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歌联合会《修竹留云》4345期
从墨韵到诗章,探寻俞果多元艺术世界的无尽魅力
(俞果)
(俞果书法)
在当代艺术的多元格局中,俞果宛如一位灵动的行者,穿梭于书法、绘画与诗歌的广袤天地,用才情与执着勾勒出独属于自己的艺术版图。她的艺术创作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一个相互交融、彼此映照的有机整体,每一笔墨韵、每一抹色彩、每一句诗行,都蕴含着她对生活、对世界的深刻洞察与独特感悟。
俞果的绘画作品,题材丰富多样,山水、花鸟、人物皆能入画,且在每一个领域都展现出非凡的艺术造诣。在山水画创作中,她摒弃了对自然山水的刻板临摹,转而聚焦于山水内在的精神气质。她笔下的山川,时而云雾氤氲,峰峦在朦胧中若隐若现,宛如仙境;时而又山势峥嵘,悬崖峭壁尽显雄浑壮阔。这种将北方山水的豪迈气魄与南方山水的温婉灵秀相融合的手法,赋予了她的山水画别样的艺术张力。观者仿若置身于画境之中,既能感受到山川的磅礴气势,又能捕捉到画家细腻的情感笔触,仿佛听到了山水间的低吟浅唱。
在绘画技法层面,俞果秉持着开放包容的创作理念,将传统国画技法与现代艺术观念巧妙融合。她对传统笔墨技巧的掌握炉火纯青,墨色的浓淡干湿、线条的刚柔曲直,在她的笔下运用自如。描绘山石时,那苍劲有力的线条犹如斧凿刀刻,精准地勾勒出山石的嶙峋质感;而在表现云雾、溪流等轻柔之物时,她又以灵动飘逸的线条和淡雅清透的墨色,营造出空灵悠远的意境,让人不禁沉醉其中。与此同时,她大胆汲取西方绘画的养分,将色彩运用与构图法则融入国画创作。在色彩上,她擅长运用鲜明的对比色来增强画面的视觉冲击力,又通过巧妙的调和使色彩和谐统一,达到既醒目又不失雅致的艺术效果。比如在描绘秋景的画作中,金黄的银杏叶与火红的枫叶相互交织,与深沉的墨色背景形成鲜明对比,生动地展现出秋天的热烈与绚烂,给观者带来强烈的视觉震撼。
俞果深厚的书法功底,为她的绘画艺术注入了独特的骨血。书法讲究线条的韵律与节奏,绘画同样注重笔墨的灵动与气势。在她的绘画中,线条的运用犹如书法中的运笔,或中锋行笔,沉稳有力;或侧锋取势,灵动多变。这种书法线条的融入,使她的绘画作品不仅具有绘画的形式美感,更蕴含着书法的内在神韵,笔墨之间流淌着一种独特的节奏感和韵律感。一幅描绘梅花的画作,枝干的勾勒恰似书法中的篆籀笔法,圆润而富有韧性,展现出梅花枝干的坚韧与苍劲;而花瓣的点染则借鉴了草书的灵动飘逸,寥寥数笔,便将梅花的娇艳与灵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除了绘画与书法,俞果的诗歌创作也是她艺术生涯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诗歌是她情感的直接抒发,是她内心世界的真实写照。她的诗歌与绘画、书法相互呼应,共同构成了她完整的艺术表达体系。从她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这些情感与思考,又通过她的画笔和毛笔,转化为绘画和书法作品中的意境与神韵。在一首描绘自然的诗歌中,她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自然的美好与宁静,而当我们欣赏她的山水画时,便能从中感受到诗歌中所传达的那份对自然的热爱与向往,画中的山水仿佛是诗歌的具象化呈现,诗与画在这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契合。
俞果的艺术创作,是一场不断探索、不断突破的旅程。她在书法、绘画、诗歌之间自由穿梭,将三种艺术形式的精髓融会贯通,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她用艺术的语言,讲述着自己的故事,传达着对世界的理解与热爱。在她的作品中,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一幅幅精美的画作、一篇篇动人的诗歌、一幅幅飘逸的书法,更是一个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忱。她的艺术世界,犹如一座丰富多彩的宝藏,等待着更多的人去挖掘、去品味,从中汲取无尽的艺术滋养与心灵慰藉 。
中华诗歌联合会组织机构
首席顾问:吕兴福
特邀顾问:火凤凰(海外)
顾问: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钱文昌、唐连明、晨曦
主席兼总编辑:梦如诗
副主席:李希勇
秘书长:艳阳天
副总编辑:追梦天涯
主席团成员:梦如诗、吕兴福、孺子牛、红雨随心、芝山石、钱文昌、李希勇、唐连明、晨曦、艳阳天、米兰、追梦天涯、蓝儿、吥咻、森严、聂子、秋竹、荷塘月色、戴维
主播部成员:艳阳天、米兰、荷塘月色、戴维、云水禅心、草莓、叮叮、竹雨、逸心、默人、艳阳、兰子、雪莲、大峡谷、风铃、一米书屋、优雅、馨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