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尹玉峰系都市头条编辑委员会主任
午夜,我在北京街头观看世界杯
(又名:青春风暴爱国主义真)
尹玉峰
午夜,我常常伫立在北京二环内一隅,通过新世界商场青春馆外挂的大屏幕观看世界杯。不期然地感受到世界杯的永恒真情和魅力!同时也领略到足球队员生命青春中的志气和骨气,凝结为饱含着纯朴气息与自然活力的心灵理想象征,释放出大丈夫的人性魅力。
足球是一种献身——无私无畏
足球是一场战争——壮烈英勇
世界杯即是青春风暴,恍若火星撞地球般的聚焦!全世界的掌声献给他们,甩掉球衣,袒露8块腹肌,惊艳了谁的双眸?弹玻璃球的小男人不会懂得大丈夫做人的道理:“文明其心灵,野蛮其体魄”,升华出一种无限美好的情愫,叫做:爱国!
体育不是狭隘的人能够理解的,魅力可以跨越种族国界。没有任何体育爱好,懒惰不爱运动的人是愚昧甚至可悲的。判断一个男人的标准若足球,不喜欢足球运动的男人不是好男人,充其量是个穿着活裆裤、弹玻璃球的小男人。然而,弹玻璃球的小男人,怎么会爱上足球?杂草丛中的萤火虫摇曳的光亮无法与江月比拟。
伪球迷更可耻,伪球迷不抵穿着活裆裤、弹玻璃球的小男人;伪球迷很容易被穿着活裆裤、弹玻璃球的小男人戳指他啥也没穿。“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 ,伪球迷不懂。无法去感受足球运动的永恒真情和魅力! 同时也领略不到足球队员生命青春中的志气和骨气。
更不知道足球运动是一场和平时期国家之间的战争,饱含着纯朴气息与自然活力的心灵理想一一为国争光!伪球迷只配做伪娘,假借足球“射门"搞些荤段子聊以自慰。伪娘世界阴盛阳衰。国足不争气,客观地说,不可以完全归罪于国足;如果足球环境有问题,就任谁也无法完全释放出大丈夫的人性魅力了。
然而,世界杯在中国走向庸俗化,足球世界里蕴藏的信仰、理想、精神、灵魂、道德、自尊、自信、自爱、自强等逐渐丧失。
”这粒皮球,扁扁圆圆,孟浪喜春。看横冲直撞,流氓撒野,败家玩意,四处纹身。水货成帮,丢人现眼,一任洋人捞白银。几多载,让红毛绿鬼,唤雨频频。球儿搅动心神。且不是、玩来便悦欣。蹴鞠宫里乐,只缘所好,群庸效仿,拍马游春。纨绔狂郎,几回蹴后,巧惹佳人扑粉尘。失魂魄,哨响人傻傻,何以荣勋?"( 尹玉峰《东仙 • 玉峰说球》)
世界杯期间,什么避孕套销量减少了,什么老公该上床了,尤其电视、网媒最无聊的“足球说辞、留言"......反正都是为赚钱,谁还把事关国家、民族、子孙后代前途的是非、善恶、忠奸、美丑放在心上。
于是,充斥媒体、教育、文化、体育领域的下流无耻或者愚昧无知的言论、故事欺哄受众,完全是对世界杯的无知、戏说、搞笑、娱乐……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挖空心思、搅心脑汁挖掘编造各种各样庸俗消息,乐不可支。刻意在中国培养恶棍、流氓、瘪三、小丑、强盗、痞子、混帐、笨蛋、汉奸、败类,旨在让中国人反感、讨厌、痛恨中国的一切。物欲泛滥的腥臭不仅淹没了最后的人性,像有毒奶粉、有毒蔬菜、有毒大米、地沟油、假药假酒等行为,甚至突破了最野蛮的兽性极限。对理想主义的最高评价就是牛逼,爱国贼竟然成为爱国主义的代名词,导致人们的精神堕落……
由此,我所诉求的是打进一球的力量,青春的热血,深沉的爱国情怀——

绿茵场上的青春,总在我眼前幻化奔驰辽阔大草原的良马鬃毛,溶解成巧克力那般诱人。
蛟龙犁浪的日子,鹰隼腾空;风展我的球衣,猎猎;脚下、自由如风!
志气、骨气、大丈夫的人性魅力与自然活力凝结在一起——足球是一种献身,无私无畏;足球是一场战争,壮烈英勇。
任心湖狂澜万丈!热烈奔涌我生命青春中的那份爱、那份情,走向永恒!
