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前语:感谢西昌机务段关工委常务副主任何正良帮助查找提供王明儒烈士之子王忠林的联系电话!感谢王明儒烈士的四个子女大女儿王忠秀、二儿子王忠杉、三儿子王忠林、四儿子王忠森的热情配合电话采访!感谢《重庆晨报》“黄葛树”副刊主编胡敏老师的高见指导!让「纪实文学」44年前那曲“英雄赞歌”更加丰满,旨在为传承革命烈士、英雄火车司机王明儒的“红色基因”,激励一代代铁路新人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率先实现中国铁路现代化、争当助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火车头贡献关工委应尽的义务……
王明儒驾驶442次旅客列车风驰电掣般地向“奶奶包”隧道出口驶去,发现瞭望窗前的钢轨不见了反光,几乎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洞口外30米处的断桥,“唰”的一声撂下飞闸,闸瓦紧紧抱住车轮,经过强烈的摩擦喷出一长串耀眼的火花停了下来,尾后7节旅客车厢停在了隧道内,8号旅客车厢停在了断桥上,两台机车和行李邮政车及3节旅客车厢冲下断桥,卷入翻滚的大渡河泥石流……他用生命谱写了那曲——
44年前的“英雄赞歌”

1.从抗美援朝,到火车司机,他用生命谱写的人生履历
他叫王明儒,男,汉族,1米8,东北彪形大汉,1932年10月5日那天清晨,他在辽宁省海城市岔沟镇海龙川村的那间泥坯子土房里呱呱坠地,从小受“铁道游击队”影响,立志要当一名火车司机。
1949年6月,17岁的他,来到苏家屯机务段,当上一名蒸汽机车司炉,逐渐成长为副司机、司机、检查司机、司机长。
1951年3月,参加抗美援朝战争,在“上甘岭”战役出生入死,光荣负伤,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56年晋升为蒸汽机车司机,1958年被任命为一等司机,1966年支援三线建设,调成昆线峨眉机务段工作,转为内燃机车司机,成为峨眉机务段唯一的一等司机,他工作认真严谨,精通新技术,在十余年成昆线司机工作中先后防止各类事故22起,功勋卓著。
1981年7月9日,他在担当成昆线442次旅客列车牵引任务时遭遇突发泥石流,为挽救国家财产和旅客生命安全,壮烈牺牲,时年49岁,他用生命谱写了光辉的人生履历。
1981年8月22日,中共成都铁路局委员会追认王明儒为优秀共产党员。1981年9月23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王明儒同志革命烈士称号。
2.生死关头,危急时刻,撂下生命的最后一把闸
1981年7月8日晚至9日7时许,成昆线尼日车站到乌斯河车站间,大凉山间的“利子依达沟”山洪陡涨,一股特大泥石流,夹杂着数百吨巨石呼啸而来,1时30分,横跨“利子依达沟”上的长达125米的“利子依达”铁路大桥被冲毁。连同桥墩一道被泥石流冲进大渡河里,在河心筑起一道天然大坝;水深流急的大渡河顿时被拦腰切断。
9日凌晨1时46分,夜幕里的大凉山咆哮着急风骤雨,王明儒驾驶“东风3型”柴油机车牵引着442次旅客列车从成昆线尼日车站开出,沿着千分之十四的下坡道,向成都端的乌斯河车站间,连接断桥的“奶奶包”隧道飞驰而来,运行到283公里处,越过“奶奶包”隧道曲线时,机车前大灯突然扫到“利子依达”桥对面,突然发现一向非常熟悉的护路房倒塌了,钢轨也不见了反光。具有丰富行车经验的他几乎还没有来得及看清洞口外30米处的断桥,“唰”的一声撂下了飞闸,闸瓦紧紧抱住车轮,经过强烈的摩擦喷出了一束束强烈的火花,发出撕心裂肺般的刺耳啸叫,列车终于停了下来,在“奶奶包”隧道内20米处,留下一道紧急制动撒在轨面上的砂痕;在被泥石流冲断的桥梁前,留下了机车动轮擦伤钢轨的印记;在未被冲断的最后一孔水泥梁上,留下了机车经过剧烈震动脱落下来的胶垫、弹簧等零部件;8号车厢停在了未断的一孔桥梁上,7号到1号车厢安然停在隧道内。
可是,这位年近半百的共产党员,在抗美援朝战场洗礼的英雄火车司机王明儒,却随着两台机车和行李邮政车及3节旅客车厢被卷进了滔滔翻滚的大渡河泥石流中,在自己生命的最后6秒钟,坚定地撂下最后一把死闸,最大限度挽救了国家和旅客的生命财产安全。他没有留下什么豪言壮语,却用生命的最后时刻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对人民的赤胆忠心。
3.忙于事业,付出忠诚,委屈了家里人
王明儒自1966年支援三线建设工作来到峨眉机务段,一干就是近20年,在此期间,他时时刻刻牢记共产党员使命,主动担当急难险重任务,从来无怨无悔,每到春运、暑运等关键时期,没有在家休过一天假,陪儿女们休息过星期天,没有回东北老家看望过父母,将一生奉献给了千里成昆线。他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徒弟们常年奔波在千里成昆线上。就在“7.9”事故发生的前两天,王明儒没有帮忙操持大儿子王忠杉的新婚喜事,没有看看小儿子王忠森被展出的画,而是在妻儿委屈的泪眼中毅然背起乘务包登上了442次列车机车。哪知,这一去就是永别!
