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4日下午,一场意义非凡的“学英模精神,建关爱新功”主题宣讲活动在深圳拓荒牛红星堡垒户葵花公寓4楼红星讲习所成功举行,为深圳这座城市增添了炽热的精神亮色。本次活动由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深圳市关爱办、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主办,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承办。旨在以英模之光,照亮新时代关爱退役军人与传承红色基因的新征程。 活动在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杜澎的主持下,拉开帷幕。 首先,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代理秘书长陈美寿登台致辞,他的话语情真意切,饱含对退役军人的敬重与关爱事业的热忱。“我们因关爱相聚,为使命同行。退役军人是国家的坚实脊梁,是城市荣光的闪耀勋章,是我们身边当之无愧的最可爱的人。”陈美寿深情阐述道。 陈美寿还回顾了过去一年,他说,2024年,深圳市退役军人关爱事业成绩斐然。“基建工程兵参加深圳建设45周年纪念章”颁发活动,在社会各界引发强烈反响,成为铭记历史、致敬英雄的温暖篇章;“政府倡导、基金会搭台、企业参与、媒体助力、公益同行”的深圳特色关爱退役军人模式,在全国关爱退役军人公益事业工作座谈会上精彩亮相,赢得广泛赞誉,为全国退役军人关爱工作提供了宝贵的“深圳经验”;“红星堡垒户”、“百人讲师团”等项目在全省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脱颖而出,载誉而归,彰显出深圳退役军人志愿服务的卓越风采;刘坤德荣获“全国模范退役军人”称号,黄干达获评“广东最美退役军人”,他们成为深圳退役军人的杰出代表,激励着更多人投身关爱事业。“让最可爱的人成为最幸福的人”,这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深圳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会始终坚守的初心与使命。
展望2025年,陈美寿还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共进,持续擦亮深圳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不断壮大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让尊崇退役军人的理念深深扎根于每一个深圳人的心中,让关爱如春风化雨,温暖每一位退役军人的心田。
他曾在战斗中只身毙敌19名,短短20多天,他从排级到代理副连长再到被紧急任命为连长,他,就是原陆军42军125师375团1营2连连长、全国一级战斗英雄黄纪石,他的闪亮登场迎来了台下阵阵掌声。
他以《夜袭,直奔无名高地》为题,带领观众穿越回1979年那段战火纷飞的对越自卫还击战岁月。
1979年2月26日凌晨2点多,夜色如墨,黄纪石带领尖刀排的勇士们,如猎豹般沿着灌沟,贴着地面艰难爬行3个多小时,目标直指敌境班占西侧3号高地。5时左右,当他们距离高地仅几十米时,敌人哨兵的警觉打破了短暂的宁静。千钧一发之际,黄纪石果断怒吼:“开火!”刹那间,全连100多支冲锋机、轻机枪、重机枪、火箭筒齐声轰鸣,如雷霆万钧,震彻山谷。在敌人还未反应过来之际,战士们已如猛虎般冲上敌军的第一道壕沟。面对6个敌人的疯狂反扑,黄纪石眼疾手快,一梭30发子弹精准射出,6个敌人瞬间倒地。然而,危险并未解除,一名敌人倒下时,身后的冲锋枪被绊响,子弹擦着黄纪石的后背呼啸而过,他的水壶被击穿,挂包也被打出6个洞,生死一线间,他却奇迹般毫发无损。 占领第一道濠沟后,黄纪石凭借敏锐的战场直觉,从一根绊倒他的电话线中发现了关键线索—敌人指挥所。他迅速剪断电话线,沿着线路艰难爬行五六十米,终于在山上发现了一个隐蔽的坑口。侧耳倾听,里面传来敌人的嘈杂声。他当机立断,指挥战友们同时开火,一时间,爆炸声、枪声交织,硝烟弥漫。待指挥所内枪声渐息,黄纪石第一个冲入弥漫着浓烟与黑暗的指挥所,在摸索中,他摸到了敌人的十多具尸体,并成功缴获两部电台、一批通讯工具及领章,顺利占领3号高地。二连成功打掉敌军一个连指挥所,当歼敌153人的捷报传至后方,全军士气大振。当天,黄纪石因出色的指挥与英勇表现,随后,二连又马不停蹄,奉命攻下5号高地......
