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一师参加自卫还击保卫边疆作战追记
张恒志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战斗打响。

四十年后,对越自卫还击战的参加者、时任铁一师二团二营教导员、在战斗中荣立三等功的姚尚明同志,经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出版了近50万字的反映铁道兵二团自卫还击战纪实的《南疆硝烟》,该书资料翔实,内容生动,图文并茂,再现了当年战斗的全过程,及战斗中涌现的英雄群体和先进事迹,讴歌了参战指战员的爱国情怀、献身精神、过硬作风,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光荣传统教材。在纪念对越自卫还击作战46年的今天,重读这一部著作,仍有深刻的教益和启示。现在天下并不太平,战争的风险仍然存在,广大军民一定要高唱《国歌》,居安思危,强军备战,随时准备为祖国而战,为正义献身,为和平尽力。
自卫还击战时,我在铁一师政治部组织科任党务干事,事前事后,曾参与了与自卫还击战相关的一些会议和活动,现将铁一师部队参加自卫还击战的一些情况作一些补充和追记。

在越南抗美救国的岁月里,中国政府应越南政府的请求,曾先后派出了32万优秀儿女组成的自愿工程队(后改称中国后勤部队)到越南北方参战,其中有高炮、工程、铁道、扫雷、船运、后勤部队,有1400多名指战员长眠异国,4000多人血洒疆场,为越南“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伟大斗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1975年越南统一后,忘恩负义,恩将仇报,疯狂反华排华,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是可忍,孰不可忍”,中国政府被迫进行自卫还击。
1978年12月8日,中央军委向广西、云南边防部队下达了自卫还击、保卫边疆的作战命令,几十万大军奔赴南疆,厉兵秣马,枕戈待旦。1979年1月27日,铁道兵党委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决定铁道兵一师,二师部分部队执行战区铁路保障任务。
1979年1月20日,昆明军区召开了作战会议。一师副师长郑嘉森带作训科副科长包芳云前往昆明参加会议,受领任务。会议明确,由铁一师部队担负昆河铁路玉林山至河口段220公里及战斗打响后境外的铁路保障任务。铁道兵司令部副参谋长王功参加了会议,并对有关问题作了进一步明确。
1月24日下午,师召开紧急战备会议,确定由二团和五团四营,师机械营三连共3700余名指战员赴云南指定保障区域执行铁路保障任务。但在师领导谁率队参战这个问题上,师军政主官犹豫不决,迟迟不定,直到1月26日(腊月廿八),在接到铁道兵发出的《预先号令》后,才临时更改为副师长邢绍周带队参战。当师长、政委同邢副师长谈话时,邢绍周,这位黑龙江肇州的农民儿子,时年52岁的老战士立即表态,“我服从领导决定,受党教育几十年,这个觉悟还是有的”。第二天是除夕,师长、政委设宴为邢副师长饯行,饭后,邢副师长就带着先遣组登火车出发了。第二天,大年初一,邢副师长在武昌与二团李慕韩团长带领的先遣组会合后转赴云南开远。刚由武汉军区司令员改任昆明军区司令员的杨得志将军在开远昆明军区前指接见了邢副师长、二团团长李慕韩和参谋长许永清,风趣地说,我也是临阵换将,我们是人民军队,不信这个兵家什么大忌,我们是正义之战,这个仗我们一定会打赢。战后,积极带队参战的邢副师长受到提前由行政16级晋升为15级的奖励。
战后的1980年4月初,我随新任一师政委的胡金铨赴南疆看望参战部队,在开远作短暂停留时,邢副师长设便宴欢迎胡政委一行,席间,邢副师长开怀畅饮,兴致很高,几次要与我这个小湖北佬干杯,望着他花白的头发,瘦削的脸庞,我满怀敬意,虽然不胜酒力,但一饮而尽。在汇报工作时,邢副师长解释了师指挥所设在远离前线200多公里的开远一事,他说,昆明军区前指设在开远,因此,也要求我们师指也设在这里,并不是我们要远离前线,澄清了这个疑问。
