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母亲的午饭
李更昌
一生中,回想起来,高中那段是很幸福的。母亲午饭的滋味,应是我一生中最重要,最动人的滋味了。
我上高中时,正是粉碎“四人帮”前后阶段,农村生活非常艰难,特别是吃的东西极为短缺。我上学的高中在镇上,在我们村南面三里。一天两顿饭都是回家吃。早饭是上午9点,全家都在一起吃,午饭下午2点,就是母亲单独给我一个人做了。
学校1点50分放学,不到10分钟我就能到家。不管春夏秋冬,母亲这时准准时拿一小板凳,坐在厨房门口等着我。有时锅里捂着一碗面,有时案板上盖着一碗凉拌玉米面饸饹或凉面或浆水搅团……。在那缺粮的年月,母亲总能变着花样,给我做出我爱吃的。细粮少,就用高粱面、玉米面,掺一点白面,擀岀一碗红黄白三色面来。偶尔一碗纯白面,那是绝对稀罕的,而且我知道,母亲是绝对不吃一口的。
太阳照到东边房檐的墙上,鸡在院子里觅食。我狼吞虎咽的吃着,母亲就在一旁慈爱的看着我,静静地。我从来没有想过,母亲那一刻心里想些什么呢?但我现在想,看着儿子吃饭,母亲一定是最幸福的。
从学校到家的三里路,我天天走。我最爱的是秋天走在这条小路上。路上尽是一片一片玉米地,玉米已一人多高,走在里面,谁也看不见。南边的学校正放着午间广播,北面的村上大喇叭,也正放着京剧《红色娘子军》教育成长一场。党代表、连长、吴清华,那些深情优美的唱腔,在一片片玉米林地里回荡……陕西广播电台下午2点天气形势预报,广播中那些遥远的西伯利亚,蒙古高原,乌稍岭……等一串串地名,引诱着一颗少年的心,在这无边的白云蓝天上,飞荡……
这条路,我几十年没走了;母亲,我几十年没见了,永远不会见了……,但我想,我会见到母亲的……
作者简介:
李更昌,陕西凤翔人,北京国家某部委工作。
(审稿:杨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