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难忘岁月: 张小平与四川省
红十字基金会的公益之旅
作者: 强 军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一个时代都有其独特的印记,而在这个快速变迁、信息爆炸的时代,总有一些人,以他们的行动和信念,成为引领社会前行的温暖航标,以他们的坚韧与奉献,为这个世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张小平,这位在2018年12月10日至2022年5月19日期间担任四川省红十字会基金会第一届党支部书记的平凡英雄,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共同书写了一段关于爱心、责任与希望的温暖篇章,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何为“大爱无疆”。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冬日,2018年12月10日,中共四川省红十字基金会支部委员会成立大会在省红十字会四楼会议室隆重召开。张小平,这位曾担任过原成都军区川藏兵站部副政治委员、原成都军区总医院政治委员的大校军人,以其深厚的责任感和无私的爱心,被选为了基金会的第一届党支部书记。从此,他的人生轨迹与四川省红十字会基金会的命运紧密相连,共同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希望的旅程。
在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四年时间里,张小平始终将“以人为本,关爱生命”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他深知,红十字会的使命不仅仅是筹集善款和物资,更重要的是将这份爱心传递给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人。因此,他带领团队深入基层,走进贫困家庭亲眼见证了爱心如何化作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颗渴望关怀的心灵。他深入基层,贴近民生,用实际行动践行红十字会的宗旨:“人道、博爱、奉献”。他不仅仅是一位领导者,更是一位倾听者、实践者,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四川的山山水水,将爱心与希望播撒在每一个需要的角落。
记得那是一个隆冬的午后,张小平带领慰问组前往龙泉区十陵街道大梁村慰问困难党员群众。他们与大梁村党委领导一起,先后走访了4户病残、困难的党员和群众家庭。当张小平亲手将装着棉被、羽绒服、大米、糖果等物资的“关爱家庭包”和慰问现金送到一位老奶奶手中时,老人的眼中闪烁着泪光,紧紧握住他的手,连声感谢。那一刻,张小平深深地感受到了作为一名红十字会工作者的使命与光荣。
除了物质上的援助,张小平还注重精神上的关怀。他深知,对于很多受助者来说,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往往比物质上的帮助更能触动心灵。因此,在每一次慰问活动中,他总是耐心地与受助者交谈,倾听他们的心声,鼓励他们勇敢面对生活的困难。
在张小平的带领下,四川省红十字会基金会不仅在国内开展了多项公益活动,还积极与国际组织合作,拓宽了公益事业的边界。特别是在2020年新冠疫情肆虐期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张小平和他的团队迅速响应,利用互联网+公益的模式,发起线上募捐,高效调配资源,基金会迅速响应,筹集了大量医疗物资和资金,支援了国内外多个疫情严重的地区。张小平亲自参与协调物资调配和运输工作,确保每一份爱心都能及时送达前线,为抗击疫情提供了坚实的物资支持。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红十字会在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应变能力,也彰显了公益组织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无限可能。
然而,时光荏苒,转眼间到了2022年5月19日,张小平卸任了四川省红十字会基金会党支部书记的职务。虽然岗位有所变动,但他那颗热爱公益、服务社会的心从未改变。他留下的,是一段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是一种精神,一种将爱心传递下去的信念。
如今,当我们回望这段光辉岁月时,不禁为张小平和四川省红十字会基金会所做出的贡献而深感敬佩。他们的故事,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前行的道路,激励着后来者继续在这条充满挑战与希望的公益之路上勇往直前。在未来的日子里,愿这份爱与责任能够像种子一样,在更多人的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更加灿烂的花朵。
个人感悟而言,张小平的故事让我深刻体会到,公益不仅仅是外在的行动,更是一种内在的精神追求。在这个充满变数的时代,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改变世界的一份子,哪怕是最微小的善举,也能汇聚成改变社会的强大力量。张小平用他的经历告诉我们,无论身处何种位置,只要心中有爱,就能照亮他人,温暖世界。
因此,当我们回望张小平在四川省红十字会基金会的这段旅程时,不仅看到了一个人在公益道路上的坚持与奉献,更感受到了一个时代的精神风貌——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不忘精神世界的构建,用爱与责任编织出一张温暖的社会网络。
张小平的故事,就像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了公益的天空,也激励着每一个心怀善意的人,继续在这条不平凡的道路上前行,共同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温暖篇章。
共1772 字 2025年2月14日于宝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