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部分先进技术文化
文/张志良(甘肃)
周文化,高领袋足分裆+联裆陶鬲(Ii)(陶鬲或陶鼎煮饭容器),这是周人他们文化代表器物。在这期间,周人不断向商文化靠近,学习吸收了先进的商文化,在青铜礼器上有了自己的创新。
周人与姜姓的羌族和姬姓联姻为同盟,依靠姜羌部落成功的联得了克商胜利。姜和羌原本是一族,姜姓是羌族中突起的一支较先进部族。
一、宗庙
周代宗庙建筑,出现以屏、门道、后院的过廊为中轴线。院落三进,左右对称。《尔雅.释宫》解释道:“屏谓之树”。所以是树,还是屏,对于我们今天的人来的叫法,已经很统一了。这就是:影壁。
一进是门道、门房(塾),《尔雅.释宫》:“门侧之堂谓之塾”。
二进是宗庙主体,古称“堂”。
三进是室,《尔雅.释宫》:“室有东西厢曰庙,无东西厢有室曰寝”。庙中一般有龟室,《周礼.龟人》:“凡取龟用秋时,攻龟用春时,各以其物入于龟室”。因为,周室有专门的卜官,对于这一点《史记.龟策列传》中,已经说的很清楚了:“至周室之卜官,常宝藏着龟”。
二、丝绸
岐山贺家村西周墓中发现丝织品残迹:一为白色。二为着色(红色是丹砂涂)。《考工记》:楝木灰、蜃蛤粉,水调和,用来练帛。但西周人做了这些。
三、漆器
漆器发展大部分都用在了埋葬的棺椁上,彩绘丰富,颜料:朱砂、石黄、雄黄、红土等矿物及蓝、靛等植物。
四、琉璃
其实,我国很早就掌握了琉璃(玻璃)制作技术,琉璃的发明,在考古和学术界认为:可能和青铜治炼技术的进步有关系。
五、黄金装饰
这一时期的黄金,使用金箔装饰在铜矛、车等物件上。
张志良,男,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人,庆阳陇东学院历史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庆阳市范仲淹研究会及庆城县范仲淹研究办公室成员。中国散文诗研究会作者联谊会会员,喜欢文学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