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雪》座谈会上的发言
我和亚贵兄认识也就三两年时间,他写的文章,在网络上也陆陆续续读了一些,但究竟未窥全貌。拿到《受雪》这本集子,前前后后仔细看了一遍,感觉亚贵兄在写作上已经初步形成了自已的风格,我想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清奇。
清,通常是同清水、清风联系在一起,是指一种纯天然状态。我这里所谓"清",是说亚贵兄语言表达上自然散淡的文风。在他的笔下,自然生态,古人记载,闲人轶事,旧日经历,他融为一炉,娓娓道来,毫无做作之态和功利目的。在他的作品中,你看到的只是寸寸节节的叙述,偶尔夹带着半自嘲式的杨氏幽默,你看不到丝毫大话,和任何的伟光正式的语言。
人们常说,文学来自于生活。长期生活在农村,所思所写,大多为农村环境,以及他个人既往和现在的经历,换另一句话来说,反映的是一种自然的农村生态,丝毫不受现代城市的人工玷污。农村身处自然环境之中,其生活呢,除了秋夏两季的紧张以外,大部分处于一种悠闲散淡的状态。亚贵的作品,将这种生活自然而然的反映出来。这是形成他自然散淡文风的生活基础。
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同他的人生经历和人生追求有关。他从高中时代就喜好文字,但因为偏科,高考未就,只能从事农业劳动。但这个喜好文学的梦却深藏心底,从未熄灭。几十年来,成家立业,生儿育女,这些人生的手续一旦完成,便又提起笔来,完成他以前未完成的梦想。他对文学的热爱,发自内心,所表达的也无非是自己所思所想,几十年的人生回顾和思考,这是一种"纯情式"的表达,反映的是他对纯文学梦的固守 ,表达起来自然是自然散淡的风格。
这种风格的形成,也同他的为人处事有关。亚贵的身上,我们还能看到古来的"兄友弟恭"、"父母在,不远游"的古训的遗传,他`是兄弟中的老大。在中国传统中,老大具有独特的责任,孝养父母,爱护妹弟,所谓长兄如父。这既决定了他长期生活在农村这个相对封闭的生活圈子,以及他对古训的坚守,使得他的内心保持一种纯朴天真的状态,不说假话,古人称之为赤子情怀。表现在文风上,就是"清"。另一个表现就是说真话。例如,他在《萝藦安同羊奶奶》对陈宏宙先生诬误的指出。这样的地方还有几处。
下来再谈另一个字"奇"。文章贵奇不贵平,同样的材料,不同的组织形式,效果截然不同。亚贵兄散文的奇首先表现在散文中的小说意味。
《凶宅》一文,郭财东盖房,不料却出异像,被视为凶宅,不得已压价出让,但文章末尾才揭了底,一切都是对头合谋作的手脚。我们跟着作者的思路一路下来,至此才恍然大悟,不禁拍案叫奇。窃以为,《凶宅》一文,应该列《天籁堂志异》部分第一。
在《青史有痕》部分的《杨永勤小传》中,作者前面还按年代顺序记事。但在后半部分,却借两人对话,揭示了几年前的往事,一川平流,突起波澜。这就克服了一般传记平铺直叙,波澜不惊的表达方式。《杨永勤小传》列于《青史有痕》首篇,除了情节感人之外,这种叙述方法亦为其因。
上面分析了亚贵兄散文的"清奇"的一面。其实,亚贵兄散文还有一个特奌,就是富有情趣。
人间文章,论其内容,莫过物理、人事、人情三字。其中最紧要的是人情。物理脱却人情,仅为科普。而人事脱离人情,只为说理。有了人情在内,无论任何文章,便有了人情味,如上恰当的文学表现方式,便充满了"情趣"。以集中第一部分《乡土留韵》为例,最好的为《木匠的器物》、《旧时风物说三窑》和《受雪》三篇。《受雪》一文叙述的是作者对柿园子村名称的寻踪,集中反映了作者的个性(天真执着,所谓"痴"的一面),这个本人有专文论述。而前两篇文章中,语言的精炼干达,《旧时风物说三窑》在先。但论起情趣来说,《木匠的器物》却排第一。斧子,锯子,锛子,凿子,刨子,无非木匠作活的几种器物,一般人写来,无非其材料、用途和用法的说明,那就写得干巴巴的。作者则不然,除此以外,加了作者对父辈的怀念和自己学匠经历的自嘲式的回顾,充满了人情的趣味,那些工具,仿佛都似活物一般,使人读起来毫无枯燥之感。
在《绿满窗前草不除》部分中,作者借院庭内外有限的条件,营造了一个生意盎然的生态环境,充分反映了作者的自然和生活的热爱。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卧读》《园圃冬事》《布衣暖 菜根香》三篇。《卧读》除了叙述自已种植睡莲的曲折过程外,反映了作者追求闲适安逸的文人心理,恰能引起生活在城市之中,身上压力山大的我们的心理共鸣。而《园圃冬事》,则叙述了各种冬菜的种植过程。作者赋与了各种冬蔬作者一般的性情,这种拟人的表达手法,使整个文章充满了情趣。《布衣暖菜根香》一文,作者通过引用古籍,叙述旧时经历,以及对自然情态的描述,使几种普通的野菜在我们眼前鲜活了起来。作品既表现了传统文人的情调,又是那样的接近地气,富有生活的趣味。
当然,畗有趣味性的文章,除了情趣以外,就是理趣,将哲理通过文学的形式表达出来,同时具有思想的高度和认识的深刻性。作者在这一方面的文章也是有的,比如,《读书二札》中对于人性,人情的洞察和把握。
但总的来说,这样的题材,在亚贵兄的创作中还是比较少的。自古以来,凡是传留下来的优秀作品,还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备的居多。而通常的文学作品,一般注重的是其文学性或者文学形式,这是大部分人走的路子。希望亚贵兄不断开拓,写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来。
另外,亚贵兄的作品大部分可以归属到乡土文学的范畴之内。如今的农村已近空心化,并且已经不"纯"了,如何写出反映当代农村变化的乡土文字,同时保持心理的"清净",对亚贵兄也是一个考验。希望亚贵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