据电影作品及各类媒体报道:二战期间,纳粹集中营中的德国兵经常要求英国战俘跟他们踢球。与其说是比赛,还不如说是德国鬼子折磨战俘的一种办法,因为纳粹仅给战俘队员一丁点的食物,让他们饿得眼冒金星去参加比赛。然后,德国人借此大比分获胜,然后奚落英国人为蠢猪。在此之前的所有比赛中,英国战俘不但每场都输,而且从未进过球。
但是,一年圣诞节前的一场比赛却掀起了波澜。比赛开始后,一名叫贝鲁姆的战俘就像野马一样,左突右带,在赛场上不停的奔跑,很快打乱了德国人的防守。开场五分钟后,贝鲁姆获得一次单刀的机会,他冲入德国队禁区,一脚抽射攻破德国人的大门。这一进球使场上所有队员都受到了感染,都像开足马力的发动机一样,拼尽全力在赛场上奔跑。比赛结束,英国战俘大胜德国士兵。
这场比赛惊动了集中营的头目,为什么饥饿的他们有如此的体力来进行比赛,是不是他们暗地里有食物来源?是不是英国战俘打通了与外界联系的通道?他们立即着手进行调查,经过一番查证,他们终于查清了事情的真相:贝鲁姆之所以有如此的体力,是因为他的狱友在比赛前几天就主动挨饿,把仅有的一点点黑面包攒下来,然后留给贝鲁姆比赛那天食用。因为有了足够的食物,所以他有足够的体力去比赛……可不幸的是,没过几天,贝鲁姆就被秘密处死。
后来贝鲁姆的队友在英国的一家体育电台讲出了这个故事,他哽咽地说:比赛开始前两天,贝鲁姆在早上郑重地对大家说:“请大家把面包留给我,我要为英国踢进一个球,我要点燃大家的信念与希望之火,我要让大家相信只要勇敢就有希望……” 我们知道贝鲁姆服役之前是优秀的足球前锋,他如果有充足的体力就会进球,可他只要进球,就会死,所以我们都不同意,但贝鲁姆却很坚决……
我们都是流着泪看比赛的,因我们将目送一位英雄在战争中的另一个战场上慷慨赴死!虽然大部分战俘几乎饿得没有力气站立,但贝鲁姆进球的那一刻,所有战俘都发疯般地狂吼,声音一浪盖过一浪,德国鬼子吓得出动所有兵力戒严…… 那场比赛下来,不光是我,集中营里所有的战俘都感觉获得了无穷的力量,从贝鲁姆踢进那个球开始,我们就坚信英国必胜。”
故事播出后,在英国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贝鲁姆成为所有英国人心目中的英雄,许多英国人自发地为贝鲁姆在英雄墓地里修墓立碑。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但如果能用仅有的一次生命换得一个群体的崛起或是信念的升腾,那么这一死便是生命的大智和大爱。这种大智和大爱,过去有益,今生受用,一生一世都经得起考验。
同样在二战期间,我们把“打进一球的力量,深沉的爱国情怀” 镜头摇向东方,且记住绿茵场上的民族英雄,他叫李惠堂;一颗闪耀的巨星,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李惠堂。
岁月深深骨髓里,漫溢传奇芬芳: 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流传这么一句话:“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要看李惠堂。” 时间跳转到1976年,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足球杂志组织的评选活动中,李惠堂与巴西贝利、英国史丹利·马菲士、西班牙阿尔弗雷多·迪·斯蒂法诺及匈牙利普斯卡斯齐名被评为世界五大球王。同时,他与巴西名将里登雷克、德国球星宾德、球王贝利以及独狼罗马里奥,是世界上进球逾千的五位巨星。
时间回返到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在菲律宾举行。当时,中国的东三省落入日寇的魔爪。中国队和日本队的决赛格外引人关注。开局后,仇人相见分外眼红。双方抢球生猛,如若战场厮杀。
打进一球的愿望,如同铅一般沉重地压迫中国队员心头,急躁情绪也随之漫延起来。李惠堂多次被对方围攻,野蛮铲倒。他沉着冷静,只求打进一球唤醒的力量。

他在被铲倒的一刻,一个前滚翻奋起站立,奔跑着在中路抢断足球,长驱直入,连过5名防守队员,在禁区弧顶起脚射门,皮球直挂球门死角,应声入网,日本守门员鞭长莫及。
