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翠荣 朗诵:刘淑萍
编辑:杨建松

有段时间没有回婆婆家吃饭了,今年过年回老家,陪爹爹婆婆吃团圆饭,我在厨房帮婆婆打下手,我发现婆婆用的水瓢竟然是用铜丝线绑着的(水瓢已经开裂了,为了能继续使用,爹爹用铜丝线把破损了的地方修补了一下,居然也还能用),我当时就呆了呆,也没有说什么,若无其事的继续帮忙做团圆饭。

团圆饭桌上,我仔细看了看爹爹婆婆,岁月在他们身上留下了更深的痕记,头上又添了几丝白发,脸上皱纹也深了,但是他们满脸带笑,温和的聊一些家常,喝子 女敬的酒。今年这团圆饭来得可不容易呀!想想这走过的一年,我和老公总是磕磕绊绊,甚至闹到要分开的地步,可亲情哪有那么容易割舍!爹爹婆婆这些年待我像闺女一样。

每次我回家,老两口都细心的去菜园子里采摘新鲜蔬菜,大包大包的给我带回家吃。记得在一个春天,地米菜花开了,婆婆送给我一把鲜嫩的地菜花苔,叫我回家炒着吃!地米菜本来就小,起的苔就像细线一样,那一把地菜花, 总有百来根吧!地菜花的香甜,那种亲情和关爱,让我难以忘怀!

买房子差钱时,婆婆豪气的说:“莫怕,我们能帮衬一把!”拿出了多年的积蓄;我和老公吵架,我气愤回了娘家,想让我回心转意,爹爹婆婆抛下面子,带着礼品,领着儿子,好几次上我娘家的门……他们已经白发苍苍了!这些年我也是像孝敬自己父母一样,孝敬爹爹婆婆的!
爱与痛这么深刻,我几乎要被割裂,亲情哪有那么容易割舍!是爱的温暖让我回心转意,又走回这个家! 
在家里,我婆婆用的是铜丝线绑着的水瓢,她是没有钱买水瓢吗?我们买房差钱的时候,她拿出的积蓄,够买一火车的水瓢!
可是背地里,一个塑料的水瓢,不到十块钱,破了,完全可以买个新的,也有能力买个新的,却要用铜丝线绑着,继续再用!为什么?
前些年,爹爹婆婆两个人种十几亩地,水稻,玉米,棉花每种作物都是种几亩,两老从春到秋,耕种在地里,无论烈日炎炎,还是大雨倾盆……他们勤劳致富,盖了两层的小楼,娶了两个儿媳妇,生活幸福和美!勤俭持家的传统家风在家里也扎下了根!

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好,家里的经济条件也宽裕了,不愁吃喝,不愁衣穿!许多的家庭开始奢侈起来,渐渐丢掉了勤俭的优良家风,大家伙在一起喜欢炫耀,有钱成为人们吹捧的对象,奢侈似乎也不被嘲笑了,反而是节俭成了没钱的代名词,似乎成为落后的象征!
这被铜丝线绑着的水瓢,父辈们安身立命的节俭习惯,在祖国大地上,曾经撑起一个伟大的时代!勤俭持家的优良传统不该被埋没!老一辈人的节俭习惯多么可贵!只有浪费才可耻,奢靡才可耻!

作为一名老师,我这个儿媳妇敏感觉察到,这个铜丝线绑着的水瓢的教育价值,我拍了照,拿了实物,走进课堂,给我的学生们讲这个铜丝线绑着的水瓢的故事!讲婆婆这一生节俭的美德!讲中华民族勤俭的高尚家风!
2025年2月5日

作者:李翠荣,女,1975年出生。武汉市蔡甸区作家协会会员,爱好文学和写作,在文字里寻找生活的答案和希望,文学是我生命里的光!武汉市蔡甸区一所中学的教师。

朗诵:刘淑萍,从事医疗和幼教工作,退休后学习朗诵,千鹭之声朗诵社会员。

编辑:杨建松,网名铁马豪歌,湖北省朗诵艺术家协会理事兼副秘书长,湖北省朗协语言艺术研究与实践基地副主任,《都市头条》认证编辑。

扫描二维码
欢迎点此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