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游记散文
花港观鱼
浙江东阳
徐 志 赓
康熙乾隆 在花港观鱼石碑题字鱼字底下都只有三点水只因四点是火 祖孙俩都怕把鱼烤成灰流花港撒满鲜花 花著鱼身鱼嘬花锦鲤们正举行集体婚礼太阳月亮和星星 杯盏交辉鸟雀们在抢麦 风在舞醉筵席散尽 水草还抓挠不停是否还想抓住 花港观鱼石碑滑落的那滴水垂柳的叶子像舌头 还探入湖面是否还想尝尝
康乾盛世的滋味
花港观鱼是江南园林艺术与西洋园林艺术结合得最为巧妙的一处景致,众多的外国元首、国际友人游西湖差不多必到此处 ,不无道理。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荫,诗中有句云: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偏南处的红鱼池,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驾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微风过处,沿池岸花木落英缤纷,飘浮于水面,好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画面,无人不起羡鱼之情。红鱼池西首,是颇有造园匠心的牡丹园,丘阜隆起,最高处建牡丹亭,绕亭植有各种牡丹,芍药数百本,按不同品种分为十多个花境小区块,年年谷雨前后,尽显花中王者风范,国色天香,名不虚传。牡丹亭畔小径一侧,植古梅一株,梅树下,以黑,白卵石砌成此梅姿影图案于路面,现代大儒马一浮题笔称之为“梅影坡”。

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园东,南,北三面景色尽收眼底。东面,绿树婆娑,遥接湖波堤痕。南面,南屏山葱茏山色被“借”入公园内,密林浓阴后,一湾绿水萦绕,拱桥飞架,港汊连通了西里湖和小南湖,全园水景因此更显灵动,沿水竹树繁茂,禽喧枝头,透露着山野风情。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联翩。草坪上,间以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
花港观鱼
水岛湖湾艳花港
山溪朵瓣染流芳
经年历岁总纷繁
倚岸凭桥合顾盼
妙境群居鱼喜观
陶情众往鳞欢畅
红身现鲤神迷住
不跳龙门溅微浪
康熙乾隆 在花港观鱼石碑题字鱼字底下都只有三点水只因四点是火 祖孙俩都怕把鱼烤成灰流花港撒满鲜花 花著鱼身鱼嘬花锦鲤们正举行集体婚礼太阳月亮和星星 杯盏交辉鸟雀们在抢麦 风在舞醉筵席散尽 水草还抓挠不停是否还想抓住 花港观鱼石碑滑落的那滴水垂柳的叶子像舌头 还探入湖面是否还想尝尝
康乾盛世的滋味。
花港观鱼是江南园林艺术与西洋园林艺术结合得最为巧妙的一处景致,众多的外国元首、国际友人游西湖差不多必到此处 ,不无道理。
花港观鱼公园位于苏堤南段以西,在西里湖与小南湖之间的一块半岛上。南宋时,内侍官允升曾在离这里不远的花家山下结庐建私家花园,园中花木扶疏,引水入池,蓄养五色鱼以供观赏怡情,渐成游人杂沓频频光顾之地,时称卢园,又以地近花家山而名以花港。宫廷画师创作西湖十景组画时,将它列入其中。清康熙三十八年(一六九九),皇帝玄烨驾临西湖,照例题书花港观鱼景目,用石建碑于鱼池畔。后来乾隆下江南游西湖时,又有诗作题刻于碑荫,诗中有句云:
花家山下流花港,花著鱼身鱼嘬花。
今日花港观鱼是一座占地二十余公顷的大型公园,全园分为红鱼池,牡丹园,花港,大草坪,密林地五个景区。位于公园中部偏南处的红鱼池,是全园游赏的中心区域,池岸曲折自然,池中堆土成岛,池上驾设曲桥,倚桥栏俯看,数千尾金鳞红鱼结队往来,泼刺戏水。微风过处,沿池岸花木落英缤纷,飘浮于水面,好一幅“花著鱼身鱼嘬花”的动人画面,无人不起羡鱼之情。红鱼池西首,是颇有造园匠心的牡丹园,丘阜隆起,最高处建牡丹亭,绕亭植有各种牡丹,芍药数百本,按不同品种分为十多个花境小区块,年年谷雨前后,尽显花中王者风范,国色天香,名不虚传。牡丹亭畔小径一侧,植古梅一株,梅树下,以黑,白卵石砌成此梅姿影图案于路面,现代大儒马一浮题笔称之为“梅影坡”。

自牡丹亭中眺望,公园东,南,北三面景色尽收眼底。东面,绿树婆娑,遥接湖波堤痕。南面,南屏山葱茏山色被“借”入公园内,密林浓阴后,一湾绿水萦绕,拱桥飞架,港汊连通了西里湖和小南湖,全园水景因此更显灵动,沿水竹树繁茂,禽喧枝头,透露着山野风情。北面,大草坪视野开阔,西里湖波光山影引人遐想联翩。草坪上,间以大乔木为主的树丛,树林,既增加了空间林缘线的层次变化,又为游人提供了庇荫,休憩场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