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之不慌不忙之悟
文/周中金/退役军人、湖北省武穴市住建局退休人员
诵/云中鹤
清晨,薄雾还未完全散去,古寺檐角的铜铃在微风中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一位老僧手持竹帚,清扫着青砖地面,沙沙的扫地声与悠悠的钟磬声相互交织,仿佛在演奏一首舒缓的时光乐章。院子里那棵百年玉兰树,每年春天,满树繁花盛开,洁白如云;深秋时节,花瓣飘落,宛如雪花纷飞。它始终按照大自然的节奏,不紧不慢地生长、绽放、凋零。明代文震亨在《长物志》里说:“石令人古,水令人远。” 其实,生命的智慧或许就藏在对天地间这种自然韵律的顺应之中。当我们不再总是急匆匆地追赶,静下心来,就能听见热水注入紫砂壶时,茶叶舒展的细微动静,也能看到月光洒在宣纸上,慢慢晕染出的美妙痕迹。
就像我退休后的生活,不再被工作的忙碌追赶。早上醒来,我不着急起床,就静静地躺在床上,等待着阳光透过窗帘,温柔地告诉我新的一天开始了。晚上,泡完脚后,我也不着急入睡,让双脚在温暖的水中多停留一会儿,关掉灯光后,才慢悠悠地进入梦乡。这种不慌不忙的生活节奏,让我体会到了时光的悠然。
聚散之间的圆融智慧
敦煌壁画里,飞天的飘带永远定格在那灵动飞舞的瞬间,就像在诉说着人间相遇与别离的故事,这些故事就像一首首永恒的诗篇。王维在渭城的清晨,冒着细雨折下柳枝送别友人,却写下 “劝君更尽一杯酒” 这样豁达的诗句;苏东坡一生经历了无数次官场的起伏,却能从中领悟出 “此心安处是吾乡” 的人生哲理。人生中的相聚与离别,就如同古琴曲里的 “猱” 与 “吟”,看似简单的音符变化,却蕴含着无尽的韵味。那些短暂的缘分,就像山间的云雾,虽然会消散,但却会在我们的记忆深处留下独特的味道。
我现在时常会想起以前的战友,曾经一起训练、一起执行任务,可后来各自奔赴不同的生活。但那些一起度过的时光,都成了我记忆中珍贵的片段。就像我期待着小孙女慢慢长大,现在她还咿呀学语,对我露出纯真的笑容,我知道,这是一段珍贵的相聚时光。我也在耐心等待,等她大学毕业,带着男朋友回来,甜甜地叫我一声爷爷,再问我:“奶奶到哪儿去了” 。这一聚一散,都是生活给予的宝贵财富。
喧嚣中的精神沉淀
台北故宫里的定窑孩儿枕,历经了上千年的窑火锤炼,至今依然散发着玉一般的温润光泽。在古代,宋人把 “格物” 当作一种修养身心的方法,他们通过观察梅花在月光下的影子,把玩书房里的精致器物,来涵养自己的心性。法国作家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里,仅仅因为一块玛德琳蛋糕的味道,就勾起了对过去生活的全部回忆。当我们能像修复古画的匠人一样,耐着性子,一点点拂去心灵上的尘埃,那么即使身处喧嚣的世界,我们也能让内心变得澄澈,把这个世界看作一幅淡雅的水墨长卷。
退休后,我也有了更多时间去沉淀自己。不再被外界的喧嚣打扰,我可以静下心来,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思考人生的意义。就像修复古画一样,我把那些零散的记忆慢慢拼凑起来,让自己的内心更加充实。
从容行走的生命美学
在日本京都的醍醐寺,有匠人用三十年的时间专注于修补一片屋瓦;苏州的绣娘,花费半生的光阴,才绣完一幅《姑苏繁华图》。沈复在《浮生六记》里记录的生活美学,其实就是他和芸娘在沧浪亭共度的那些平凡又美好的月夜时光。黑泽明在晚年拍摄《梦》的时候,为了让一朵云恰到好处地飘进镜头,整整等待了三天。真正的从容,就是把生命里的每个当下,都当作独一无二的珍贵时刻,就像在时光的长河中,留下属于自己的独特印记。
如今,我每天都享受着这份从容。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对我来说都充满了意义。我珍惜和家人相处的每一刻,也享受一个人的宁静时光。我知道,生命的美好就藏在这些看似平凡的瞬间里。
尾声:永恒的进行时
大英博物馆里的日晷,无论时间如何流转,它永远指向当下这一刻;敦煌经卷的修复师说:“我们不是在抢救过去,而是在延续未来。” 就像茶道里 “一期一会” 的理念一样,生命中最动人的时刻,往往出现在我们不刻意追求完美,心态放松的时候。当我们学会像古琴家调整琴弦的松紧一样,调整自己生命的节奏,那么曾经以为错过的那些美好,在岁月的沉淀下,都会变成醇厚的美酒,让我们在回首往事时,能品味到其中的甘甜。
主播:云中鹤,男,1956年生,大连市人。1977年应征入伍,在海军部队历任排长、连长、军务参谋。团职军官转业至地方后,先后从事过政法、纪检监察、宣传等项工作。热爱体育运动和文学艺术,是大连市作家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