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游济南的趵突泉
——我们在山东旅游(12)
文/刘玉伟
我们去年十月,跟西安和爱在山东八日游,那天从大明湖景区出来,就直接来到了离大明湖不远的趵突泉公园。趵突泉是济南市三大名胜景区之一,另外两个是大明湖和千佛山。
那天,来趵突泉公园游玩的人真的很多,用人流如织来形容很合适。公园里绿树成荫,花团锦簇,造型各异的花坛前都挤满了拍照的游客。在泺源堂前,写有“趵突泉”三个字的水池里,有三个出水口,在不停地向上喷水。有游客说喷水比以前小了,也有游客说还可以,更多的游客认为,都已经2600多年了,还能看到趵突泉喷水已经很不错了。因为这里是趵突泉公园的核心区域,别说拍照了,能把头挤进去看上一眼,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我们也是见缝插针,在水池的侧面,拍了几张照片,就来到后面写有“观澜”两个大字的亭子前。在那里依然可以看到趵突泉的水池,还有趵突泉前人头攒动的盛况。
趵突泉和大明湖都位于济南市的历下区,东临泉城广场,北望五龙潭,面积达158亩,位居济南72名泉之冠。清乾隆皇帝南巡时因趵突泉水泡菜味醇甘美,曾册封趵突泉为“天下第一泉”。
趵突泉位于公园内的泺源堂前,有三个出水口,最大涌水量每天为16.2万立方米,一年四季恒定在18度左右。趵突泉最早没有正式的名字,因趵突泉是古泺水的源头,所以历史上经常以“泺”代替趵突泉。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水经注》中写道:“泺水出历城县故城西南,泉涌上奋,水涌若轮。”后因泉上建有祭祀娥皇、女英的娥英庙,也俗称为娥英水。济南百姓叫它“爆流泉”,“爆流”这个名字还引申出许多类似的叫法,“趵突”就是其中一种,趵突即跳跃奔突之意。
据史料记载,趵突泉也是最早见于古代文献的济南名泉。2002年专家根据河南安阳出土的甲骨文考证,趵突泉是古泺水之源,古时称“泺”,早在2600年前编年史《春秋》上就有“鲁桓公会齐侯于泺”的记载。正门(南大门)横匾“趵突泉”蓝底金字是清乾隆帝的御笔,因此,有人把趵突泉公园的这个大门喻为中国园林“第一门”。
趵突泉公园里的观澜亭建于明代天顺五年(1461年),“观澜”取自《孟子.尽心上》“观水有术,必观其澜”之意。原为四面长亭,半封闭式,宋代大文学家苏辙于熙宁六年(1073年)任齐洲掌书记,对济南名胜古迹咏吟甚多,其中咏《槛泉亭》一诗犹为著称。“连山带郭走平川,伏涧潜流发涌泉。汹汹秋声连明月,蓬蓬晓气欲晴天。谁家鹅鸭横波去,日暮牛羊饮道边。滓秽未能妨洁净,孤亭每到一依然。”
槛泉亭为宋代人刘诏所建,刘诏曾任寺丞之职,苏轼曾题“枯木一枝”于槛泉亭壁。不过据苏辙此诗所写情景,可见趵突泉当时并未辟为园林,鹅鸭横渡,牛羊饮溪,颇具山野风味。趵突泉2013年成为5A级旅游景区,2016年9月5日又成为省级地质公园。因此,趵突泉也成为济南市人气最旺的公园,除了泺源堂和观澜亭,公园里的尚志堂、李清照纪念堂、李苦禅纪念堂等也是人流攒动,游人一拨接着一拨。
刘玉伟,2025年2月14日于西安市大明宫铁路小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