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是一个种因得果的过程 文/王世杰
跳不出悠长的光阴错落,更逃不过凡尘的劫数层疊,我们这戏剧般的人生,纵然有过命定的恩赐,也摆脱不了这流年无意间增添的魔力,使本应安稳的生活,躲不掉恩怨情仇的陪衬,在静谧的朝暮里,也会被冷雨嘲弄,更会被风霜戏虐。感叹于世事无常、时光无尽时,成败有天命,聚散缘分中。有些缘分,即使穷尽人潮,也无法平静一生,只有提笔感悟并书写在韶华盛放的尽端,见证一篇绚丽的宣言,在也许是春风十里、枫叶弄眉的人世间,轮回列车的余音尚存,我们年华未央。
漫步于人生的阡陌,谁都企盼一帆风顺,谁都盼望功成名就,谁都觊觎荣光耀祖和福荫后世。然而,那些理想中的美好或者可以揪动神经的东西,并不是有想法有愿望有期待就能够得来。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从古至今,人尽皆知。事实无数次地佐证过,慵懒之人和空想主义者,终将会是一事无成甚至把自己活成了笑柄。只有开动脑筋,汲取知识,深谙生存之道,真正掌握灵活、巧妙应对一切问题的本领,并且记住,一成不变的僵化思维,只会消磨一个人的意志和创造力,久而久之,信心就会变得毫无生机,平庸的日子将会习以为常,生命也习惯于消耗在不知经年的岁月里。计划再周到,愿望再美好,不去实践就只能是毫无价值的空想。想,都是问题,干,才是答案。有的时候,懂得换一种生活方式,不再安于现状,说不上就会峰回路转、渐入佳境。
多家媒体曾经相继报道过一条非常吸引眼球的新闻,说的是一位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普通人,在别人看来已经没有成功希望的窘境中取得了人生逆袭的成就。他叫蔡伟,时年已经三十八岁大龄,从下岗工人到三轮车夫,再到获得复旦大学博士学位,师从博士生导师裘锡圭大师,最终踏入象牙塔,实现了人生命运的大反转。蔡伟的故事,不止一次的让我动容和拍案叫好,更让我不禁想起了宋代赵恒《劝学诗》中的一句话:“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正是蔡伟的不懈坚持和不服输的韧劲,每每挤出时间,悄悄地爬在教室窗外仔细旁听老师授课,渴望能够为自己开启一扇知识的窗户。而裘老正好在窗边发现了并为这个纯粹热爱、研究学问的人打开了窗子,使他成为在人生逆境中成长的典范。
如何为人处事,如何掌握命运,如何权衡利弊,如何走向未来,这无疑是无数人有过思考的问题。从人性和心理学的角度讲,我们不妨有所选择地去读一点书,或者几本心理学方面的读本,一经掀开书页或许你会爱不释手。读《鬼谷子》就会知道,如果遇到的是猪,就不用跟其谈思想,因为他关心的是饲料;读《狼道》就会知道,莫要将秘密告诉好朋友,因为好朋友也有好朋友;读《羊皮卷》就会知道,爱笑的人通常运气不会差,因为运气差的人根本就笑不出来;读《人性的弱点》就会知道,心情要留给懂你的人,感情要留给爱你的人;读《墨菲定律》就会知道,教会你不要相信任何人的人,永远都是你最相信的人。这些书籍,集纳了演说技巧、人性弱点和心理学之精华,为老板、商贾、职场人所必读。我们每个混迹于人头攒动的社会洪流中的人,读读也许不无裨益。
佛说,缘来天注定,缘去人自夺。种如是因,收如是果,一切唯心造。我们要明白,什么时候懂得了价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说明这个人已经成熟了。如果有一天,让你心动的再也感动不了你,让你愤怒的再也激怒不了你,让你悲伤的再也不能让你流泪,你便知道,这时光这生活这轮回给了你什么?你为了成长,究竟付出了什么?
