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忆旧年味长(散文)
郭承云
“大年初一头一天,过了初二是初三。正月十五整半月,月底之后二月天”。这句流传民间饶有风趣的俗话实话,让人们对春节(农历大年)既有时间观念上的思维定势,也有年俗文化中的底蕴熏陶,感慨畅想怀旧无穷也。上世纪六十年代农村群众乡土民情年俗习惯,在我的故乡小村(周村区贾黄公社西平大队),电影画面式地全景展现。
大年正月初一这天,我们兄弟数人给本家同族长辈和异姓乡亲长辈,在上午村内走了两圈大拜年之后,响午回家吃饭。爹早已烙熟一大摞煎饼,娘已炖出一大铁锅热气腾腾香气扑鼻的白菜汤。娘掌铁勺细心地给我们每个碗里挑拣盛放炸肉(荤菜)块、炸豆腐块、炸丸子,然后舀入白菜叶及汤汁,就是要让我们吃上盼望一年的油炸菜,一家人大团圆,其乐融融,有滋有味地吃起了过年饭……
农村年俗习惯:正月初一家人团聚,初二闺女走娘家,初三拜望舅们,初四拜望姑们,初五拜望姨们,初六起至十五日基本走完直系近亲家庭。十六日起至正月底要走访一般关系较为疏远的老亲戚家(农村人戏说“抡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进入二月后原则上不能走亲访友了(老辈人戏说“二月二拜年胡噗噗”,意指新正大月内完美度年节),当然每个家庭亲戚情况各异,事在人为灵活掌握,我的姥娘家远在七十里路之外的博山区池上乡,娘历年只待正月内或正月后去姥娘舅家住几天即回。爹向我们吩咐道:“你们走姥娘家也要走姑家”。我们都争着去看两个姑。姑见娘家人来了高兴万分,亲切的话语说个没完……。
初二这天下午,村中土戏台处传来了铿锵有力地锣鼓声,我们都知道村里今晚要演节目了,这是大哥作为大队团支部主要负责人,在春节前段时间组织青年们排练节目,要向全大队干部社员群众“汇报演出”。农村人演农村戏,接地气受欢迎,农村群众虽然物质匮乏生活艰难,但是人们感恩共产党英明领导,伟大的毛泽东时代一条起跑线共同富裕路,人心思上穷则思变,精神生活追求不减。历年中,我们大队的土戏台上,演出了《血泪仇》、《争参军》、《红嫂》、《学毛选》等节目,短小精悍感人至深,喜闻乐见大受欢迎。历年后的这年冬天,我们大队要排练大型革命现代舞剧《白毛女》,人们热情高涨,主动参与。大队党支部年富力强热心文艺的石玉仁书记主动参演,大队主要负责人之一郭敬友同志精心倾力管理剧务,我的大哥郭承震时任大队党支部副书记兼团支部书记,通乐器擅文艺,重组织强协调,身示范率当先。干部带了头群众有劲头,一个七十多户的小村,几乎每家都出“演员”,男女老少、青年骨干、积极分子、文艺爱好者、人才济济阵容之大,不甘落后争相献艺。晚上村中土戏台上汽灯高挂、灯光通明、演员演得投入,观众看得入迷,正式演出大获成功。墙内开花墙外香,本公社北岭大队等单位邀请前去演出(后话不提,言归正传)。爹娘一个劲地催促道:“你们快点吃饭,晚上去看戏”。我们欢欣雀跃,高高兴兴地去本村看“大戏”了……。
正月十五元宵节,周村大街花灯展。“我们上街看灯去”。周村地区妇孺皆知,口中说的“大街”是指古商城周村大街。周村古邑称於陵,千年商城历史厚重、文化积淀彰显深蕴。明末清初“商贾云集”、“百货聚焉”之“旱码头”,大街便是“旱码头”上最早的商业街。那古城,那街巷,那人家,那风情,享有御批“天下第一村”、蜚声“金周村”、名噪“丝绸乡”诸多美誉。“周村芯子”远近闻名,“周村烧饼”香薄酥脆,诸多特色数不胜数,絮言可谓:久负盛名“旱码头”, 御批“天下第一村”,“金周村”内蜚声外,留恋“丝绸之故乡”。晚上街灯引人观看,故乡小村青壮少年结伴步行二十多里路,其中就有我、三哥和五弟。一路欢笑不觉劳累便来到了周村大街。只见宫灯遮街头,商铺悬旗幅,灯火璀璨夺目,宛如银河灿烂。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游客拥挤,三哥紧拉着我和五弟的手,防止走散紧跟同去的村人后面,看灯赏灯陶醉其中,与其说是看灯,不如说是看“人”,倾刻驻足出神入化,天上人间共婵娟,眼前大街是流动的银河,自己俨然变成了一颗流动的“星”……。