4.传承责任,传承忠诚,妻儿谱写奉献曲
王明儒牺牲后,妻子陈子翠一个人担起照顾一家人的重任,由于过度的劳累,加上对丈夫的思念,因病于1988年离开了人世。在王明儒妻子离世以后,儿女们根据老人家遗愿,将骨灰洒下大渡河,骨灰缓缓沉入大渡河中,带着老人的遗愿与丈夫一起守护着成昆线,见证着成昆铁路的历史变迁和光辉岁月。
王明儒二儿子王忠杉说:“我曾经问过母亲,父亲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但母亲没有说话,拿出父亲的党徽给我看。当时我没有明白这到底是什么意思,但当我成为一名党员后我才意识到这是一份责任,一种使命。我想父亲连同机车掉入大渡河中的最后时刻仍然想的是如何才能把后面的旅客伤亡降到最低,因为这种使命感,是身为司机、身为一名党员的责任”。
在王明儒家里,有三句家训一直传承:“干一行就要爱一行;身在其位、必谋其职;做人要耿直、做事要踏实。”
这几句话看似简单的家训,却深深影响了下一代,王明儒牺牲后,儿女们牢记父亲的教导,个个都在铁路事业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大女儿王忠秀在原峨眉机务段燃整车间干了一辈子燃油机车检修工到退休,检修机车数千台无差错;二儿子王忠杉在贵阳二戈寨铁路医院从事“全科”白医天使,像父亲那样,把“责任”,把“救死扶伤”牢记心间,从医数十年,救死扶伤,诊治患者20余万人次无差错;三儿子王忠林,当过知青,当过原峨眉机务段检修车间柴油机班检修工,在燕岗地区开过垃圾车,在燕岗车务段当过材料工,在燕岗车站当过客运员,他干一行,爱一行,像掏粪工时传祥那样,“宁愿一人脏,换来万人洁”,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业绩,在平凡的铁路岗位上,却干出了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不平凡的事情。
小儿子王忠森,在原峨眉机务段当过内燃机车学徒,副司机,因工作表现突出,办过画展,具有独特的书法绘画技术,1992年6月,赶上西昌铁路公安处招收民警,当了7年副司机的他,调成昆线燕岗铁路派出所当了3年民警,从事刑侦技术工作,派往广汉铁路公安校学成归来,回到原岗位继续从事刑侦技术工作,继续在岗就读函授大专,获取四川省党校“法律”专业文凭,他从警30余年,利用独特的绘画技术,侦破成昆线各类货物列车运输物资被盗案件数千件,数10次荣获西昌铁路公安处、成都铁路公安局“优秀民警”“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等荣誉。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成昆线甘洛站铁路派出所管内成都~普雄区段,发生一起危险品货物运输物资“氰化钾”被盗案件,惊动了国务院,国务院领导批示:“铁路公安部门抓紧侦破,防止剧毒物品流入社会,危害人民生命安全!”成都铁路公安局立即指示:西昌铁路公安分处责任派出所马上报告现场情况。王忠森接此任务后,通过甘洛站公安民警电话里描述的被盗嫌疑人像貌特征,立即绘制出第一现场《危险物品被盗图》,不到4小时,及时将《危险物品被盗图》传真成都铁路公安局,为铁路公安局及时侦破案件赢得了宝贵时间,防止了危险物品外流,王忠森因此而获得铁路公安局一千元嘉奖。
他们都受父亲的影响,都在各自的铁路岗位上,无怨无悔地坚守在铁路一线,默默地传承和发扬着父亲的忠诚、责任和奉献,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充分体现了新一代铁路工人的精神面貌,以努力拼搏、顽强进取的精神,为建设铁路事业奋斗,也为身边职工树立起了好榜样。
