意地转为图画,创作再现了一个全新的《山鬼》的动人形象。
黄美尧大师笔下的山鬼,也是裸女形象,也是美女加野兽的画面。但整幅画作用色简单,以黄色为主色调,设色雅致而俊秀,对周围环境则单施蓝丶绿,若石若叶,若山若水。这里只有明朗与清新,没有凄风愁雨的诡谲氛围,没有狰狞的容貌,没有恶意的动作,而是体态轻盈婀娜,身材艳丽妩媚并多了几分委婉柔美之气的美丽少女。她头披黑亮飘逸的长发,顶戴菟丝花环,耳饰绿色吊墜,手臂佩饰双钏,双腿交叉,赤身裸体的用双手挥舞着彩练。她秀颀窈窕,别有情韵,撩人心弦。老虎则驯服地伏于身后,昂首张口,不离不弃,表情十分温柔,似乎与主人正在进行交流对话。
黄美尧大师笔下的《山鬼》,不是叙事的淋漓渲染,而是情境的瞬间表达;让怀春少女冠名为《山鬼》,让山鬼以青春的欲望对抗山野的寂寥。大师经由对自己所在时代社会价值的遵从,完成了中国禁欲主义时代的黄昏祭奠,让裸体美女驯虎驭风。将幻想与现实交织在了一起,塑造出一个美丽哀怨丶靓丽清纯的女鬼形象。画面是如此真切,如此近距,如此鲜活。那女那虎仿佛就在我们的室内,我们的面前,触手可及。如同屈原《山鬼》诗一样,有着扣人心弦的巨大魅力。(见图) 。
黄美尧大师创作的《山鬼》,你见过一次之后,就绝不会与其他类似作品混淆,也不会与别人的裸体画混淆,因为它是独一无二的。

1987年笔者(右)与黄美尧大师合影
作者简介: 魏传来,单位:淄博市淄川区政府办公室(退休)
文物收藏鉴赏家、地域文化研究学者
山东省民间陶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山东省收藏家协会青铜器部部长
香港文艺杂志社签约作家
淄博市史志研究院地方文化学者咨询组成员
淄博市收藏家协会副主席
淄川区收藏家协会名誉主席
淄川区作家协会顾问
山东淄川文物局、博物馆顾问
齐文化研究员丶 般阳文化研究员 陶瓷课题组组长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