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的宏大版图中,末流生源学校常被视为边缘地带,面临重重挑战。然而,孟国泰教授的从个体出发的新五育(体育、情育、智育、创育、和育)、新五乐(体乐、情乐、智乐、创乐、和乐)教育理念以及三和教育(和而不同、和衷共济、和谐共生),为这些学校照亮了逆袭征程,带来了破茧成蝶的希望。
摒弃偏见,看见末流生源的潜力
长久以来,末流生源被贴上“差”的标签。但事实上,每个学生都是一座沉睡的宝藏,蕴藏着无尽潜力。正如黄果树大瀑布在白水河绝境处创造奇迹,末流生源同样拥有逆袭的可能。他们并非天生落后,只是需要合适的教育方式唤醒内在力量。
自育为本,激活新五育的成长动力
自育是逆袭的核心密码。在新五育理念下,自育贯穿于学生成长的方方面面。
体育不仅是身体的锻炼,更是意志的磨炼。学生在参与喜爱的体育项目中,收获体乐,培养坚韧不拔的精神,学会自我挑战与超越。情育关注学生的情感世界,让他们在认识和管理情绪的过程中,感受情乐,提升情商,增强心理调适能力。智育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知识,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求知,在获取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体验智乐,发展思维能力。创育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造力,使他们在创新实践中享受创乐,挖掘独特天赋。和育引导学生与他人、社会和谐相处,在合作与包容中感受和乐,培养社会责任感与团队精神。
学生应成为自我教育的主体,从个体兴趣出发,寻找如绘画、朗诵等“个体课”,并将在其中培养的新五育能力迁移到国家课程学习中。无论是个体自我提升,还是对子间的互助成长,都以自育为驱动,实现人人进步、个个精彩。
兴趣为钥,开启新五乐的学习之门
兴趣是点燃学习热情的火种。对于末流生源学校的学生,基础薄弱往往伴随着学习兴趣的缺失。以新五乐教育理念为指引,从学生的兴趣点切入,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在体育教学中,丰富运动项目,让学生选择喜爱的运动,在运动中感受体乐,提升身体素质与运动兴趣。情育通过开展多样化的情感活动,如角色扮演、情感分享等,让学生在轻松氛围中体验情乐,打开心灵之窗。智育采用情境教学、项目式学习等方法,将知识与生活实际结合,让学生在探索中感受智乐,主动汲取知识。创育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勇于实践,在创新活动中收获创乐,增强自信心。和育营造和谐的班级与校园氛围,让学生在友好互助中感受和乐,激发学习动力。
同时,运用“满分策略”和“限时测评改”,帮助学生夯实基础,逐步建立学习自信,让他们在追求满分的过程中,不仅掌握知识,更塑造良好品格与关键能力。
自主教育,构建新五育的实践舞台
传统课堂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新五育理念下的自主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搭建实践舞台。
在体育课堂,学生自主制定锻炼计划、选择运动方式,在自我管理中实现体育目标。情育课上,学生自主表达情感、交流感受,在相互倾听中提升情感认知。智育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问题、合作学习,在思维碰撞中深化知识理解。创育活动里,学生自主开展创新项目,在实践中提升创新能力。和育场景下,学生自主组织团队活动、解决团队问题,在协作中增强团队意识。
教师则转变为引导者与支持者,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与帮助,助力学生在自主教育中茁壮成长。
思维拓展,增强新五育的发展效能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新五育教育的重要任务。通过开设思维训练课程,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独特性、批判性、深刻性和系统性。
在体育活动中,引导学生思考运动策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情育过程中,鼓励学生多角度分析情感现象,提升思维的批判性。智育学习时,通过一题多解、举一反三,锻炼思维的深刻性。创育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思维的独特性。和育情境下,引导学生思考团队协作中的问题与解决方案,增强思维的系统性。
以阅读与写作为例,采用限时阅读、创意写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敏捷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在新五育的协同发展中提升综合素养。
个体关照,营造三和教育的和谐生态
三和教育理念强调和谐共生,为末流生源学校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
学校营造包容、尊重的校园文化,接纳每个学生的独特性,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教师关注学生个体需求,因材施教,用爱心与耐心陪伴学生成长。家长积极参与学校教育,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为学生的发展助力。学生之间相互尊重、互帮互助,形成和谐的学习氛围。
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学生在体育中强身健体,享受体乐;在情育中润泽心灵,感受情乐;在智育中增长智慧,体验智乐;在创育中绽放创意,收获创乐;在和育中学会共处,拥有和乐,实现全面、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末流生源学校的逆袭是一场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征程。以新五育、新五乐教育理念为指引,以三和教育为支撑,通过自育、兴趣培养、自主教育、思维拓展和个体关照等多方面的努力,定能实现从困境到卓越的跨越,书写属于自己的教育传奇,为每一个学生的未来创造无限可能。
作者:郭丽(孟子教育研究院研究员)
责编:唐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