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诗韵里的元宵情思
文/张学杰
灯光似星月,人面红如春,
今逢元宵日,喜乐在凡尘。
当我们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溯,元宵佳节,一直是华夏子孙心底的期盼。无论身处何时何地,团圆的渴望始终萦绕在每一个人的心头。
明代大儒王阳明,在被贬贵州的艰难岁月里,在元宵夜感慨万千,挥笔写下“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应念一身遥” 。在那遥远的异乡,他遥想千里之外的家乡,想必是灯火辉煌,兄弟齐聚一堂,阖家欢乐。可漂泊在外的游子,始终是天下父母最深的牵挂与担忧。无论人生境遇如何,父母对我们的心疼从未改变。我们的世界很大,常常因忙碌而忽略了父母;而父母的世界却很小,小到只能装下我们。
“初年三五夜,相知一两人。邀游终未已,相欢待日轮。”这是唐代诗人高瑾与陈子阳等诗友在洛阳共度元宵时的欢乐场景。他们欢饮达旦,畅聊人生,可转眼间便各奔东西。用诗歌纪念这次相聚,也是在铭记那难得的友谊。人生聚散无常,每一次相遇都如同星辰闪耀,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即便为了生活四处奔波,不联系不代表不惦记,不见面也不意味着不想念。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感恩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期待着未来的再次重逢。
“肥水东流无尽期,当初不合种相思。谁教岁岁红莲夜,两处沉吟各自知。”元宵,不仅有欧阳修笔下“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浪漫,更有这般刻骨铭心的相思。只有经历过彻骨的相思之苦,才会明白相爱的珍贵;只有熬过了日日思君不见君的煎熬,才会懂得“愿得一心人,白首不分离”的美好。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要感谢身边人多年的陪伴、长久的包容、默默的付出,以及福祸与共的坚守。感谢他们在万家团圆之时,为我们点亮那盏温暖的灯,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辛弃疾在元宵夜苦苦寻觅心上人,历经波折,却在不经意间回首时,在灯火阑珊处与那人相遇,那一刻,悲喜交加。人生的意义,或许就在于这不断的寻找之中。我们追寻着心中所爱,追逐着理想与梦想。
元宵佳节,作为中华民族传承已久的传统习俗,不仅是人们在佳节之时情感的自然流露,更是情谊的沉淀与升华。它是人们相聚的美好契机,承载并传承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印记。如今的元宵节,活动愈发丰富多彩,在这美好的元宵佳节,让我们将最真挚的祝福传递出去。祝愿天下父母福寿安康,生活喜乐平安!祝愿亲人好友们未来之路漫长且充满希望,前程似锦!愿每一个人都能在人生的旅途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温暖与幸福 ,在团圆的时刻尽情共享美好,在分别的日子里始终心怀希望。
2025年正月十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