在整个人类社会中,每个人皆生活在因与果的关系中,没有例外。小到个人、婚姻、家庭,大到集体、组织、国家,都摆脱不了这种关系。诸如一个国家,要是乱挥霸权主义大棒和到处挑起事端,那么必然会成为众矢之的;一个区域,要是不重视生态保护和文明建设,那么就会招致自然界条件恶化和人群素质下降带来的无情惩罚;一个公司,要是不讲诚信和投机取巧,那么必然会有生意萧条乃至破产的危险;一对夫妻,相互之间若是没有起码的信任和应有的尊重,那么就没有幸福可言甚或镜破缘散;一位农民,如果吝惜汗水和一味地去糊弄土地,那么就会干瞪眼看着别人家硕果累累和粮食满仓;一个人,要是道德品质败坏和靠坑蒙拐骗偷过活,那么就一定会成为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当然,若是前面所提到的机构或人的作法相反,那么得到的结果就会迥然不同。无论是谁,只要懂得了这个并不深奥的道理,他的人生定会与幸运相随。诚然,不管你种下了什么样的因,就会得到什么样的果。
没有忧伤,没有磕碰,没有流泪,也许不是真正可以称道的人生。因为,那只是一种期望。只有沿着自个儿认定的道路哪怕是小径也去行走,那说不定就会踏出人生的美丽。正像法国萨特在《理智之年》中说:“如果我不尽力重新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存的话,我总觉得活着是很荒谬的事。”
满怀憧憬走来,抱着后悔走去。在人生的长河中,我们随意地沐浴风雨,信心地笑对艰难岁月,不怕摔跤,不怕受伤,不怕失败,不怕后悔。其实,后悔,或许是一个新的起点。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连几次后悔都没有过,必定拥有的并不是一个丰盈的人生。我们不必一味地去追求人生的圆满,因为现实是你往往挣挣巴巴一辈子,却最后发现距离理想甚远。
曾经有人说过:“一个人的主见,就像灵魂一般宝贵。没有了主见,人也就不能称之为人。”为何我们强调人生要有主见呢?因为,你的生活,你的道路,你的选择,都是由你的主见或者思维来决定的。否则,与你生命缠绕得最紧的一定是过错居多。我想说,若指间的光阴可以赐予我们美丽与光华,那么又何必去一路坎坷、一路颠簸、一路风尘地奔赴那个叫做远方的诗行,何况那样也未必能够收获一个好的心境。 这从来没有固定模式和先天定格的人生,是醉,是醒,是戏,是梦,是热,是冷,都是历练,都是打赏,都是可能。我们来到这个世界,就此一回,也就那么几十个春秋,说容易也容易,说不易也不易。实则,人们最想说的恐怕就是“太难太难”吧?
岁月赠我两鬓霜,红尘赐我一身伤,尝遍人间千般苦,衰颜依旧笑夕阳。这或许是很多人的心灵感悟和认知吧?一个人活在世上,有时候,执着是一种负担,放弃倒是一种解脱。人没有完美,幸福没有一百分,知道自己没有能力一次拥有那么多,又何苦去渴求那些不切合实际或者虚无缥缈的东西?
时光,是大度的,是公平的,是不偏不倚的,不会因为某个人的消极和蹉跎而停滞;自信,却会因为某个人的懒惰和等待而瓦解。世界上难免会有这样的人,总是在等,等下次,等不忙,等将来,等有时间,等有条件,等有钱花,可是等来等去,等没了选择,等废了年华,等来了哀叹和遗憾。我在想,这绝不是我们大多数人想要做的那种人。人,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一辈子,累,才是工作;变,才是命运;忍,才是历练;容,才是智慧;静,才是修养;做,才是拥有,舍,才是得到。
在岁月的风中去随性流浪,在光阴的阳台上抹去积攒的悲伤,在轮回的苍凉中去寻觅观念嬗变的秘方。一个人,最好的底牌,不是聪明,不是学历,也不是外貌,更不是财富,而是两个字:靠谱。惟此,才能解开人生方程式和洞悉因与果的正确关系。只有这样,你想去哪,全世界都会为你让路。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 王世杰,笔名晨钟、高原晨钟,《洛滨文学》总编;先后在数十国家、省、市级报刊杂志及网媒发表诗歌、散文、小说、纪实文学、报告文学、随笔、评论等千余篇并多次获奖,大量文字因被转载见于全国著名和各大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