中国队员此时异常兴奋,满场飞跑起来。李惠堂在后场得球后,以一记精准的长传球穿越了对手整条防线;此时,队友心领神会,拍马赶到皮球面前,形成了单刀之势。无奈对方门将早有准备,神奇地用拳将皮球击到禁区边弧李惠堂脚下,几名日本队员像疯子一般扑将过来。
李惠堂使出倒地铲射绝招,即在禁区中倒下(不是假摔),摆脱拉扯的防守队员,顺势用脚将皮球碰入球门的远角。接着是中国队的第三粒进球,比分3比3平。
比赛进入胶着状态,但在终场结束前,李惠堂打进关键进球,以4:3击败日本队夺冠。这个冠军,让所有中国人狠狠地出了口气。“这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进球。” 后来,李惠堂在自己的回忆录中自豪地写道。
足球无论贫贱富贵、人人都有机会,虽然是设备场地有时不是十分完美,但是因陋就简,同样可以为后来正式球赛做些准备。李惠堂本人也是平时所说从踢“野球”开始,小时的李惠堂,与村里的伙伴从踢柚子开始,到塞满布条的“袜子足球”,练就了一身球艺。
有人说:“他神传妙射,盘带控制,左右脚不分,脚上似有吸力。尤其突出的是射门技术,不管什么角度均可起脚劲射。常傲仰头挺脚的跌射,稳而有力,命中率极高。”也有一说是李惠堂“力大无比,要踢死人”。据说对方的守门员见是李惠堂来射门,几乎不敢去扑球。说明李惠堂的足球能力超强。
这里涉及到射门力量,决定射门力量的要素 1, 腿部肌肉, 2 ,触球速度, 3,触球方向 ,4,球类型。首先要说明的是,李惠堂足球生涯那个时代用球,与现在相比完全不同。李惠堂踢的足球材料大都是动物皮革,一是容易受天气情况的影响,如果长时间在雨中作赛会大大增加足球的重量和变形 。二是质感较为实贴,因为牛皮的坚韧和质密,踢起来与现代的合成材料足球大为不一概括出来就是:越踢越重。当年李惠堂他们用的球大概就是这样的,比现在的重。然而李惠堂还会在训练师踢沙包,并且将球浸上机油。这样,便在比赛中出现如此惊人的为量。这个力量高于现在的足球巨星c罗。周星驰的电影《少林足球》相信有很多朋友都看过,但是你有没有想过片中周星驰饰演的"大力金刚腿"原来真有其人,他就是"亚洲球王" 李惠堂。
对于李惠堂的盘带,媒体描述是:“犀利的盘带在球场上就像跳舞一样,如入无人之境般的跳着自己的旋律”。这种文学语言描述,还是让我们感到不着边际。我在查索资料中,还是注意到了李惠堂急停变向,突然启动,假射真突的盘带过过人技术,非常灵活聪颖。
李惠堂传球也未有太多记载,但从已经获得的视频来看,他的传球意识很好,颇具有创意性。射门是李惠堂最擅长的,他一生进了1260多个球。其中远射最出彩,毕竟他射门力量那么大,禁区外想不开炮都难。 挑射最早被梅阿查所发明。梅阿查是20世纪30年代意大利最出色的射手,他是蓝衫军夺取1934和1938两届世界杯的核心球员。李惠堂看到以后成功偷师。简而言之,挑射,就是把球搓起来,用弧线越过守门员。而倒地铲射 是李惠堂的绝招,他在许多比赛中都用过,屡屡成功。
那个时代所有球员平均速度不太快,因此对于速度相对快的人来说就有优势。李惠堂速度快是肯定的,而且视频中显示他的爆发力也是十分强悍的。李惠堂作为锋线核心,单场在5-9km的跑动距离是可以接受的,精力旺盛,体力充沛。
李惠堂在那个时代受到了广泛的欢迎,其原因不仅仅是他是那个时代的中国足球的佼佼者,足艺精湛,更源于他深沉的爱国情怀。
在法国巴黎,中国队战平法国职业联赛中的强队巴黎红星队(即:巴黎圣日耳曼的前身)。李惠堂技惊四座,赛后的晚宴上,红星队的总经理拿着工作合同直接找到李惠堂,让他留在巴黎,并许以优厚待遇。当时,国际奥委会禁止职业球员参加奥运会。李惠堂一口回绝道:“我还要继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
他拒绝在汪伪政府任职、在南方几个大城市作义赛的救国善举,竟然招来丁默邨特务机构的暗杀,好在最后暗杀未遂。1941年日本攻陷香港后,李惠堂不愿作亡国奴。在汪伪政府的强制和威逼下,李惠堂拒绝担任体育副部长,这招致时任“76号”(汪伪政府特工组织)执行长官丁默邨的两次暗杀。可李惠堂每次都幸运脱险。拒绝为日本人踢球,也拒绝在汪伪政府任职。
李惠堂先后在重庆、成都、自贡等地作表演赛和义赛,筹集款项,救济战孤、支援难民,以全力支持抗日救国。作为一代爱国志士,李惠堂心中的这种情怀,多么令人感佩。

尹玉峰欢迎您走进京港澳台世界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