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毛生韜
情人节,这一日之名了早已传入我华夏大地,且日渐盛行。然此节之起源,实乃源自西方,源于古老的欧洲爱情故事,与瓦伦丁神父的传说紧密相连。每当二月中旬来临,年轻男女们互赠礼物,表达情意,街头巷尾,花店、礼品店生意兴隆,皆是因此节而起。
然而,这洋节在我中华大地如此风靡,不免令人深思。有人言,过洋节是崇洋媚外,是对中华文化不自信的表现。这种观点,固然有其道理,但也不尽然。在全球化的今天,各种文化交流融合,不同的节日文化传入我国,也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情人节,不过是其中之一。
但我们不能否认,有些人在追捧这些洋节时,确实存在一种盲目的心态。他们似乎认为,只有过这些洋节,才能显得自己时尚、前卫。这种盲从的心态,实则暴露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上的不自信。一个民族的文化自信,应来源于对自身文化的深刻理解和认同,而不是盲目追随外来文化。
情人节虽好,但毕竟非我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我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史,自有诸多美好节日。春节的团圆,中秋的赏月,七夕的相会,哪一个不是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何须舍近求远,去追捧一个外来的节日呢?
当然,我并不是要完全抵制情人节这样的洋节。文化交流是好事,可以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但我们在接受外来文化的同时,更应珍视和传承自己的文化。只有这样,我们的文化才能生生不息,历久弥新。
在这个情人节之际,我想说的是:珍惜身边人,表达爱意的方式有很多种,不必局限于一个特定的节日。而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传承、一代一代发扬光大。
最后,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那个与自己心灵相通的人,共度每一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日子。情人节快乐,但更重要的是,愿我们每一天都能感受到爱与被爱,天天快乐。
诗曰:西洋节序又逢今,不慕洋风意自深。华夏情长千载续,鸳鸯梦远两心钦。身边伴侣同船渡,岁月知音共枕吟。且看玫瑰虽艳丽,岂及家眷爱笃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