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仙来了
文||屯里人
秀儿新婚不久,种了一垧甜菜,铲头遍地时快到头了,丈夫说回家吃饭吧,秀说眼看就到头,哪能扔个半截茬子,明天还有明天的活呢?:夫妻俩回到家,发现饭桌上有一盆面片,都不冒热气了,胖婆婆脸朝南坐在炕头上生气。秀明白婆婆是嫌他俩回家晚了,佯装不知:“娘,明天我俩自己做饭吧,早了晚了省得您惦记"。
后来秀儿在连队给几位走途的老师做饭,秋天拉豆秸时,秀告诉婆婆:“你儿子这个月的饭伙钱过一阵儿再给你,送甜菜得做顿饭"。那是个礼拜一的早晨,老师们都在自家吃饭,秀和婆婆做好饭,拉豆秸的爷俩吃完在外面烤车,秀儿招呼娘咱俩也吃饭吧,只见娘把炕席掀起来,哗哗扫尘土。坐到桌边秀刚咬了一小口刀切馒头,婆婆终于开口了:“分家咱就分个清清楚楚,这清不清浑不浑的我可受不了!秀噎在嗓子眼的馒头上不去下不来,脸象挨了巴掌一样,扭身把到嗓子眼的馒头咔了出来。婆婆两只手操袖去前边妹妹家了。秀回屋挤眼泪,丈夫大海问咋回亊?秀不想惹事:"没衣服穿了,"
不久秀怀孕了,一阵阵呕吐。婆婆告诉她:“我可不愿意看孩子,老严婆子讲话了,看孩子不如养个小鸭小鹅,小鸭小鹅还能吃口肉呢!"。秀楞住了,心象针扎一般,听出了婆婆在亮剑。搭腔道:"打下啥底是啥底“。姑娘家的孩子一出生就在这儿长大,现在儿子的孩子又变招了。秀虽然是个新媳妇抹不开,但也没傻透腔,这句话也算丁壳。其实在秀儿的心里,早就洼凉洼凉的了,她根本就没指望她看孩子。
几个月后,秀儿腆个大肚子,坐在大胶轮车头里,手上还攥着个空油壶。搬家的车来了,儿子跟老人说:“娘,你坛子里的豆油给俺点?"“给你吃了俺吃啥?"秀可没敢张口要怕打脸,眼瞅着浮流浮流一大坛子油。
后来公公去世了,秀儿把婆婆接来住了一阵儿,让她缓解一下情绪。元旦前赶大集,姨婆告诉她:“你娘快嫁人了,元旦就去”。秀儿把这个消息告诉丈夫,丈夫头摇的拔浪鼓一般:“不可能”。儿子竭力阻止母亲的再嫁,他知道母亲不是侍候人的人。娘撇下一句:“老头对我不好,我就爬火车道"。秀儿安慰着“天要下雨,娘要嫁人随她去吧"。
老头人还不错,只是婆婆不喜欢人家的孙子,孙子喊她奶奶,她都拧个劲答应。
一眨眼老俩口已经结婚登记30年了,老人家是个建国前的老干部,90多岁了,如果一旦去世,能领到一大笔补偿款。于是那头开始做功课了,把二个老人办离婚就能受益,给婆婆几万元就打发回来了。一天秀儿正忙饭口,三大姑姐来了,问给5万行不行,秀说压根就没图他钱,这些年娘也没遭啥罪还算可以吧。姐告诉秀儿“人给你钱不给你"。
秀反驳:“跟谁钱就该给谁,这不是钱的问题,是态度问题,谁要我感谢谁“?大伙都知道老人手里还攒点,一共10多万块钱。
秀儿俩口子去老人那敲钟问响,老人一口咬住跟大海,泪眼汪汪问大儿:“你要不要娘……?"做为儿子,此刻还能拒绝吗?要她就得再添钱买楼。为了不影响生意,俩口子起大早到处骑麾托车看房,终于看好了一个有超市有诊所的二楼,木讷的大儿子想把大伙召集到一起吃顿饭说了说此事,要掏钱买楼,想不到老人又变挂一一不跟他了。木讷的大海气得半天说不出话来,在医院一直住到年三十。
后来,买了个一楼。七个儿女轮流照顾她,六个姑娘都去外地带孩子,女婿们替媳妇尽孝,总是让她不如意,这时老人觉得还是儿子贴心,咋办?点名了!孝心就是没脸没皮,伤了多少次,还是不长记性。
儿子没办法把行礼卷搬过去。秀儿也表态孝心你妈是你的义务,我不管也不去。老人越老越抓人,天儿一黑儿子就得寸步不离。秀儿告诉老伴儿,你把钥匙给我一把,有个万一啥的,丈夫说给你钥匙她不一定乐意呢?秀长出了一口气,没办法,我也是奔70的人了。
这不咋天老伴外出,半道儿车出了问题,他打来电话火速求援。接到电话,秀心急火燎地拉下店门,坐在出租车里,多年往事小跑般登场……
秀儿开门进屋,信主的婆婆露着后腰,正嘟嘟嚷嚷祷告呢。“娘我来了"。“啊,神仙来了!感谢主。"
作者简介:
唐凤华,笔名屯里人。北大荒作家协会会员,目前在红兴隆经营麻辣香锅快餐店,偶发作品,纸刊平台,关注民生,真情独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