正月十六要走河。“河”字与“和”、“活”字谐音相近,暗含消灾避害,平安度日之意。约定俗成形成共识见之行动,走河人有活头,前有奔头。淄博人的“母亲河”孝妇河——支流范阳河源于博山区流经淄川区周村区南部萌山脚下,蜿蜒来至故乡近村的商家村东南角处北流孝妇河主流涌入小清河奔海而去。商家村紧傍范阳河西岸,当地人一般称这条河段为“商家河”。商家村南首不远处矗立一座古老的狭窄红石桥,桥西头是周村区商家村地,近邻东平、西平、柳行、姜家、苏孔等村。桥东头则是淄川区的郭家村地,近邻赵家、梁家、袁家等村,桥长约二十米左右,宽约三米左右。低矮的红石桥墩上端刻有狮头,两墩两侧相对镶嵌支撑着厚重的红石桥面,清彻的河水常年流淌,也是故乡各村人们的“母亲河”。桥东头上崖处南侧古建砂子石子石灰混凝土结构,高约十米左右的大平台一处,大概是祭台众聚之地。与之相对的北侧古建砂子石子石灰混凝土结构高约十五米的平台矗立“石大夫”(医神)庙一座,供奉石大夫神像,固定庙会及平常时间吸引前来众多善男信女顶礼膜拜,烟雾缭绕香火不断,“石大夫”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保护神”,身体若有创伤,当地大部分人从石大夫庙内取香炉内的纸灰土(观音土)敷于伤口处痊愈极快。久而久之,石大夫庙成为“朝圣之地”。商家河成为当地邻村乡民历年正月十六日走河的“理想之处”。今日又是走河时间,早饭后,爹取极少零用钱交给我的三哥说:“你们去走河吧!”我们走出家门,只见大道上、阡陌上、沟堰上,四面八方各村人们向商家河红石桥石大夫庙方向奔去,心情舒畅脚下生风,我们不一会便来到了商家河红石桥西头处。桥面上人来人往,邻村商贩早已摆放货架,各色彩气球、洋茄子气球、演员花脸面具、泥塑彩娃、木制手枪、木制梭镖、竹皮短箫、拨浪鼓、王八打鼓、鼓铛子等玩具物品。各类蛋糕、点心、桃酥、饼干、水果、干果、花糖、甘蔗、熟山药豆、软枣、柿饼、瓜籽、冰糖葫芦等特色食品,人声喧哗、热闹非常。约十时许,商家村南首沿河岸土道上走来了本村闹元宵扮玩队伍,彩旗引路,锣鼓开道,行至桥西头空旷地上,招惹得走河的人立即围拢过去密不透风、争相观看:“竹马队”前窜后蹦轰开场地,“旱船队”东游西荡抢天接地,“秧歌队”步调一致喜悦欢跳。《西游记》师徒四众亮相惟妙惟肖引人入胜,孙悟空手舞金箍棒飞步跳跃,“凡心和尚”济公左手持酒葫芦,右手摇破扇,踮脚耸肩滑稽可笑,“狮子舞”鼓锣相伴甚是威风,观众叫好意犹未尽——只见“主持人”几步上场面向观众双手合十躬身施礼:“演出到此结束,谢谢观看,观众朋友明年再见!”该回家了,三哥从衣袋里取出爹出门前给的零花钱,一角五分钱买了三枝冰糖葫芦,给我和五弟,我们每人一串,那冰糖葫芦个大鲜红闪着光泽,望之口腔生津垂涎欲滴,食之酸甜可口清心润肺,糖葫芦好看它竹签串,象征幸福和团圆。都说冰糖葫芦酸,酸里那个透着甜……
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人民公社春来早,农业生产争时好。正月十五前人们尚在过年的喜庆氛围中,上级农村工作干部会议适时早开动员部署,正月十七日正式拉开了春季农业生产序幕,农村田野上闪动着干部社员群众进行麦田划锄管理诸项劳动的忙碌身影,中小学生们陆续开课,各条战线呈现齐头并进全面发展的强劲势头……。
二月二龙抬头,也是一个新起点。思年味浓香香飘内外,盼年景美好好运相连。中华龙人勤发奋,幸福生活万年长……
写于2025年2月10日


刘般伸,特型演员,著名书法家。
有需要刘般伸先生书法作品或者莅临现场演出鼓劲加油的请联系《都市头条·济南头条》。
刘般伸先生毛体书法作品欣赏



艺术热线:
13325115197


史志年鉴、族谱家史、
各种画册、国内单书号、丛书号、
电子音像号、高校老师、中小学教师、
医护、事业单位晋级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