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灵火
(文:王明轻)
我们这一带有正月十六晚上烤柏灵火的习俗。
点一堆篝火,用料呢可以是茄子棵、辣椒棵、修剪果树的枝枝杈杈、玉米秸秆、丝瓜蔓、红薯藤等等,当然必不可少的是柏灵枝(柏树枝)。窜一大堆点着,那红彤彤的火苗像这日子般红红火火。枝枝杈杈燃烧时发出叭叭叭的声响,像燃烧的鞭炮迎接春天的到来。
围着篝火,会跳舞的跳上一曲,不会的也是扭来扭去自由发挥。有时即兴了,再唱两嗓子曲不成曲,调不成调的老辈子流传下来的俗语:“烤烤手,手不硬!烤烤脚,脚不冻!烤烤腰,腰不僵!烤烤臀,牙不疼(我至今闹不明白为什么烤烤臀牙就不疼了!反正我是才洗了牙牙不舒服,背着身烤吧)!烤烤全身,去百病。”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环节:烤馒头。提前准备几个馒头,用几根细铁棍一个上面插一个馒头,放在火上烤。不能离火太近,会烤糊。稍远些,烤的外面又黄又脆,成了。一边吹着凉气一边把馒头掰开分分,一个人一小块,烫烫的全是麦香味。老辈人说吃了柏灵火烤的馒头能长命百岁。
烤柏灵火是古来传下的习俗,听老辈人说柏灵的寓意是“百灵”“百龄”,人们烤着火念叨着袪除百病,长命百岁的俚语。这不是迷信,这是勤劳人民的乞盼,乞盼身强体健,不被病痛折磨;乞盼着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食物丰盈;乞盼着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乞盼着日子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我小时候没见过哪有种柏树的(我们这叫柏灵树),烤柏灵火大多是用玉米秸秆,一捆一捆的玉米秸秆堆起来,放上一两根邻居的叔叔伯伯们从远方采来分给我们的柏灵枝(那时的人朴实,什么都是共享。往往是叔叔伯伯们各提着一捆柏灵枝,这家火上放一根,那家火上放一根,边说笑着边走完一道街)。奶奶们唱着老一辈传下来的歌谣;婶子大娘们谈着谁家的闺女大了该说婆家了,谁家的小子大了该娶媳妇了;叔叔伯伯们商量着该给麦苗锄草了。小孩子们整街跑,这家火堆里扔一个鞭炮,那家火堆旁吃一块馒头。直到夜深,村子才会在大大的月亮下安静的睡去。
烤柏灵火是过年最后的狂欢。我们这的俗语是“过了十五十六,老螺子老马歇个够”,也就是过了十五十六,好东西也吃了!福也祈了!百病不生身体壮,该套上螺马车下地干活了,该辛勤劳作了。大地广渺,全是勤劳的人们,美好的一年开始了。
作者简介:王明轻,女,1972年4月生,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县人。笔名:荷风细语。石家庄市作家协会会员,新城铺镇作协主席,古筝老师,现任如家精选酒店(石家庄机场店)总经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