稿件原载:剗却君山 我们这一代

作者简介:
李开泰,1952年生,山西省万荣县王显乡偏店村人,1968年毕业于闫景中学,历任本村企业会计,生产队会计,大队财务股长等职,平时爱好文学写作,曾在《中农乐报》刊发文章数篇,闲暇时写点杂文,以丰富思想,充实生活。
编者按:作者的妻子不幸感染新冠病毒,虽经多方医治仍收效甚微。最后在万荣县贾村乡贾村保健站吴利国医生的精心治疗下得以康复。为了感谢吴医生的救命之恩,李开泰挥笔泼墨写了这封感谢信。在金钱至上、经济多元、道德滑坡、人心不古的当下,一位名不见经传的乡村医生救死扶伤、妙手回春,让患者重新拥有健康体魄,重新过上幸福生活,的确值得称赞,值得褒扬。祝愿吴医生“医术传天下,医心救众生,医道布千里,医术施万家。”(本刊编辑:孙爱国)
茫茫人海,生命至上,芸芸众生,病魔难熬。在这个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社会生活瞬息万变的时代,任何事情都会发生,金钱至上,经济多元,总有一缕阳光给我们送来温暖,道德滑坡,人心不古,总有一盏明灯让我们看到希望,救死扶伤,心存感恩,是白衣天使的最高境界。
2020年伊始,那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给全世界带来了巨大灾难,多少个家庭饱受折磨,多少个亲人含泪离别,多少个患者痛不欲生,新冠病毒的阴霾笼罩着全球,整个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之中,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全体医护人员众志成城,日以继夜地奋战在抗疫救灾第一线,冲破重重险阻,克服道道关卡,终于战胜了恶魔,让人们的生活步入了正轨。
在这次百年不遇的疫情中,我的妻子不幸感染了新冠病毒,白天浑身煎熬,茶饭不思,夜里备受折磨,睡卧难安,犯病时全身抽搐打颤,手臂出现无数个水瘤,疼痛难忍,一个月的功夫不到,整个人消廋了几十斤,精神濒于崩溃。那段时间,我们全家仿佛置身于无尽的深渊。
为了让妻子恢复健康,远在哈尔滨工作的儿子请假回家半年,床前床后伺候,儿媳四处打听药方,寄来各种营养补品,刚坐月子的女儿也尽其所能,把大半精力都倾注到母亲身上,大姐和外甥将妻子接到太原请专家诊断治疗仍收效甚微。我们四处求医,辗转于各大医院之间,尝试了各种医疗方案,搜集了多种民间偏方,中西药喝了无数,依然不见起色。每一次挂号,每一次检查,每一次等待,都承载着我们满满的希望,可换来的总是失望,高昂的医疗费用如流水般消耗着我们的积蓄,那一刻我觉得天都要塌了。就在我们感到绝望时,妻子娘家的堂弟赵金瑞带来了一线曙光,他向我们推荐了万荣县贾村乡贾村保健站的吴利国医生,说吴医生医术高超,医德高尚,或许有办法治疗。
起初我心里充满疑虑,毕竟我们已经在各个大医院耗费了那么多精力和金钱都毫无效果,一个小小的乡村保健站真的能行吗?但看着被病痛折磨的妻子,还是抱着最后一线希望去试试,也许苍天有眼,会让她恢复健康的。
当见到吴医生时,他那和蔼可亲的面容和充满自信的气质,让我们紧张的心情稍稍放松,他耐心地倾听着妻子患病的各个细节,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用的信息,在详细了解病情之后,吴医生为妻子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精心调配中药,科学指导饮食,适当锻炼身体,放松心中焦虑,全面调整,每一次治疗,吴医生都充滿了鼓励关怀,他的话风趣幽默,浅易易懂,常常使我们开怀大笑,仿佛是在用那双温暖的手,一点一点拂去我们心中的阴霾。
吴医生神情专注,心细如发,每一次用药,每一次治疗,都亲自抓药调制,力求准确无误,查看过往病例,研究药物效果,他不仅在医术上精湛高超,在对待病人的态度上更是无微不至,用温暖的话语安慰妻子,给予她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勇气,时刻关注着妻子的身心壮况,让我们感受到无比的温暖。
经过吴医生一段时间的精心治疗,奇迹终于发生了,妻子的病情一天比一天好转,那些折磨她一年之久的病症慢慢消失,妻子的脸上重新绽放出久违的笑容,身体也在迅速恢复,整个人精神焕发,对生活充满了信心,我心中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曾经以为幸福和健康已离我们远去,是吴医生妙手仁心,让我们找回了生活的希望,这不是神话里的故事,而是真实发生在我们身上的事情。
吴医生医德高尚,无私奉献,从不收受礼金,为了感谢吴医生的救命大恩,我们给他送了一块写有“德医双馨,妙手回春”的牌匾,以表感激之情。
如今,每当我回想起那段艰难的时光,心中滿是对吴医生的感恩之情,这个平凡的乡村,普通的保健站,却隐藏着一位妙手仁心、医道至善的白衣天使,默默地为无数个患者带来福音,让无数个家庭重回幸福生活,他的医疗室挂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锦旗和牌匾,无数封感谢信的背后,都有一个感人至深、救死扶伤的故事,他多次获得上级表彰,荣登医疗界先进人物榜单,这是对他卓越医术造诣和高尚医德的最好褒奖。
吴医生,你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是你用妙手仁心让我们重获生活的希望,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谢谢你,愿你的善举如璀璨的星辰,照亮每一个在病痛中挣扎的生命,新年伊始,祝你和家人幸福快乐,福寿安康!
2025年正月十五于偏店

都市头条编辑张忠信编发
