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七十年代的乡里乡亲
盛百珍
远亲不如近邻,那扇相隔不远的门,随时为你敞开,送来近在咫尺的温暖与关怀,让生活的琐碎都有了贴心的陪伴。
在当今物质丰富的时代,我们常常追求着更多的物质享受,然而,却很少有人意识到,六七十年代,那个物质匮乏的时期,也有着心灵丰盈的幸福。让我们一起重回六七十年代的乡村乐园,探寻那段令人怀念的时光。
六七十年代,正是我国的农村发展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时期。那个时代,物质匮乏,但人们的心灵却更加丰盈。生活简朴,大家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和创造力,在乡村中创造了一个个温馨的乐园。
回忆起那个时代,乡村生活充满了美好的记忆。老人们手上拿着一把折扇坐在屋檐下聊天,孩子们在田野间奔跑嬉戏。每个人都忙碌而充实,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激情。尽管物质匮乏,但人们的心灵却因为这种简单的生活而愈发丰盈。
那个时代,大家互相帮助、互相关心。农民们齐心协力,共同耕种田地、收获丰硕的果实。邻里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彼此之间有着深厚的情谊。乡村乐园不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心灵的寄托,那里有真挚的情感和动人的故事。
虽然时光已逝,但那段六七十年代的乡村生活,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物质的匮乏并没有阻挡人们心灵的丰盈,相反,它让人们更加珍惜拥有的一切。那个时代的人们心怀理想,心灵富有憧憬,追求着更纯粹的幸福。
重回六七十年代的乡村乐园,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与众不同的幸福感。在那里,我们忘却了物质的追求,专注于内心的世界,感受到生活的真谛。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或许我们需要回望那个时代,重新审视自己的追求和幸福。
那时的人们质朴而单纯,乡邻们和睦相处,相互关心帮助,亲如一家人的场景至今让我记忆犹新。
记得那时谁家的人外出办事门都不用锁,就让邻居给照看一下。我家东院住着姓耿的大叔,长的膀大腰粗的,有一身好力气。谁家有出力气的活,他都主动帮忙,如哪家老人子女外出,家里水缸没水了,他都到村里的深井里去挑,分口粮时,他也主动帮没壮劳力的家庭往家运粮食。谁家春天堆墙,他也是首当其冲。
那时,记得妈妈手很巧,纳鞋底、裁衣服都会,有姐妹们前去讨教,妈妈恨不得手把手教,那叫一个热情,有时候谁家大人有事,把孩子往她身边一推,她就负责给看着。
那时是一家有事,全村人帮忙。当时谁家翻建新房,苫房,搭火坑,推土,挖菜窖,砌猪圈等,邻里乡亲都会主动上前义务帮工,分文不取,管顿饭就行。
谁家有啥农活没干完,邻里也相互帮忙,春天到了谷雨地还没种上,邻里就会拿着镐头主动帮忙运肥料和起垅种地。
到了夏日晚饭都习惯在屋外放张桌子,坐着小板凳,边乘凉边吃饭。谁家饭不够吃了,就到邻居家借两碗。左邻右舍不隔心,经常在一起谈笑风生,唠家常。
进入秋季,硕果飘香,我家的桃子送给邻居家孩子们几个,他家的香瓜给我家孩子尝尝鲜,秋收时候生产队分玉米杆等相互帮忙垛上。
冬闲时节,东西两院相互串门,围着火盆烤火,并拿着老烟袋抽着老旱烟,谈天说地,真是亲如一家。
在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讲的是真情,家与家之间讲的是互助,都不隔心。没有斤斤计较,有温度,有情怀。
七十年代初期开展文明村,五好家庭评选活动,村村搞竞赛,户户争五好,婆媳关系融洽,尊老爱幼,社会主义新风随处可见,
如今,岁月流转,时代变迁,那份纯真的快乐却成为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宝藏。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我都会感慨万分,那是我生命中最无忧无虑、最美好的日子……
2025.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