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意渐浓,江城武汉处处涌动着蓬勃生机。2月16日,湖北省老年大学葫芦丝演奏2302班的自学交流空间在潮江宴六楼奏响新春第一声丝韵。以乐会友、以情相聚,用悠扬的葫芦丝旋律为蛇年注入一抹跃动的文化亮色,更以行动诠释了“退休人生亦能绽放芳华”的蓬勃气象。
智慧碰撞谋新篇:共筑银龄“精神家园”
活动伊始,一场“银龄议事会”热烈展开。围绕“如何让自学交流更高效”的议题,拟定学习计划,安排自学内容,让每次活动有主题,经过一个多小时的讨论和商议,形成了学习交流模式的雏形
这场讨论不仅是学习规划的碰撞,更是退休群体对“精神归属感”的集体呼唤——在这里,他们不再是“被边缘化的长者”,而是主动创造价值的“主角”。
随着《婚誓》的婉转旋律响起,活动现场化作民族音乐的长廊。《映山红》的红色记忆在指尖流淌,《金孔雀轻轻跳》摇曳出傣乡风情,《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勾勒出祖国美丽的画卷。学员张汉菊感慨:“连儿女都说我精气神年轻多了!”艺术与社交的双重滋养,让银龄生活褪去暮气,焕发新生。
活动的成功,离不开一群“退而不休”的奉献者:张汉菊老师婉拒家族聚会,带着葫芦丝乐谱赶到现场;熊焕香放弃同学重逢之约,默默筹备暖心茶点;班长更是推掉侄孙女的周岁宴,全程统筹保障。这份热忱的背后,折射出老年群体对“社交归属感”的深切渴望——平台不仅承载技艺提升的功能,更成为他们抵御孤独、重建社会联结的“情感港湾”。
夕阳欢歌再逐梦:老有所为点亮新舞台
午后,中南路星荟城·耀K的包厢内热潮涌动。《驼铃》的豪迈、《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辽阔与《红灯记》的铿锵交织,仙子的一段京剧选段引得满堂喝彩。直至暮色渐沉,这群“银发艺术家”仍意犹未尽。学员们说:“退休不是人生谢幕,而是新程启航!在这里,我们找回价值、延续热爱,更证明了老年人完全能活出‘年轻态’!”
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超2.8亿,物质养老逐渐完善的今天,“精神养老”需求亟待关注。葫芦丝自学交流空间的成功表明:老年群体需要的不仅是“被服务”,更是“被需要”的舞台。通过文化传承、社交互动与自我实现的深度融合,让银龄岁月不再囿于“等待”与“消磨”,而是化作一曲永不停歇的青春之歌,在时代的交响中奏响属于自己的华彩乐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