春节前,师里确定师指挥所由10人组成,除一名师领导外,司政后共派出9人,其中师政治部二人,一个是组织科长白恩明,另一个是我。政治部当时有7个科室,参加师指的全由组织科派出,名单公布后,有一些议论。有人猜测,1972年7月白恩明在担任一团组织股长时,随同董超师长任组长的一行13人,以交通部专家组的名义到越南,帮助拟制越南三条铁路干线的抢修方案,历时八个多月,1973年回国后,直接从组织股长提升为组织科长,有援越经历。而我,一入伍就到越南,参加过援越抗美,之所以定我们两人,究竟是什么因素考虑,不得而知。后来,师指变为先遣组,精简人员,政治部暂不派人参加,因此领导照顾我,28岁还未婚,给我三天假期回武汉过节,等候通知。1月26日凌晨,我装订下发了由我起草的师党委《关于执行战备任务的意见》后,坐火车回武汉。事后,政治部领导认为,这次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师指没有政治部的人,于是派出以文化科副科长张语法,宣传科干事黎良智,组织科干事王桂林等三人组成的政工小组直接到二团参战的河口前线,他们在前线发表了多篇通讯报道。而后,文化科的创作人员大多赶赴战场,朱传雄在《解放军文艺》发表了散文《滇边二月石榴红》。而当兵11年来第一次回家过春节的黎良智同志在接到“火速归队”的电报后在除夕当天乘车归队,后来写了催人泪下的散文“除夕归队”,受到战友们的赞誉。其中有个情节,是他在赴前线时,写下了欠债的账单,在前线他接受军旅作家李存葆的采访时,他谈了这个情节,后来被这位作家写进了他的名作《高山下的花环》中,感人肺腑。今年1月6日,已八年未会面的我们在武汉相聚,推杯换盏中,战友们谈起他的佳作“除夕归队”,回忆自卫还击战的情景,感叹不已。
战后的1979年3月9日,铁道兵刘居英副司令员、展明主任在邢副师长、二团孙政委陪同下,到达河口边境,视察抢修河口大桥现场,慰问部队。他们回到北京汇报后,铁道兵党委对参战部队的战绩极为赞赏,对二团孙广才政委积极求战,靠前指挥的表现给予了充分肯定,直接给孙广才提前晋级,记三等功,并提升为一师政治部主任。3月22日,二团在屏边召开了庆功授奖大会,新任师长王治英和政委张万和,专程赶来参加会议,向二团赠送了“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锦旗,会后,师领导与150余名立功单位代表和个人合影留念。在合影中,有在抢修现场参与指挥和示范的一团副团长周国臣,师教导队队长叶维汉,他们二人是受师指派赶赴前线支援抢修的老起重工,战后记了三等功。四团副政委马春强,也坐在领导席中。这位从指导员破格提升为副政委的年轻干部,在临战前被师派到二团来加强领导,并经受锻炼。
战后,荣立集体二等功的二团一连的连长陆效明,参加了中央组织的报告团,二团政委孙广才、师后勤部副部长霍永福率队参加了昆明军区召开的庆功大会,二团参谋长许永清等四人参加了铁道兵组织的巡回报告团。5月1日,陈再道司令员等铁道兵首长在北京兵部机关,接见了报告团的全体成员。其中有铁二师师长李庆善,他在自卫还击战中亲率8团、10团参加东线抢修抢建,后来在1982年当选为党的十二大代表。
1980年4月8日,铁道兵下发了关于各师撤编一个团的通知。二师撤编了从二团分编出去组建的10团。5月12日,一师党委常委在襄樊召开会议,研究撤编方案,我作为组织科副科长担任会议记录。在会议开始时,师军务科长提出倾向于撤二团的方案,曾任二团十年团长,时任师司令部参谋长的老首长夏玉援在补充发言中说这个方案是司令部党委的意见,让我这个刚随同胡政委到南疆看望二团部队归来的老兵焦躁不安。怎么会是这样?二团参加援越抗美五个年头,功绩卓著,在襄渝线上迁移四次,贡献可圈可点,这次自卫还击战又圆满完成抢修、遮断、抢建任务,为铁道兵增了光,这样的部队要撤编,于情于理难以接受。而另外一个团队,建制营都在外地搞营建,撤编牵动小,易操作。主持会议的胡政委看到我情绪不对,问我有什么话要说,我打破常规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得到师常委的一致认可,上报方案得到了铁道兵党委的批准。这样,铁道兵二团,这支1948年11月诞生于华北战场,唯一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援越抗美,自卫还击作战的团队得以保存。兵改工之后,二团改制为中铁十一局二公司,他们继承我军的光荣传统,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创新的精神,谱写了铁路建设新的篇章。
2025年2月14日于武汉