青山可以作证!绿水可以作证!王明儒烈士虽然离我们而去44年了,但他这种舍生忘死的革命精神必将代代传承,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成昆人,踏出一步又一步坚实步伐,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辉煌巅峰。
(图右二为大女儿王忠秀、图左二为二儿子王忠杉、图左一为三儿子王忠林、图右一为四儿子王忠森)
5.寄托哀思,传承遗志,父母遗愿代代传
王明儒的儿女们,不仅把父母生前的教诲,作为人生旅途的座右铭,严格要求自己,更是将父母生前的言传身教,传承给下一辈,作为下一辈“诚实做人”的成长轨迹。44年过去,他们的儿女们,4个孙儿孙女已都大学毕业,步入了不惑之年,都有了各自的家,在各自的岗位上,继承着爷爷外公的遗愿,在各自的岗位上奋斗自己的人生。
而今,王明儒的儿女们,已都步入夕阳之年,71岁的大女儿王忠秀,在铁路机务战线退休了21年;70岁的二儿子王忠杉,在医疗卫生战线退休了10年;69岁的三儿子王忠林,在铁路车务战线退休了9年;64岁的四儿子王忠森,在铁路公安战线退休了3年。
父母虽然走了,四儿子王忠森统起这个家,带领4姊妹传承着母亲生前的遗愿,每年中秋、春节,4家人爷孙三代十几口人聚在一起,为牺牲的父亲(孙子辈的爷爷外公),悲痛早逝的母亲(孙子辈的奶奶外婆)摆饭!请天堂里的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过年。一家人驱车来到大渡河畔,为挽救国家财产和旅客生命安全英勇牺牲的父亲(爷爷外公)和悲痛早逝的母亲(奶奶外婆)点上两柱香,许上两句愿:祝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在天堂里开心快乐!保佑儿子儿孙平平安安!事业有成!工作顺利!
6.时代变迁,高铁飞奔,“成昆精神”永放光茫
44年过去,弹指一挥间,王明儒烈士的遗骸连同机车伴随汹涌的泥石流永远淹埋在大渡河畔。
王明儒烈士的英雄壮举,见证了时代的变迁,高铁飞奔,“成昆精神”永放光茫,建在西昌铁路文化宫里的“成昆精神”博物馆,成为全国、全国铁路“党史国史”教育基地,迎来一批批时代新人参观学习,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昔日时速80公里的老成昆铁路运行的绿皮车,被而今时速160公里的新成昆双线快速铁路运行的“绿巨人”替代,重庆到西昌的运行时间,由老成昆铁路的20多个小时,缩短到今天的7个半小时。
编后语:通过对革命烈士、英雄火车司机王明儒及4个子女前世今生的采访撰写,让我惊奇发现:首先,王明儒在苏家屯机务段工作生活的20多年,在当时“抓革命,促生产,多拉快跑,促保安全”的特定背景下,早在1952年就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火车司机王明儒心里只有一个“忠”字,对党、对人民、对机务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机车驾驶工作的极端负责任。第二,王明儒烈士4个子女的“字”牌取名“忠”字辈,与王明儒对党、对革命的“赤胆忠心”息息相关,对4个子女依序取名“忠秀、忠杉、忠林、忠森”,表达了王明儒烈士忠于革命忠于党,忠于铁路机务事业的拳拳初心。第三,笔者还惊奇发现,王明儒烈士4个子女名字的最后一个字都有“木”,依次取字为“秀、杉、林、森”,表达了王明儒烈士不仅对工作的满腔热忱,还不忘对子女的教育成长,通过注定的名字,力争把4个子女培养成“林”,培养成国家的有用之才,表达了“独木不成林”的深切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