这几个高地,是敌人扼守我军进攻路线的关键隘口,拿下它们,为后续部队的胜利推进扫清了第一道障碍。 紧接着,英模代表陈伟红带来了《抗震救灾的日与夜》的深情讲述。陈伟红,这位曾经的武警广东省公安边防总队机动支队卫生队队长,拥有众多荣誉:个人一等功1次、三等功2次,“全国公安系统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广东省三八红旗手”…… 每一项荣誉背后,都承载着一段动人的故事。 她说,最难忘的是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山河破碎,满目疮痍。陈伟红临危受命,担任武警广东公安边防七支队抗震救灾医疗突击队队长,第一时间奔赴重灾区绵竹汉旺镇东汽中学。在那地动山摇、余震不断的灾难现场,楼房随时可能轰然倒塌,生命时刻面临着巨大威胁,但陈伟红和队员们没有丝毫退缩,他们临危不惧,迅速投入到紧张而艰巨的救援工作中。
“每一秒都无比珍贵,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受灾群众的生死存亡。”陈伟红回忆起那段惊心动魄的经历,眼中泪光闪烁。
她动情地说,突击队紧紧抓住黄金72小时救援时机,争分夺秒地与死神赛跑,克服了重重困难,在崎岖的山路上艰难前行,不顾余震危险,疲惫却坚定地向重灾区水磨镇挺进。
一路上,遭遇了山体滑坡、道路中断等诸多险阻,但始终没有放弃。当陈伟红讲到那些为了挽救生命而拼尽全力的瞬间,她一度哽咽,无法言语。台下的观众也被深深打动,现场掌声雷动,那是对她英勇事迹与无私奉献精神的最高敬意。
如今,已退休的陈伟红依然活跃在社会公益事业的第一线,担任深圳市军休干部红星义诊团团长、深圳退役军人“百人讲师团”讲师,被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评为“十佳红星志愿者”,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发光发热,传递爱心与温暖。
他是“中国好人”孙卓清,他带来的《为4位独生子烈士的7名父母尽孝31年》的故事,如同一股暖流,流淌在每一位观众的心中,许多人不禁热泪盈眶。1984年至1985年,孙卓清随部队参加首批老山轮战任务。临终前的嘱托,如千斤重担,压在了孙卓清的心头,让他刻骨铭心。 战后,孙卓清受命带领工作组将烈士骨灰送往家乡。在调查中,他发现有4位来自贫困山区的独生子烈士,留下了7位无依无靠的父母。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孙卓清做出了一个令常人难以理解的决定,他分别来到这些老人面前,庄重地拜跪,并许下庄严承诺:替牺牲的战友养老送终,尽孝一辈子。从此,孙卓清的人生与这7位老人紧紧相连。从1985年到2016年,整整31年,他始终坚守承诺,从未有过一丝动摇。为了给老人更好的生活,他卖掉了唯一的住房,先后花费200多万元支持烈士父母,自己却过着异常清贫的生活。但他毫无怨言,心中只有对战友的承诺和对老人的责任。他的事迹传遍大江南北,感动了无数中国人,成为新时代践行人间大爱的楷模。在部队服役21年,孙卓清先后荣立二等功1次、三等功5次,并因率先组织部队培养军地两用人才成绩突出,荣获总政嘉奖;1989年转业到深圳工作后,他又先后荣获“闪亮龙华人”“深圳最美退役军人”“广东好人”“广东岗位学雷锋标兵”“中国好人”“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等众多荣誉称号,这些荣誉是对他高尚品德与无私奉献的最好见证。
英模宣讲结束后,深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主任陈伟霖发表讲话,他对三位英模的奉献精神给予了高度赞扬。他饱含深情地说,“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一名共产党员坚定信念、矢志不渝听党话、跟党走的党性原则;看到了一名革命战士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英雄气概;更看到了一名退役军人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他们是我们全体深圳人学习的榜样!” 陈伟霖强调,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深圳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成立6年来,高度重视退役军人尤其是英雄模范的关心关爱工作,成立了涵盖市、区、街道三级的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资金规模已超5000万元,常态化走访慰问退役军人;组建退役军人百人讲师团,持续开展“五进”活动超600场次,受众群众超过10万人次,社会反响热烈;举办关爱退役军人成果展,推出“幸福家改造”工程;“爱耳护眼”等十大行动,让退役军人切实感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关爱与温暖。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市拓荒史研究会始终不忘初心,积极投身退役军人关爱工作,以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厚的情怀,用心用情为退役军人排忧解难。
最后,陈伟霖表示,深圳市退役军人服务中心将继续做好退役军人的服务保障工作,传承和弘扬英模精神,让退役军人在社会上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关爱。同时,他还呼吁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到关爱退役军人的行动中来,共同营造尊崇军人、关爱退役军人良好的社会氛围。
活动最后,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创会功勋会长、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荣誉主席刘坤德讲话。他满怀感激之情,感谢深圳市委市政府对退役军人,特别是对深圳两万基建工程兵的大力支持和关爱。他指出,英模精神是深圳这座城市发展的重要精神动力源泉。他强调指出,这场英模报告会,如同一场及时雨,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站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让英模精神在深圳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们必须继续传承和发扬这种精神,汇聚起全社会的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深圳市退役军人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与力量。 活动期间,大家还参观了基建工程兵拓荒史图片展,观看了基建工程兵45周年宣传片。 深圳市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创会功勋会长段亚兵,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会长黄干达,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监事长、深圳市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退役军人关爱基金主席沈远彪、深圳市拓荒史研究会秘书长李平均、常务副秘书长陈巍、副秘书长罗朝利、张合录等拓荒史研究会秘书处成员、关爱行动公益基金会工作人员及媒体记者六十多人参加了今天的活动。
活动在全体人员的合影留念中圆满结束。
摄影:刘爱平
编辑:刘爱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