团首长下连传达文件,进行战前动员。主席台左起:团长李慕韩、副政委祁江、副教导员姚康、副团长毕凤富(姚康提供)

1979年2月17日15时24分,越军为阻止我军前进,从老街桥台地道用多吨炸药炸毁了河口大桥。

抢修河口大桥开始,首先清理障碍。一连副连长朱祖鑫率4名战友爬上越军留置在河口大桥上的旧车皮,将爆炸后甩在车皮上的钢轨撬下来。左起:刘瑞合、徐奕平、朱祖鑫、罗庭芳

抢修河口大桥,要在老街桥台埋设地龙,安装卷扬机。三连17勇士,在连长帅仕金的率领下,用“洪荒之力”将一吨多的卷扬机抬过南溪河,为架梁拖拉钢梁赢得了时间。

第二组两片梁拖拉已过大半,站在梁下方拨弄滚扛的战士最危险,总工程师董元通手拿小旗指挥拖拉。

抢修河口大桥,落梁是关键因素之一。第一组两片梁采用油顶落梁,很费时间。团前指会议决定,改用“人字扒杆”落梁。老起重工、师教导队队长叶维汉(人字扒杆左腿右边弯腰者)、一团副团长周国臣(人字扒杆右腿右侧抓浪风绳者)奉命及时赶到,指导绑扎、安放和起吊,加快了落梁进度。

铺轨进行中

河口大桥和境外铁路提前抢通后,每天通过2—3列火车,1500辆以上汽车,有力地支援我军前线作战,再现当年“大军打到哪里,铁路修到哪里”的铁军雄风。

铁二团指战员克服重重困难,提前39小时抢通河口大桥,昆明军区前指发来表扬信。

二团政委孙广才(右3)陪同邢副师长(右2)在遮断现场。左1为一营长何柱生。

铁道兵副司令员刘居英(右4)政治部主任展明(右6)在一师副师长邢绍周(右1)二团政委孙广才(右7)的陪同下,视察抢通后的河口大桥并慰问指战员。图为刘居英副司令员正和一营营长何柱生(右2)交流抢修的情况。

1979年3月22日,铁二团自卫还击保卫边疆庆功大会在屏边县召开,150名荣立战功的集体代表和个人出席,师长王治英、政委张万和、副师长邢绍周等嘉宾应邀出席。

昆明军区“自卫还击保卫边疆”庆功大会小组讨论,出席会议的铁一师代表们正聆听政治部主任孙广才(左2)发言。

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前排左4)等领导同志亲切接见铁一师、铁二师进京作报告的英模代表。二团参谋长许永清(前排右3)二团一营工程师马佳骥(后排左4)、二团一连副连长朱祖鑫(后排左6)、二团七连副班长孙贻华(后排右1)

荣立集体二等功的一连连长陆效明(右1)参加中央英模报告团赴新疆活动期间,和代表们一起参观王杰纪念馆。

一师机关战友在屏边烈士陵园祭奠烈士。左起:朱传雄、蓝家盛、张语法、黎良智、王桂林、苏维贤、李杰。

2023年底,张恒志(右)与姚尚明祭扫河口烈士陵园在二团战友刘海军烈士墓前留影。(廖兰 摄)

铁一师宣传科干事黎良智是师机关最早赴前线连队采访的人员之一。这是黎良智在河口大桥留影。

作者与铁一师胡政委、政治部孙主任合影

作者1980年随胡政委到二团调研期间,在河口K429南溪河吊桥头留影

2023年底,作者在河口大桥留影(姚尚明摄)
槛外人 202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