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望故乡 文/李乃乾(陕西扶风)
家在宝鸡扶风,从呱呱坠地到垂垂老矣,我从未离开过这片生我养我的故土。在讲台上坚守了近四十年,退休后,我随孩子们住进城市,一晃便是八年。可我的心,却似蒲公英的种子,被风裹挟着飘向远方,始终难以融入这城市的生活圈子。周遭的一切都透着陌生,让人浑身不自在,满心都是别扭与不适应。
我阔别故乡的日子里,愁绪如藤蔓般在心底肆意生长,难免泛起丝丝伤感。那沉甸甸的乡愁,就像一条坚韧而绵长的丝线,无论我走到何处,它都紧紧拽着我的心,令我无法释怀。几年过去,每当再次踏上故乡的土地,我心中的孤舟便会随着那难以言表的情感浪潮上下起伏。
故乡扶风的山,巍峨耸立;故乡的水,灵动澄澈;那肥沃的田野,孕育着无尽的希望;香脆的红苹果、火红的柿子,是记忆里最甜美的味道;清新的空气,每一口都沁人心脾;清纯的井水,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扶风人。这些,都是我生命中难以割舍的情结。故乡的情愫,早已深深融入我的每一个细胞。对家乡的牵挂,时刻在心头萦绕,在离别后的每一个梦境中徘徊。
我对家乡扶风的思念,是血浓于水的眷恋。它是春日里悄然绽放的娇艳花朵,是夏日麦浪中挥洒的辛勤汗水,是秋日果农脸上洋溢的丰收喜悦,是冬日热炕头的家长里短。它是孩子们背着书包上学时留下的串串脚印,是七星河湿地潺潺的流水和随风摇曳的翠柳,是野河山连绵起伏的山峦和那令人沉醉的洋槐花香。这一切,皆是我对扶风满满的深情与难以割舍的眷恋。
故乡扶风的月色,美得令人心醉神迷,难以忘怀。每当夜幕降临,我身处在上海浦东,孤寂之感油然而生。推开窗户,一弯新月高悬在西方的天际。极目远眺,秦岭山脉郁郁葱葱,峰峦叠嶂,云雾缭绕其间。主峰太白山绵延起伏,白云悠悠飘荡。渭河水奔腾不息,一路向东流去;俯瞰小湋河,河水潺潺流淌,奏响着轻柔的乐章,宝鸡峡倒虹管横卧其上,南吞北吐,与𣲗河对目相望,造福人民。故乡扶风夜晚的月色,如水般温柔,宛如一首优美而无尽的朦胧诗,将浅淡的水墨轻轻播撒,勾勒出一幅令人遐思无限的画卷,承载着我美好的回忆与对故乡的无限向往。
尽管城市的生活富足而便捷,可对家乡扶风的乡愁,在我心中永远无法磨灭,它是我生命中永恒的记忆。曾几何时,小时候的乡愁,是放学后远远望见村庄屋顶上袅袅升起的炊烟,那是家的温暖信号,驱散了腹中的饥饿与疲惫,让我不再为能吃上白面馍馍和白面条而满心期盼。长大后的乡愁,是村子里那口清泉般的井,它卸去了祖祖辈辈肩头的扁担,从此再也看不到他们远去挑水的疲惫背影,自来水欢快地流进家家户户的灶台,人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现在的乡愁,是不再四处漂泊打工,是看到乡村天蓝地绿、牛羊满圈、鸡鸭成群的和谐景象,是人们在希望的田野上辛勤耕耘,秋后能迎来五谷丰登、瓜果飘香的产业化农庄。
故乡扶风的乡愁,是一首悠扬的歌,唱出了当今农家人的幸福与欢乐;乡愁是一首灵动的诗,描绘出蓝天下白云悠悠、鸟语花香、河流清澈、水草丰美的田园风光;乡愁是一个美好的梦,带着农家人乘飞机、坐高铁,前往上海外滩,登上东方明珠塔顶,看黄浦江上千帆竞发,赏霓虹灯下夜上海的璀璨美景;去北京领略故宫的古老韵味,攀登八达岭长城,感叹长城的雄伟壮阔;到香港观赏港珠澳大桥的宏伟风姿。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怀揣着这份乡愁,带着心中的梦想,朝着既定的目标奋勇前行,“十四五规划”的宏伟蓝图必将实现,我们的生活也定会如芝麻开花——节节高,越过越红火。
遥望故乡,是无尽的思念,满满的牵挂,千头万绪涌上心头,道不完我心中对故乡扶风的深情厚谊。
作者简介
李乃乾,宝鸡扶风人,高级教师,热爱文学,退休后笔耕不辍。《云朵下的扶风》《扶风美》《扶风苹果》《乡愁》《关中汉子》《拔节的生命力》等数篇散文诗歌发表在网络平台,歌颂家乡的山川秀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