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叶珊瑚
文图|崔方春
作为花卉,我到南方猫冬才认识琴叶珊瑚。这种大戟科麻风树属常绿灌木,花形似樱,叶形如琴,四季开花,别称“日日樱”。它原产西印度半岛,东南亚各国多有栽培,又名“南洋樱”。在广东、福建、海南比较常见,我住的楼前就有好几丛。

琴叶珊瑚绚丽多彩,热烈奔放,有着火一样的情怀,诗一样的韵律。可盆栽可片植,可绿化城市,可点缀庭院。它形有形的个性,叶有叶的特点,花有花的风韵,果有果的品味,是不可多得的绿化苗木。但它的汁液有一定毒性,打理和观赏时需要注意。
琴叶珊瑚不与椰树争高大,不与莲雾比丰满,更不与火焰树木棉花争奇斗艳。它静静伫立于绿地广场、街道两旁、墙角屋边,甚至旮旮旯旯都能茂密生长。那不粗壮灰褐色的枝条,光滑细腻游轫有余,把片片绿叶朵朵红花展现给大地蓝天,展现给一年四季,展现给步履匆匆的来往过客。
阳光下,它灿烂妩媚,可爱俏皮;刮风了,它点头哈腰,左右摇曳;雨来了,它微垂脑袋,幽默大度。即使狂风骤雨,也不折腰断臂满地落英,有着磨不掉的意志击不垮的精神。

琴叶珊瑚单叶互生,倒阔披针形状,叶柄绒毛耸耸,叶面浓绿厚重,叶背紫绿不凡。特别那犹如大提琴的模样,更显典雅别致,体态优美。静静观赏,细细品味,你的耳边会不断传来清脆悠扬的阵阵琴声。和风拂面,它像蹦跳中的兔子耳朵,上下起伏,来回晃动。花开枝头,它又成了最好的陪伴。与花儿形影不离,相得益彰,为人们带来美的享受。
琴叶珊瑚为二岐聚伞花序,单性,雌雄同株。它的主轴顶端首先开花,然后在其下方两侧各产生一根等长的侧轴,每一根侧轴再以同样的方式开花并分枝,形成二级侧轴。如此反复,形成层次分明的分枝形态。花冠红色或粉红色,以红色居多。到目前,我还没有见到粉色的。
琴叶珊瑚的开花过程,奇妙而富有诗意。其花序中心是雌花,旁边会生长4-6朵雄花,形成众星捧月之情势。中间粗两头尖的花骨朵儿,颜色纯正,油亮放光,既像小小的橄榄球,又似一个个玛瑙首饰组件,煞是可爱。雌雄颜色无异,花形相同,都是五个花瓣儿、“五星造型”。它们表面光滑,色泽艳丽,紧密相依,宛如少女娇羞的脸颊,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在自然条件下,琴叶珊瑚雌花先开,依靠其它植株的雄花授粉。当雌花凋谢并结出蒴果后,同一植株上的雄花才开始生长,并为其它植株的雌花提供花粉。这种独特的开花顺序,确保了种子的良好基因,能有效防止“近亲结婚”造成的危害。
仔细观察,虽然雌雄花的花瓣相同、颜色一致,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有着巨大差别。身处花序中心的雌花,花萼藏着肥大的子房,子房上方伸出三根细细的花柱,花柱顶端又各分出两根尖细的小叉,与六个花瓣形成对应。花柱随着子房的发育,而逐渐萎缩。这种酷似水果叉子的造物,很可能是琴叶珊瑚的敏感器官,承担着传宗接代的重要责任。
相比之下,雄花要张扬得多。一朵花有六个蕊,每个蕊又分为上下两层,层层布满金黄色的花粉。花蕊鲜艳夺目,高高耸立,处处充满着雄性的气息和活力。但它不能吃窝边草,不能闻身边香。只能伤心地望着一个个“可爱的人儿”,成为人家的“新娘”。只能在极不情愿中,费尽心思和精力去物色外部的“有情之人”。好可怜!

挂在枝端的蒴果,是琴叶珊瑚的果实和种子。二岐聚伞花序和雌雄授粉过程,决定了它的果实一个一个独立枝头,而非成串成穗挂于枝条或树干。蒴果呈圆形,初为绿,后为褐,成熟时黑色,青果期像极了六个楞的小南瓜。
蒴果是一种特殊的干果类型,由两个或以上心皮的复雌蕊发育而成。子房通常为一室或多室,每室富有多个种子。成熟时,可通过纵裂、孔裂、盖裂、齿裂、室轴裂等方式开裂。琴叶珊瑚为室轴裂,裂缝沿心皮的纵轴方向裂开,种子6至8枚。收获后,可用于种苗的繁殖和培育。很可惜,我春天离开海南时不到收获季节,没有见到开裂的蒴果和产出的种子。
琴叶珊瑚根植于各个角落,静静地生,静静地长。四季不断的花期,如同火焰的花朵,委婉含蓄的花瓣,象征着内敛自由、热烈奔放。它有自己的花语:静静地热烈。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