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记忆之二 (2025年2月12日)
在新冠病毒肆虐武汉时,我满怀深情地写了一篇文章《武汉记忆》。当中央电视台元宵晚会播出了武汉分会场的节目《汉阳门花园》,又点燃了我温暖的泪点。冯翔和周传雄激情演唱:“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过路的看风景,住家的卖清茶”……听着这熟悉的歌声,又勾起了我的乡愁……
音乐传来“天天都想家家(武汉话外祖母),家家也每天在等到我”……我想起了我的家家。家家叫易凤荪,是武汉福建小学的创建者。解放后,她把学校完整地交给人民政府,自己做了一名普通教师。我小时候跟爷爷奶奶住在民主路万寿街8号,离福建小学很近。每到周日上午,我都要到街口去等家家,她要带我去她那里过周末,好多年都不变。记得有一次,父母亲回来了,带我去看家家。还没到门口,我就闻到了铫子里飘出来的藕汤香味。这就是我的家家,她身材高挑,一身旗袍,丰姿绰约,气质非凡,在我心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歌声里唱到,“外地人为了看大桥,才来到汉阳门,汉阳门的轮渡,可以坐船过汉口”……
1959年上半年的某一天,我和几个堂兄弟相约,瞒着大人到新建的长江大桥去玩。走着去,从汉口民主路走到长江大桥!一路上我们蹦蹦跳跳,不知有多高兴。到了大桥,看个不停,玩个不停,嘻嘻哈哈笑个不停。我们在武昌桥头栏杆附近找到一个可以当滑梯玩的长条斜坡,滑个不亦乐乎,把裤子都磨破了。真不巧,我父亲有事走到桥头,发现了我们,只好灰溜溜地跟他回家了。
家门口的“铜人像”(孙中山雕像),是我们每天打卡的地方,六渡桥,江汉路我们是常客。我16岁遇到文革时,在家家处“避难”难。我偷偷出来看,六渡桥的红旗大楼戒备森严,大喇叭整天叫喊,装满全副武装彪形大汉的卡车,一辆接一辆从马路上开过。我有点害怕,不敢再看下去了。
多年以后,我因事到武昌,小住在我堂哥魏国胜家里。他的家就在汉阳门附近。他们夫妻俩和孩子,每天早晨5点不到就要起床,要坐轮渡过汉口。原来他夫妻俩的工作单位在汉口,顺便也让孩子在汉口上学。好几年都这样,轮渡是坐够了。我也多次坐轮渡,每次都尽情欣赏长江两岸的美丽风光。浩翰的长江,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武汉人。
“冬天腊梅花,夏天石榴花,晴天都是人,雨天都是伢”………,这深情款款,引人思绪万千的歌声又响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