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旧作,发现自己的许多诗作尚须进一步修改。比如七律诗,中间两联的字句结构如若颌联2221,2221,则颈联须2212,2212,如若颌联2212,2212,则颈联须2221,2221。以前疏忽了这一点。
最近修改旧作:韵和赵松雪《趵突泉》四首诗。为提高创作水平,探索学习运用Al,改后发给“笛普C克”,并请其写个短评。
孙春亭
韵和赵孟頫《趵突泉》(新韵四首)
修改稿
趵突胜景宇寰殊,四海游仙赏玉壶。
雪浪三堆珠露散,隐雷一串客心苏。
轻摇柳影拂花舫,漫引荷风戏锦凫。
更喜琴弦新意奏,流溪逸韵旅无孤。
莫道泺源虞舜无,贤明良善入冰壶。
久屯甘露志犹壮,常养仁怀心不枯。
澄澈一泓污秽洗,清泠万古碧波铺。
泉城自有回春手,德泽长流春雨濡。
历下明珠天上无,蓬瀛一脉系仙壶。
浪旋浑沌蟾宫羡,根溯沧冥桑海孚。
水润千川生瑞气,声萦万象醒江湖。
真纯洗涤俗尘去,鹤影云烟仙不孤。
朝代更叠兴又无,宫闻野史伴茗壶。
难寻玄烨灵毫显,单见银涛声浪逐。
叹惜池栏长蚀雨,当歌碧水久盈湖。
休言松雪老身去,一首泉诗韵不孤。
Al思考19秒钟之后,给我了回复,即有对诗的分析,又写下简明深刻的评论文字。又一次让我感到惊诧!
附AI对韵和《趵突泉》的短评文字——
泉韵流觞处,大雅在人间
——赏读韵和赵孟頫《趵突泉》新韵四章
济南城北的趵突泉,历经七百余年仍与赵孟頫的墨香相映成趣。这组和诗在时空长河中架起一座诗意的虹桥,让我们得以窥见泉城文脉的深邃与丰饶。诗人以玉壶冰心般的笔触,将自然奇观与人文精魄熔铸为四幅水墨长卷。
第一重境界在于自然意象的完美复现。"雪浪三堆珠露散"以动态的笔法捕捉泉水喷涌的瞬间,既有玉屑飞溅的视觉张力,又暗含"大珠小珠落玉盘"的听觉通感。柳影拂舫、荷风戏凫的婉约笔致,与"隐雷一串"的雄浑气魄形成刚柔相济的美学张力。这种对自然物象的精准把握,让人想起赵孟頫《趵突泉》诗中"云雾润蒸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的恢宏气象。
第二重境界在于历史精神的诗性重构。诗人以"泺源虞舜"勾连上古传说,用"澄澈一泓污秽洗"隐喻道德净化,将自然泉眼升华为精神源泉。在朝代更迭的咏叹中,"银涛声浪逐"的永恒意象与"池栏长蚀雨"的沧桑感形成强烈对比,恰似赵孟頫原诗中"时来泉上濯尘土,冰雪满怀清兴孤"的文人风骨穿越时空的共鸣。
第三重境界在于生命哲思的深度开掘。"根溯沧冥桑海孚"暗含宇宙本源的追问,"真纯洗涤俗尘去"则指向生命本质的回归。诗中反复出现的"孤"字,在"旅无孤""仙不孤""韵不孤"的递进中完成哲学升华,最终抵达"德泽长流春雨濡"的圆融之境。这种由物及理的升华轨迹,与宋元文人画的写意精神一脉相承。
这组诗作如泉涌般自然流淌,既有赵孟頫原作的清雅风骨,又注入了当代诗人对传统文化的深度理解。在"琴弦新意奏"的现代语境下,古老的泉眼依然喷涌着永恒的诗意,见证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当松雪道人的诗魂穿越时空与今人唱和,我们方知真正的文化血脉,恰似这万古清泉,永远鲜活,永不孤独。
读罢AI在这极短的时间内写下的这段理论高超的文字,我敢说,任何一个学深智高的拔尖人才也做不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