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修昆明池赋
夫三秦胜壤,古韵悠长。长安形胜,昆明池彰。溯其肇始,汉武开疆,楼船列阵,水师奋扬。盛时池畔,市井繁昌,人文蔚起,雅韵流芳。乃大汉之宏象,诚盛世之嘉章。
洎夫岁月迁流,桑田变易。昔日浩渺之池,渐失其丽。波光不再,唯余残迹之遗;繁华顿歇,空惹后人之唏。
逮至丁卯,岁在一九八七。贾君叔学,志壮心慈。于石砭峪水库供事,居斗门镇北街栖迟。首倡重修之举,情牵古池之思。感文化传承之重,怀胜景复兴之期。遂投身于筹策,历寒暑而弗辞。
为撰《关于开发修复昆明池之可行性研究报告》,贾君亲力周旋。访耆宿以探往迹,察地势而步山川。搜遗编以集资料,详论证而理精研。经两载之劳劬,成宏篇之巨制,洋洋万言。
其诚可鉴,其志弥坚。感王君长志之助,申报以联;得张公秉勤之力,水文细算,工程量研。众人共济,携手同肩。
又有专家赞誉,德厚名传。张文骥者,水利耆贤,称其策为解水荒、治城市之良算;卢民庆也,局中高贤,赞其文资料详、论证全。
然征途蹇厄,举步维艰。贾君困于资财,举债以援。十六载风雨不辍,矢志犹丹。献韶光之宝贵,付宏业之殷拳。
庚辰之岁,春月将阑。可研上报,音讯杳然。幸遇记者李君建宁,采访而传。《开发修复昆明池》一文见报,舆论推澜。未几,项目建议书呈于市,事有转旋。
壬午年中,贾君积劳成患,遽归九泉。年仅五十有一,痛矣人天。然遗志未泯,市发改委承其愿,上报省衙,终得允然。
政府重视,规划周严。资金广注,众力同参。设计精研,施工勤勉。监管协心,工程克践。
乙酉初冬,李君再访池边。采民众之语,询贾君之贤。《再现长安昆明池盛景之民间渴盼》一文刊于报端,民众疾呼,勿忘贾君等之劬劳历年。奔波调研,方案精研,立项之艰,情厚意绵。
丁酉国庆,胜景重还。昆明池焕彩,旧貌新颜。波光潋滟,烟柳蹁跹。鹊桥横卧,传牛女之奇传;楼阁参差,显古韵之清妍。汉武雕塑,威姿凛然。游人如织,乐赏湖山。
今者,池复其盛,民得安闲。忆诸贤之伟绩,德馨可镌。贾君叔学,王君长志,张公秉勤,李君建宁,以及张文骥、卢民庆诸贤,其功灼灼,其行拳拳。
盖因众贤之戮力,方得古池之重光。传承文化,福泽梓桑。愿斯池之盛景,千秋而弗亡;愿诸贤之精神,万代而流芳。铭勋绩于简策,昭盛德于八荒。
嗟乎!昆明池之重修,诚为盛事。记之以赋,永志不忘!
张秉勤 乙巳年元宵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