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敦煌李广杏
作者: 赵连峰
在敦煌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一种水果,承载着故乡的记忆与情感,它就是敦煌李广杏。
杏花春雨,故乡的春日画卷
每年阳春三月,敦煌的田野里便被杏花映红了半边天。从鸣沙山的山顶远眺,一簇簇、一团团的杏花,白里透紫,与金黄色的沙漠相映成趣,仿佛是大自然最温柔的笔触,绘就了一幅绝美的春日画卷。那些杏花,像是娇羞的少女,静静地在枝头绽放,等待着夏日的果实累累。
李广杏的名字,源自一段美丽的传说。相传西汉年间,飞将军李广率部西征,夏日炎炎,将士们焦渴难耐。突然,空中飘来一阵奇香,两匹彩绸从流云中飘下。李广策马追赶,射落了一匹彩绸,它化作一片果实累累的杏林,但杏子却是苦的。愤怒的李广砍平了杏林,但第二天清晨,杏林又枝繁叶茂,结出了香甜的黄杏。原来,这是甜杏仙子和苦杏仙子的杰作,她们在苦杏树桩上接上了甜杏树枝,最终结出了清香甘甜的黄杏。敦煌人为了纪念李广,便将这种杏子命名为“李广杏”。
李广杏是敦煌的“水果之王”,有着独特的风味和卓越的品质。它的果实圆润饱满,果皮金黄油亮,皮薄肉厚核小,咬一口,脆嫩多汁,甘甜如蜜,香气四溢。这种杏子的糖分极高,晒成杏干后也不会变硬,依然保持着自然的香甜。李广杏的美味,得益于敦煌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沙漠地带的沙质土壤通透性好,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这些都为李广杏的糖分积累提供了绝佳的条件。
李广杏不仅是水果,它更是故乡的味道与情感。对于敦煌人来说,李广杏不仅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每年六七月间,李广杏成熟,整个敦煌都沉浸在一片果香之中。顺丰快递,中通快递,邮政快递忙得不可开交,飞机载着数万吨的李广杏飞向祖国各地,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李广杏快递28小时可到达用户家里。
农户把熟透了不能快递的李广杏,会用梯子爬到房顶上,将熟透了吃不完的杏子晒成杏干,用邮寄和网上邮购的方式分享到全国各地,供人们给品尝敦煌李广杏的美味。那种自然的香甜,是任何其他水果都无法替代的。敦煌李广杏,承载着敦煌人对故乡的眷恋,对家乡味道的坚守。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青海石油管理局副局长马力行给我们讲了一个亲身经历的故事,那是在李广杏成熟的季节里,他出差去北京,住在北京饭店,和领导吃饭时,他拿出了从敦煌带来的敦煌李广杏,洗了一盘子,大家品尝,大厅的另一张饭桌上是外宾在吃饭,看到金黄色的李广杏不知是什么水果,向服务员要一盘同样的水果,服务员说,NO!That's the fruit they brought themselves(没有!那是他们自己带来的水果)马局长英语很好,立刻把服务员叫过来,给外宾洗一盘子端上去。几个外宾吃了一口,同时连声叫绝!,“Delicious, it's so delicious! I have never tasted such a good fruit before when I have been to various parts of the world”(好吃,太好吃了!我去过世界各地没有吃过这样好的水果!)两个外宾吃完了一盘李广杏,马上付了100美元,马力行局长不要钱,外宾说,“ 100 $ dollars is worth it!”(100美元值!太值了!)九十年代初,美元和人民币的比值是1:10 。一盘李广杏也就是两斤,外宾说,100美元值,可见,李广杏的美味是物以稀为贵!
敦煌李广杏是敦煌两千多年历史的传承与发展的希望。
如今,敦煌李广杏不仅是一种水果,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它被列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并借助敦煌的文旅热度,走向了全国乃至世界。在故乡的田野里,那些古老的杏树依然茁壮成长,它们见证着敦煌的历史变迁,也承载着敦煌人对未来的希望。
故乡的敦煌,有鸣沙山的壮美,有月牙泉的清幽,更有李广杏的香甜。这颗小小的杏子,是敦煌人永远的骄傲,也是游子心中最深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