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教授照片
——记南京市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刘子君教授
原创作者/ 姜家芳
(笔名 阳光心海)
近期,运气好,我结识了一位大专家、医学博士、博导,曾经在意大利美国培训学习过,是肝胆胰脾外科专家,他就是南京市第一医院刘子君教授。
认识刘教授,纯属机缘。
那是因为表姐请他看病,市一院的小宋医生力荐刘教授,她高赞刘教授德艺双馨。
表姐在上海扫描,医生说,好像胰腺有点肿胀,建议她回家复查。
因为身体无症状,表姐压根就没当回事。
家人认为,遵医嘱做复查是必须的。
那一次挂的刘教授的号,我陪表姐同行,初见到刘教授,我们共同的感受就是他平易近人,和蔼可亲,没有一点大专家架子,微笑的面容,特别谦和,很亲切。
刘教授看了表姐的片子,说胰腺没什么问题,倒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要尽快手术,他随即开了入院证。
百闻不如一见,刘教授的平和及博学,让表姐消除了很多顾虑。
我下意识的把刘教授的名字正过来倒过来都读了一遍:“子君,君子……”。这个富有传统文化的名字引人注目。
我们一致感觉刘教授人如其名,君子也!
表姐终于决定请刘主任手术,我看着她的眼神,观察到一个患者把自己交给医生时的那种慎重和神圣。
几天后,手术顺利成功,胆管竟然有50毫升的脓液,说明已经发炎了,令人后怕。幸亏刘教授的果断,手术及时,才没有延误病情,幸运啊,表姐运气真好。
隔天,有朋友探视,谈及上海同济医院做这种手术,整个方案、方法跟刘主任的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刘教授跟上海同济的技术旗鼓相当。
刘教授工作极其认真细致,他对每一个患者每一台手术都是一样用心,精益求精。
肝胆脾胰外科,看上去不是惊天动地。其实,有很多疑难杂症,只是因为微创,你看不出手术的大小和难度。
外面小,里面大。医生通过针孔大的窗口,在患者体内做了大工程。
这是高科技的手段,精准度要求极高。
表姐的室友,一位八十大几的高龄老太太,不单胆囊胆管有问题,体内还有很大的一个血管瘤,病房医生在片子上左量右量,反复念叨,血管瘤大于2公分,不能手术,这是教科书上说的。麻醉师坚决不肯签字。
不手术,患者命悬一线;手术,也是命悬一线 。
最终,刘主任冒着风险给做了,很成功,幸运的是血管瘤没有破裂。所有的人都捏着一把汗,刘教授淡定如一。
不冒险,怎么能有突破呢,突破有风险,突破更需要勇气,勇气里有一份重量级的担当。
老人得救,儿孙们感恩戴德。
走廊里那个被搀扶着散步的患者,他的情况可就吓人了。
家属介绍,他们是安徽人,患者消化道反复出血,高热寒战黄疸,在当地医院治疗无效,后去了上海多家大医院,诊断胆总管胃痿,给予ERCP等治疗,几个月后仍然没有好转,也没有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后来通过介绍,慕名来找刘教授,入院时,病人己处于很危险的状态。经过仔细详问病史,刘教授多次亲临胃镜检查,深入分析病情,最后决定为其手术,虽然有许多同事反对,但不手术病人肯定活不了。经过精细手术发现病人为残余胆囊(继往开过胆囊切除手术)与胃形成痿道和脓肿。做了相应的手术,病人术后恢复良好,能进食,能活动,无出血,无寒战高热,黄疸消退,都快出院了。
刘教授妙手回春,硬生生的把他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他的手术刀上总有奇迹发生。
谁说上海的医疗水平一定比南京强呢。
每一例疑难杂症都是一个个体,情况各不相同,每一次手术都是一次挑战和攀登,都是一节特别的教科书。
几十年,他实战了多少,积累了多少,不计其数。
他的战场不仅在手术室,而且还有检查室。为了探索病情,他常常参与检查,这样能更准确的诊断。
我是外行,凭感觉刘教授在负重前行。
刘教授的事迹很多,我写的只是沧海一粟,他的世界很大,从他的儒雅气质,就能认定他是为医而生的人。
他的每一个故事,诠释了华佗再世,诠释了救死扶伤,诠释了白求恩大夫。
我文字浅薄,不足以全方位书写刘子君教授的情怀、境界。
只有在心里肃然起敬。
星星不管多高多远,总在照亮乾坤,刘教授就是这颗璀璨的星星 。
南京上海三甲医院比比皆是,如果把这些三甲医院比着医学界一顶顶皇冠,刘教授就是皇冠上的一颗璀璨的明珠。
刘教授从医近40年,在肝胆脾胰外科的道路上不断挑战、突破、创新,默默攀登前行。
刘教授对患者说话,总是面带微笑:“怎么样啊?别担心,没事”。这句平常的话语,患者听了特别放松,有安全感,可谓医者仁心。
患者们都说,刘教授是好人,好医生,遇到他很幸运。
刘教授和病人之间,医患如亲人,如朋友。
患者都夸赞,刘教授领头人做的好,八病区团队也非常好,陶主任,苏医生傅医生个个都好。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刘教授的团队深得患者信任和好评。
病人们深有感触,医生的微笑和安慰是一种鼓励,是定心丸,作用很大,能够减轻病人的恐惧和焦虑。
我从中悟出一个道理,医生是有魔力的,自带磁场,这种磁场给患者增强了信心,提高了免疫力,这是不可估量的。
这些是我近期的小见闻,我觉得很有价值,满满的正能量,值得写一写。
都市头条是咱老百姓的平台,我把南京市一院以及刘子君教授这样的好医生在都市头条上介绍给大众,让更多的人知道南京市一院,知道刘教授,了解刘教授,对于有需求的人,像一盏夜明灯,起一个导医导航的作用,避免走弯路。
很多老百姓,特别是基层群众,他们外出求医难,摸不着门,认不识人,举步维艰。
南京市的大医院很多,一院是历史悠久的三甲医院,随着时代的发展,人才济济,不断壮大。但是,像刘教授这样资深、经验丰富且敬业的人才还是凤毛麟角,这样评价并不过分。
夜阑珊,我依然沉浸在写作情绪之中,不忍收笔。我希望读到这篇文章的读者,要好好珍惜,全社会都要好好珍惜,珍惜刘教授这样的人才。
刷到我文章的人,你们很幸运,这是花钱买不到的医疗信息资源,可以收藏起来,让社会共享。
同时也默默的谢谢刘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给无数个患者创造健康和幸福,是老百姓的福星。
祝刘教授好人一生平安!
作者简介:姜家芳,笔名,阳光心海,女,江苏盐城射阳县人。退休法官,喜爱文学与种地,典雅中蕴含凛然正气。
传承正能量是作者的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